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656|回复: 0

[转帖]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二十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2-18 19: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关信息]















[相关评论]




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二十年



2004-12-18 12:44:00    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翁福麒  







    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在1984年1月15日成立,至今已有二十年了。在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的领导下,在众多武术家的关心帮助下,会员们共同努力,认真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发展创新,积极推广吴式太极拳,并且培育出众多优秀的太极拳运动员,无论在全国、北京市的太极拳比赛,还是国际间的太极拳交流、表演,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2年北京市武协工作会议上被评为武术先进工作单位。回顾研究会成立二十年的历程,对积极关心支持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工作的各位领导、各位武术家和全体会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一. 认真继承优良传统,学习老前辈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
    积极组织吴式太极拳同门举行太极拳宗师杨禹廷和一些老前辈诞辰、忌辰纪念活动,是吴式太极拳研究会的一项重要的工作,这对于教育、培养门人和会员认真继承优良传统,学习老前辈的优良品德及高尚情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吴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禹廷先生全面继承了鼻祖全佑宗师、王茂斋宗师和吴鉴泉宗师创立的吴式太极拳,在几十年的研究和教学过程中,开创了八方线和太极拳规范化教学的先河,培育了众多德艺双馨的驰名国内外的武术家,对于吴式太极拳的弘扬和推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使得吴式太极拳以其轻静柔化、紧凑舒伸、川字步型和斜中寓正的风格特点,被国家体委确定为主要优秀传统太极拳流派之一,深受国内外广大的爱好者的欢迎。
    杨禹廷宗师自幼习武,刻苦用功,奋进不息,尽得太极拳真谛,以其健康地度过96岁高龄被誉为“武坛寿星”。杨禹廷宗师为人诚信谦和,虚怀若谷,坦荡无私,广结善缘,德艺双馨。在提倡“尊师重道”和竞技武术即将进入奥运会的今天,吴式太极拳研究会组织吴式太极拳宗师杨禹廷先生诞辰周年和忌辰周年纪念活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纪念活动包括:召开纪念大会,进行吴式太极拳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表演;出版纪念杨禹廷宗师业绩的专刊。到会的领导和武术家在讲话指出:太极宗师杨禹廷继承传统、勇于创新的精神,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和典范。
    1987年11月2日,研究会举行了“纪念杨禹廷宗师诞辰100周年逝世5周年缅怀大会”。请来了丹东的王辉璞、北戴河的李经悟、辛集的冯士英、王光宇四位老师与北京的郑时敏、王培生、李秉慈和翁福麒四位老师在曹幼甫老前辈的带领下,共同缅怀杨禹廷宗师的高风亮节、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以及对发展太极拳做出的巨大贡献。
    1988年3月曹幼甫老师辞世,1990年9月刘晚苍老师辞世,研究会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
    1992年11月27日举行了“杨禹廷宗师诞辰105周年逝世10周年”缅怀活动。
    1995年11月22日,在恭王府举行了“杨禹廷宗师诞辰108周年”纪念活动,名誉会长兼秘书长翁福麒主讲了“杨禹廷太极拳的特点”的报告。
    1997年10月26日,研究会200余人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集会,纪念杨禹廷宗师诞辰110周年,大家缅怀杨禹廷宗师为推广太极拳运动做出的杰出贡献。
    1998年5月,研究会举行了曹幼甫老师逝世十周年的纪念活动。
    2000年,研究会举行了马汉清老师逝世三周年的纪念活动。
    2002年11月30日,在北京市什刹海业余体校,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组织同门隆重举行了太极拳宗师杨禹廷诞辰115周年暨忌辰20周年纪念活动。来自国内外的吴式太极拳门人弟子三百余人参加了纪念大会。
    2004年9月7日,研究会老会长、名誉会长王培生辞世,举行了有三百多人参加的追悼会,缅怀王培生老会长为继承、发展太极拳所做的杰出的贡献。
    1998年11月22日,在新大都饭店举办了“李秉慈先生七十华诞及出任第四届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的大型联谊会。许多武术家到会表示祝贺,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李杰主任在讲话中,强调了发展武术运动要加强团结、树立良好形象、继承优良传统武术和不断创新。
二. 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积极参加国际和国内的太极拳交流活动,为推广和弘扬太极拳作出了贡献
    1984年5月26日,研究会与西单体育场合作举办了“吴式太极拳义演大会”,将所得收入全部捐献给中国儿童基金会。在当场曹幼甫老师又捐献出一个月的工资。这是吴式太极拳研究会首次在北京市亮相,得到群众和舆论界的好评。
    1984年6月,上海鉴泉太极拳社社长吴英华、副社长马岳梁两位老前辈来我会访问和讲学。这是南北吴式太极拳三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惟一的一次历史性的交流。
    1988年4月,为接待全日本武术太极拳联盟访华,研究会派出18位运动员参加了在天坛公园举行的杨、吴、陈、孙四式太极拳集体表演,受到好评。  
    2002年3月15日,加拿大鉴泉太极拳社社长吴光宇先生来京会见李秉慈会长。吴光宇社长是全佑宗师的第五代长门长孙、吴鉴泉宗师曾孙、吴式太极拳传人,现任鉴泉太极拳社香港总社副社长、国际吴家太极拳协会会长、加拿大武术团体联合会总会副会长、加拿大武术联合会主席。经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研究员引荐,加拿大鉴泉太极拳社社长吴光宇先生和鉴泉太极拳总社许道生理事长和鉴泉太极拳总社吴超杰副理事长从香港来北京,在东单体育中心唐人食街会见了太极拳名家、中华武林百杰、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李秉慈会长。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研究员参加了会见,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翁福麒、常务副会长周世勤、名誉副会长、杨禹廷宗师的长孙杨鑫荣参加了会见。由全佑宗师、王茂斋宗师和吴鉴泉宗师创立的吴式太极拳在杨禹廷、徐致一、吴公仪、吴公藻、吴英华、马岳梁宗师以及刘晚仓、李经悟、王培生、李秉慈、马海龙老师等不断研究发展,在近百年的教学和推广过程中,不断规范教学,培育了众多德艺双馨、驰名国内外的武术家,使得吴式太极拳以其轻静柔化、紧凑舒伸、川字步型和斜中寓正的风格特点,被国家体委确定为主要优秀传统太极拳流派之一,深受国内外广大的爱好者欢迎。会见时,在亲切热烈的气氛中就吴式太极拳的推广和发展深入地进行了交谈。吴光宇社长赠送了珍藏的吴公藻宗师著的“吴家太极拳”一书,李秉慈会长赠送吴光宇社长由李秉慈、翁福麒合著的“杨禹廷太极拳秘要集锦”一书和“吴式太极拳”会刊。在会见中,吴光宇社长提出吴式太极拳是全佑宗师、王茂斋宗师和吴鉴泉宗师在北京创立的,然后,推向上海、香港、南洋、欧洲、美洲的以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现在已经成为深受各国人们爱好的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运动。吴光宇社长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在北京建立一个国际吴式太极拳研究中心。李秉慈会长很重视吴光宇社长的建议,并表示一定积极和北京的有关部门联系,创造条件争取早日在北京建立国际吴式太极拳研究中心。
     研究会积极参加了世界华人协会程万琪主席组织召开的五大太极拳传人发展太极拳的北京座谈会。2002年3月6日在北京长峰假日饭店召开了五大太极拳传人发展太极拳的北京座谈会。吴式、孙式、杨式、陈式和武式太极拳的传人李秉慈、孙永田、杨振铎、陈正雷、乔松茂参加了座谈会。为了更好地在全世界推广太极拳,待时机成熟时在香港成立世界太极拳总会,由程万琪主席给予经济支持。常务副会长周世勤教授参加了座谈会。后来李秉慈会长又参加了程万琪主席在香港的会议。
     积极参加国际推广太极拳的活动,李秉慈会长积极参加了北京市对外友协和北京市体育局组织的国际推广太极拳的活动,多次到日本、新加坡以及香港讲学、教授太极拳,多次接待日本、英国、香港的太极拳爱好者,向他们传授了吴式太极拳,弘扬了中华武术。
三. 积极推广吴式太极拳,举办培训班,培训了骨干。
    1990年夏天,王培生老师在天坛体育场办了太极推手班,为吴式太极拳的推手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受到五十多位学员的欢迎。
    二十年来,研究会每年都举办吴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竞赛套路的骨干培训班。还多次组织太极推手、直趟八卦六十四掌、吴式太极拳三十七式等培训班。李秉慈老师,翁福麒老师以及高壮飞,张全亮,梁秀珍,景德敏等培训了许多优秀的太极拳辅导员和运动员。
   四.研究会积极组织会员参加全国和北京市年太极拳剑及推手比赛、北京市传统武术比赛和北京第四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取得了优秀成绩。
    多年来,研究会派出了优秀运动员参加了全国的太极拳比赛取得了优秀成绩。刘伟、景德敏、宗维杰、童红云、吴阿敏等多次获得全国太极拳锦标赛吴式太极拳冠军,汤铁军等获得全国太极拳推手的亚军。
    以北京市2002太极拳剑推手比赛为例,为提高北京市太极拳水平、交流技艺,配合武术段位制工作,北京市武术协会、北京武术院组织了“北京市2002年太极拳剑及推手比赛”。4月27日在朝阳区体校体育馆举行了比赛。获得前六名的有31人次。其中:汤铁军获男子85公斤级太极推手第一名;江淑莲获女子成年组两项第一名;获得第一名的还有何蔚琅、白少正、谭素芳、王 群、佟智广、李  潇等。
会员、英国人施安龙参加了2002年北京第四届国际武术邀请赛,在有二十七个国家和地区三百多位运动员参加的比赛大会上,获男子成年组传统太极拳比赛金牌,获男子成年组传统太极剑比赛金牌,获男子成年组传统拳术套路比赛铜牌。
   多年来,研究会派出的优秀运动员获得的北京市太极拳比赛的名次大约有
300多个。
四. 组织了吴式太极拳讲座和太极拳理论问题的研究活动
    1999年9月,组织了专题讲座,由太极拳名家、会长李秉慈讲述了“吴式太极拳源流”的研究报告。并且,刊登在研究会的会刊《吴式太极拳》上。
   2002年9月,组织了吴式太极拳的讲座,由常务副会长周世勤教授讲述了“吴式太极拳与孙子兵法”的研究报告。并且,刊登在研究会的会刊《吴式太极拳》上。
   2002年9月,李秉慈会长将珍藏的多年有关太极拳 “缠丝劲”的六篇理论研究论文,发给研究会的技术骨干和各辅导站,供会员们研究讨论,以不断提高会员们对太极拳的“缠丝劲”的认识和理解,受到会员们的好评。有关太极拳 “缠丝劲”的六篇理论研究论文2004年在《武魂》杂志上陆续刊登。
   2002年6月,参加了北京市武术院和北京市文化发展基金会组织的“中华武术文化座谈会”。常务副会长周世勤在会上讲述了“武术与中国古代兵法学”的报告。
    六.出版了十期研究会的会刊“吴式太极拳”,自1999年开始,每年出两期。会刊的出版,加强了研究会与会员的交流,共同探讨太极拳的拳理、拳法,交流和研究太极拳的普及与提高的途径。还经常与兄弟单位进行交流,受到会员,兄弟单位和许多武术家的好评。
七. 加强研究会的组织建设,按时换届改选,发展会员,不断壮大组织
    1984年1月15日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成立,老前辈曹幼甫先生为名誉会长。
推选出:会长:刘晚苍。副会长:王培生,李秉慈。秘书长:翁福麒。
    1989年11月5日,在东城武术馆举行了研究会第二届换届改选。推选出:
会长:王培生。副会长:戴雨三,李秉慈,翁福麒,秘书长翁福麒(兼)。
    1994年8月5日,研究会第三届换届改选。推选出:
名誉会长:郑时敏,王培生,果毅,李秉慈,翁福麒。
会长:刘峻骧。秘书长:翁福麒(兼)。
1998年3月28日,研究会第四届换届改选。推选出:
名誉会长:佘伟传,杨志群,陈锦璇,严义松,冯士英,柳恩久,
孙镜清,王培生,果  毅,李益春,徐裕才。
会长:李秉慈。
常务副会长:翁福麒,高壮飞,何润贤,魏东振,张全亮,周世勤。
副会长:张伟一,范立志,张宝声,金练,关振军,宋长立,盛晓梅,
王磐林,高  彤。
秘书长:翁福麒(兼)。
研究会经常召开常委(扩大)会议。共同研究继承发展太极拳的有关各项问题。
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的会员有五百多位,有204位会员获得中国武术段位,其中,太极拳名家王培生、李秉慈老师为高段位八段,徐裕才、柳恩久、王举兴、马长勋、张全亮、张耀忠、周世勤、马金龙、赵浩业、于沛寰、张永明、张  霞为高段位七段。另有中段位近百人,初段位近百人。
    由于多年来认真继承优良传统,积极推广太极拳,继1992年北京市武术工作会议的11年以后,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2002年工作会议上,在18个区县体委、39个拳种研究会的57个单位中,表彰了9家北京市武术先进工作单位,其中就有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
    回顾二十年的工作,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些成绩是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会员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中华复兴的大业中,北京吴式太极拳研究会肩负着继承和发展吴式太极拳的重任,任重而道远。我们将和兄弟拳种研究会一道,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为弘扬中华武术,振奋民族精神,做出贡献。



在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庆祝成立二十周年上的讲话(2004-12-18 12:36:00)
太极拳名家李秉慈老师新书《吴式太极拳拳照图谱》介绍(2004-12-18 12:32:00)
庆祝北京市武协吴式太极拳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暨李秉慈老师新著出版发布会(2004-12-18 10:59:00)
[更多... ]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