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194|回复: 0

观太极与少林对决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5 10: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2年2月14日,在中央五套18:30播出的武林大会上,我有幸观看了内家拳与外家拳的对决:太极选手输了。这样的结果,对于一个太极拳爱好者来讲,我并不太感意外,因为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在擂台上选手拳法的优劣。      鄙人练习太极拳多年。最初开始接触太极拳是在1987年,当时拜在孟志忠老师门下,学习陈式中架太极拳; 1990年接触崔恒全老师学习太极推手,后经王宏然老师指点并系统地学习了小架腰裆背丝扣的练法,技艺上有所长进。后,经专研太极功法数十年,也算略有所得。
  看到太极选手在擂台上败在少林拳下,虽不意外,但心中却很不是滋味。多年来,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太极拳是拳,是真功夫,要用练拳的劲头去对待;它不是太极操,更不是太极舞,是老年人才搞的运动。如果仅想锻炼身体,则另当别论。既然是拳,就该应用于实战搏击,就应像练外家拳那样刻苦,而绝不能用满足于打了几趟拳盘了几年架,累了就歇歇的态度对待它!现在,我发现,稍强一点的练习者,最多练到掤捋挤按四正手,即便练到了采挒肘靠四隅手,也因出拳发劲薄弱而缺乏内家拳浑厚的穿透力,最终在实战中不敌对手。太极博大精深,为中华内家拳之首,太极拳爱好者更是以亿计算,然而练成的却寥寥无几。原因何在呢?究其原因,太极拳有点被神话了,有一点点的心得、成就便以为是宝,深藏不露——我认为太极拳是有这样的传统的。当年的杨公露禅的拳不就是偷练得来的么?而恰恰是这偷来的真功夫,打遍京城无敌手,从而也使得藏于陈家沟村的功夫名扬天下,否则真难想象太极拳是否会无声无息地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真应该感谢那位勤奋的偷拳者!而今天,这种传统虽有所改观,但却全然不像外家拳如少林那样的开放,因而便造成了上面所讲的状况,很是可惜。
  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我逐渐发现,内家拳的练家对内家拳的理解出现了不小的偏差。比如,大家知道太极拳提倡四两拨千斤,但前提却是自身必须拥有千斤劲啊。而现在很多师傅都在专研太极“巧”的一面——拿法、摔法、跌法等等,不一而足。将学员摆成一个固定的架势,然后摔倒他们之类,殊不知,这只是个技巧,而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太极。这也是我所讲的偏差之一。所谓的拿法、摔法、跌法在真正的高手面前是能被轻易的破解的。意在劲先,意到劲到,拿人反被人拿,摔人反被人摔,便是这个道理。
      拥有千斤劲,不过多地在所谓的技巧上下功夫,去踏踏实实地练功、长劲,沉下来、躲在角落里踏踏实实地练上三年功,将身上的僵劲祛除,从太极最基本的沉肩坠肘开跨圆档膝微扣的要求做起,而后练太极器械,抖大杆、走太极球。抖大杆练的是全身的爆发劲;走太极球,尤其是将60斤的太极球吊起来,利用其悠荡的反作用力练的是腰挡的反弹劲和浑厚太极的寸劲。绝不能有像表演时弹抖发劲干净利索,而一旦有外力压迫便发挥不出来的尴尬。如果每一个太极拳练习者能做到刻苦练功,我想太极就有希望了。太极的兴盛,绝不在一两个“金刚”“罗汉”身上,而在众多太极拳爱好者的招招式式上。
       此次太极与少林的对抗,太极输了,原因很多,但对于我们这些太极拳爱好者来说,不应气馁。少林拳从刚练至柔,进而达到刚柔并济;而内家拳则是从柔入手,刚从柔中求之至高层,也是刚柔并济:所谓殊途同归。对抗性比赛要的是刚,少林拳胜出,也是必然。
  以上是我从太极与少林的对抗比赛中的一点感悟,与大家共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