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882|回复: 0

站桩随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6 11: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站桩是历代养生健身家们所提倡的一种方式,近代由河北王芗斋先生在二十年代推广,六十年代在北京广为传播。
    芗翁所处时代,正是国家动荡,列强入侵之际,老一辈人为了强民强国,遂将历来秘传之法公布於世。为报效国家,芗翁在其《拳道中枢》“自志”中云:“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根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之命脉。其使命在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生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精明体健,利国利群。”由此可见其赤真之心。芗翁提倡“利国利群”,其基础在“修正人心,改造生理,发挥良能。”今就己多年所体所感略为注脚,以引识芗翁之美玉。
    修正人心,改造生理的目的是“发挥良能”。何为良能呢?即通常所言之本能。孟子云:不学而知谓良知,不学而能谓良能。每思及此总是感慨不已。从小到大,从学校到社会,我们一直都在学习别人的知识、经验,向别人学习,从来不知道自己具备些什么能力,只知道一切能力都是学来的。因为从来没有人告诉、指导我们来认识一下自己。於是我们忘记了自己的良知良能,一味地以别人的标准来作为自己的标准。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又怎么能更好地把握自己,运用自己呢?人若无自知之明,又如何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呢?难怪今有人发出“己之所欲,也勿施于人。”的感慨。可见人无自知,便不知何当施,何不当施。施之不当,好也变坏了。
    那么这个不学而知,不学而能的良知良能到底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即大自然赋予我们与之相应的生存能力。老子讲的“无为而无不为”,孔子说的“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子思讲的“不思而得,不勉而中。”释迦牟尼说的“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说得都是这个与生俱来的良知良能。东方智者如是说,西方的现代科学家们也如此说。柏拉图在《斐德罗》中写到:“这些被唤醒的东西,并不是从外部输入的,而是一直潜藏在意识领域的深处。”行星运行规律的发现者开普勒在《世界的和谐》中为此被深深感动的说:“所有纯粹的理念,或如我们所说的和谐原理,是那些领悟它们的人本身固有的,它们不是通过概念过程被接纳,相反,它们产生于一种先天性的直觉。”我们是否可以从这两位科学家的感慨中感受到:科学实验其实是把我们内在的东西外显了,把微观的宏观了。籍以此,我们是否可以认识到,我们所有的学习不是因为我们一无所有,而是通过概念和现象来引发我们认识本身所固有的“良知良能”。因此,著名的物理学家泡利说:“发现新知识时所感到的欢欣,正是来自这早已存在的意象与外部客体行为的协调一致。”——这种感觉倒象我们平时的心心相应和会心一笑时的状态。——由此,我们是否应该反思一下学习的方式?教育的方式呢?
      孟子所云良知良能,即曾子所言的明德。“欲明明德于天下”即“发挥良知良能”,曾子提出:“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而“修身在正其心”(曾子《大学》),而正心之法在于不能有“忿懥,恐惧,好乐,忧患”。否则,心不得正,不能真知,身即难修。王芗斋先生所承传的形意拳一脉,正是在此基础上来变化人之气质,以达“易筋,易骨,易髓”之效。故芗翁总结为“修正人心,改造生理”,并从身(生理)心(意识)两方面来阐述修养及运用之道。
    欲“修正人心,改造生理”,必先知何为心,何为身。能知此,方知如何修正,如何改造。自知之法,在于静。能自知,方能行能得。自知便是止,修正有了方向,知止之后便能静能得。是以中国传统学习,教育皆以静为基础。能自知,方能自胜,能自胜方能自强,能自强方能利己,利人,利国。能自知,方能克己复礼。因此,芗翁将站桩作为习拳之根本,其意义便在于此。站桩即是在一个相对静止的状态下认识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反应,从而进行自我调整、校正的过程,为以后在运动和纷乱中更好的发挥自己的能力。自知自强之好处,非得自己去体认实行才能明白,否则想是想不通的。向老师所学到的,仅仅是一个体认的方法。故芗翁告诫后学:“要知心传口授非真学真知,须自己去实行,方是实学实知。诚哉翁言。
    站桩,入静,都只是我们借以认识自我的入门方法,仅仅是一个基础,而不是目的。正如指月之指,过河之舟一般。当然, 每个人都可以寻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方式,而不仅限于站桩,只要能认识到自己的良知良能就可以,然后运用它们,使自己有一个快乐、健康的人生!倘若,每个人都能健康、快乐,世界岂不更美!
    仅以一点点小体会,作大家参考。若有不当处,恭请指正,不胜感激。

                                                                                                                                                                       作者:李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