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358|回复: 0

[推荐]对内功和技击有帮助的拳论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拳术中劲的辨析
(一)刚劲与柔劲:拳术中刚柔是不可分割的。刚非僵硬之蛮力,柔非绵软之化劲。硬中有软的韧劲谓之刚,软中有硬的弹劲谓之柔。很难说清刚与柔在实用时何优何劣,只有两者兼而有之,并能根据客观情况灵活地变换,才能真正做到“懂劲”。
(二)听劲与运劲:听劲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皮肤去感觉对方的劲路。需要肌肉放松,注意力集中才能使其感觉灵敏。
运劲是发劲前神经和肌肉的准备,一般表现为神经的兴奋和肌肉的拉长等,并伴随心跳、呼吸的加快现象。
(十)直劲与螺旋劲:朝一个方向的用力为直劲,它具有力度大、速度快、容易使用等优点,但也存在着不易回旋、变化、容易被化解等不足。方向随时变化的劲可称为曲劲,变化轨迹为圆时便成为滚劲,它们变化灵活,但不够简捷。然而,既有直劲又有滚劲的组合力就是螺旋劲。它兼有直、滚二劲的优点还具有很好的定向、顶钻能力。
(四)借劲与化劲:借劲与化劲是属于力的全盛或速度的合成问题。
二力方向相反(夹角180度)为抗劲
二力方向成钝角(夹角90至于80度)为挤劲
二力方向成直角(夹角90度)为截劲
二力方向成锐角(夹角0至90度)为化劲
二力方向相同(夹角0至90度)为顺劲
拳术中把顺劲、化劲统称为借劲。显而易见,顺劲最省力,化劲其次,截劲再次。挤劲较费力,而抗劲最费力。
以上五劲在交手中都会遇到,若要以弱胜强,以小制大,就必须学会尽量使用比较省力的方法。即尽可能地去借劲,但是一味地强调“四两拨千斤”而忽视了本身实力的提高和其他的劲的运用是极为片面的,危险的。
(五)向心力与离心力:两人旋转就涉及到向心力和离心力,但这两个力量是分别作用于两个人的。一个人被另一个人抡转起来,旋转者承受向心力,被旋转者承受离心力。二人脱离后,被旋转者沿着旋转周边线速度的方向被掷出。此力与旋转半径同旋转角速度的平方的乘积成比例,因此只有把圈转得更快、转得更大,才能把人抛得更远,其中转速更为主要。
(六)空劲与场力:所谓空劲是指不通过接触而能施力于对方的超距力。好似磁铁间吸引或排斥的场力。耸人听闻的“百步打人”、“隔山打牛”、“轻功”等据此而生。人体是还有些未知的功能和潜力。但这些“特异功能”应用于技击尚未见实,在较量中人们能够运用的场力目前只有地球的吸引力。
辨劲是拳劲的分析与区分。它的目的不是让习拳者在实用时生搬硬套,而是能帮助他们根据具体情况制订出一套科学的、高效的拳术训练方法。同时也是把拳术的经验与力学的理论初步结合的尝试。
论爆发
拳术是实战的操练,而实战实际上就是劲力的相互传递。所以,运用劲力是拳术最关键的课题。
在搏斗中,身高力大者往往容易取胜,但以弱制强的战例是屡见不鲜。这是因为劲力运用的效果不仅依赖于本力的大小,同时还与力的方向、力的变化、着力点、发放的速度等许多因素相关。也就是说劲力的实用效果是这些方向的综合体现。
强烈的取胜欲望促使着人们去突破攻守运用的难关,至今发展成一种在进攻意念支配下,利用积极变位,真假变换以引起对方的迷惑和失误,进而不失时机地使用快速多变的战术,以自然、锐利、精确的进攻技巧打击敌手。不言而喻,技术的熟练、素质的提高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将加强劲力运用的效果。
击打的最终阶段通常是劲力爆发式的施展,这是最可怕的、最富有实效的劲力,在拚搏中多为致命的打击。古今拳术名手的“神奇功力”就是这种高质量的爆发力。
爆发是力量与速度的统一,我们把瞬间迸发出的极大力量称为爆发力(俗称炸劲、惊劲、弹劲);在力学中力量与速度的乘积等于功率,爆发则是达到了人体功率释放的最大极限(或最佳极限)。因此,爆发力的提高取决于力量素质和速度素质的共同提高,也就是人体最大功率的提高。
速度是神经反应速度和肌肉收缩速度的组合。速度的提高可增大力量,而力量的增长又可加快速度。一般我们采用力量训练增强爆发力,即选择一些接近某种行动的爆发性动作反覆操练。用来发育常用肌肉,并通过实战对抗提高神经的反应能力。这种似乎枯燥而危险的方式都是提高水平的捷径;在动力性练习中还应辅以静力性练习,以便具备一定的耐劳性。另外,每一个发力动作都应特别讲究有关肌肉的协调配合和无关肌肉的高度放松。因为每种爆发力的发放都要由体内相关的许多环节和谐传动。如躯干、腰、腹、臀、腿相互配合产生出的速度旋转动作,如果胳臂用力过大,那么力量难以进入对手躯体,而是回到自己的腿上。
经过严格的训练练,使发力动作协调、准确和连贯、呼吸规整,全身发育出一种饱满、光润、富有弹性的流线形肌肉,这种肌肉平常是松柔、敏感的,但几乎在意念冲动的同时即可达到收缩的极点。
在实战时,贵能随时果断地运用爆发力和连续的爆发力。由于巨大的力量是在瞬间突发的,致使对方丝毫没有接受的准备,这不但能打乱防守的形势,而且可打断其规整的气息和正常的神经反应,使对方不知如何应付。
爆发力的施用不应有规律性,但都有明确的目标。任何一种爆发力发放时都要力求放松,以增加出击的速度。当接触目标前的刹那,肌肉整体突然紧张,力量骤然集中,劲长而透。随后迅速复原、放松、并在意念上已经形成了再次攻击的准备。整个行动似疾雷不及掩耳迅雷不及瞑目。
当然,爆发力使用的成功率还受竞技状态、对方实力和外界干扰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每次实战前后都要进行更具体的分析研究。
最后还要提请注意,只有年龄适宜、身体健康的人才能进行爆发力的训练,只有能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人才可望获得成功。尽管如此,也不是每一个积极的训练者都能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水平。
拳术意念
在拳术训练和实战中,每每见到这样一种错误的倾向,就是操拳者的技术动作虽已相当熟练,但精神涣散,动作脱节,肌肉制约。表现为敌情观念薄弱,喜欢卖弄“漂亮”招式,把握不住良好的战机,难以进行连续性的攻击。这些运动“病态”的根源是缺乏拳术中的意念。
意念并非是甚么神秘或超高级的东西,它是精神上欲达到某种明确的目的而产生的一种抽象而又强烈的愿望。是人体运动的总的趋向。假如一只手把你头部按到水中你会体验到什么是向上的意念的。拳术意念在其他竞技运动中称之为进攻意识。它不是思维的活动,而是精神的欲望,是一种不择手段、不惜代价而置敌死地的欲望。在训练中如果不具有这样的意念,只能独自在那做一些毫无主宰的空洞动作,这会严重阻碍技术水平的提高。在交战中如果丢掉了意念,很可能遗憾地败给一个实力较低的对手。
在拳斗中意念不足会使神经得不到充分的兴奋,注意力难以贯注,反应迟钝,从感官接收外界的刺激到肌肉做出相应的收缩,或者自从发现了进攻的机会到完成进攻的动作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并且容易产生留情、犹豫和多虑等现象,导致打击速度、强度欠缺,造成打击无效或被敌所乘的被动局面。
但是意念过份强烈,神经系统反而处于抑制的状态,同时也影响了大脑敏锐的思维,从而使力度、速度和灵敏度下降。此外,容易产生锋芒外露,孤注一掷和加速疲劳等副作用。
拳术中意念的合理运用应以适中的意念强度贯穿于训练或实战的始终,并能根据客观需要在有意无意之间进行灵活的调整。在战斗中,视较技为角斗已将生死置之度外,把战胜敌手作为神圣的职责。但真正做到这一点,可不是一件计日成功的容易事,这必须使自身与环境达到高度的谐和统一。
拳术意念的提高与人们的性格和意志有着紧密的关联。性情刚毅凌厉。但是鲁莽好斗者或善良怕事者将难以长时间地保持强烈的意念。其实性格是复杂的,许多人的性格难以捉摸。但是拳术的锻炼可以改善人的性格,变懦弱为刚强,化愚笨为聪颖。所以拳术意念的训练是拳术心理训练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动作的病点与实战的禁忌
(一)动作病点三十四例:
(1)歪斜:身体无中,不稳定 (2)低头。
(3)软顶:无顶劲。 (4)瞪眼:故作怒容。
(5)张口。 (6)寒肩:两肩耸起。
(7)腆胸:含胸过度。 (8)弓背:脊椎极度前曲如驼背。
(9)俯身:上体过分前探 (10)仰体:身体后仰。
(11)曲腰:过份塌腰,塌腰。 (12)脱肘:肘臂浮动,根梢脱节。
(13)折腕。 (14)握拳:一味的紧握双拳。
(15)分指:手指分张过大。 (16)扭臀。
(17)曲膝:过多的下蹲。 (18)敞裆。
(19)直立:膝关节完全挺直。(20)老步:步子迈得过大,不能灵活收发。
(21)软腿:腿不协调。 (22)不知放松。
(23)不知用腰。 (24)双手齐出。
(25)有去无回。 (26)妄发乱手。
(27)摒息努劲。 (28)虚实不明。
(29)不相连贯。 (30)畏首畏尾。
(31)动作空洞。 (32)神气间断。
(33)求猛图快。 (34)走向极端。
(二)应敌十三忌:
(1)怯敌:慑于对手的名声,或临敌紧张,以及在挫折中丧失斗志。
(2)轻敌:应敌前不作思想与技术上的准备,在战斗中轻举冒进。
(3)轻试:喜欢同陌生为轻易地交手,毫无防人之心。
(4)酒后:饮酒或精神状态不佳时与人交手。
(5)不识敌意:不观察对手,不揣摩对方,不了解对方。
(6)不量地势:不顾及环境的影响,忽视天时、地利、人和等作用。
(7)不审强弱:不观察对手的长短之处,不能因人而异的实施对策。
(8)见空不入:缩手缩脚,消极对敌,失机误势。
(9)着点不实:只求悦目,不管实效。
(10)气浮力猛:心焦气燥、歇斯底里,昏头昏脑,一味蛮干。
(11)心慈手软:进攻意念薄弱,瞻前顾后,思虑过多,注意力涣散,手下留情。
(12)使用成式:热衷效法正宗的招式,没有变化,没有创新。
(13)招后无备:孤注一掷,绝力尽出,不留后路。
进攻
拳术发展至今,单凭防守取胜是极为罕见的,人们不能只是依靠对手的失误。要知道最为杰出的防御也不可能风雨不透,渴望战胜敌人就必须采取主动的行动---进攻。
进攻就是积极地使自身的较坚硬部位与对方较脆弱部位相接触,并把一定的能量通过力的形式传递给对方,以达到威慑对方的心理及损伤对方的躯体为目的。实行进攻的训练与进攻的研究,无非是想增加能打败敌手的那些富有实效的进攻在实战中出现的次数。因为:
有实效的进攻次数=进攻次数*进攻成功率
故提高有实效的进攻次数就需要在较量中想方设法创造进攻的条件,占据优势,以保证较多的进攻次数,但更重要的是要谨慎进攻,注意提高进攻的成功率。进攻成功率的提高才是“进攻研究”的首要课题。
进攻的成功率取决于进攻的命中率和有效率。
命中率=命中次数/进攻次数 有效率=成功次数/命中次数
发动进攻而未命中目标,就谈不上有效,更谈不上成功。因此,“攻则必中”是进攻的基本要求,可是只做到命中目标是不够的,那些轻描淡写,不痛不痒的无效进攻即使命中,也算不上成功。所以,“中则必果”也是不容易忽视的。
进攻成攻率=命中率*有效率
怎样提高进攻的命中率和有效率呢?提高命中率的两条途径是:其一,使进攻出乎对方的意料,让对方难以预测,不及变化。其二,提高在快速运动中进攻的准确性与精确度。然而提高有效率的方法是尽量把较大的能量施于对方较薄弱的部位。这就是要在明确人体要害及薄弱环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增大接触时的应力与纵深。
怎样使进攻出其不意,敌莫能商量呢?一是要缩短攻击的进行时间。二是要提高进攻的突变性。进攻的进行时间是从发现战机到进击完毕所花费的时间。意欲缩短这一时间,就必须进攻快速、简捷。快速系指用较短的时间完成较短距离的动作。而简捷就是简化动作的复杂性,减少多余动作,缩短进攻路线。进攻的突变性表现为进攻的发起、停止、转向和变换要做得突然、急剧。即提高运动的加速度,同时要注意动作的无规性。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进攻的质量就要在训练与实战中努力使进攻快速、突变、简捷、准确。并要提高进攻的纵深,加强击打的力量、硬度、减少接触面、明确打击的部位。我们在保证进攻成功率的基础上应该多多地进攻,但决不能因追求进攻的高次数而降低了成功率。
人体中能够产生较大速度的、坚硬的、尖锐的部分都可望成为进攻的有力武器。掌握进攻的基本打法越多,其格斗技术就越好。虽然一些拳术名家在他们的实战生活中只把一、二种进攻方法作为主要的武器,但作为一名优秀的拳手应掌握全面的技法。在全自由、全接触式的实战中主要的进攻包括击法、摔法、拿法和掷法。其中以击法为主,常见的有灵活多变的手击,范围大力量强的腿击,以及在近战中摔法、拿法和掷法。其中以击法为主,常见的有灵活多变的手击,范围大力量强的腿击,以及在近战中凶悍的膝击和肘击。
进攻是多种多样的,大体上可分为佯攻、快攻、强攻和反攻等基本形式。它们各有其自己的特点与妙用,在攻战中这些形式相互组合,相互弥补,但不可相互代替。
佯攻通常作为进攻的先锋,它可以用于进行“火力侦察”,做到知已知彼;也可用于声东击西,造成对手的判断错误。佯攻是在保持着自己严密的防卫的条件下实施的,在佯攻的背后,快攻与强攻正严阵以待,一触即发。佯攻贵能以假乱真,它是运用模仿进攻的假动作和假神志而造成的全力进攻的假象,最忌讳在没有真正攻击的配合下多次重复同样的佯攻。
发动快攻必须捕捉住良好的时机,这种出其不意的进攻,往往使对手来不及防御,它是以小制大,以技巧战胜力量的最有效的手段,具有很丰富的内容,需要更为具体的探讨。
面临已有所准备的敌手,就要以强攻突破或摧毁彼的防御体系。强攻是功力的抗争,素质的较量。这需要视死如归的斗志,果决的判断和高杀伤的招数。然而强攻之时是自己的防御状态的最低点,易被敌所乘。所以不要轻易地使用强攻,注意强攻的成功率,强攻一般是在对手处于无力还击的被动地位时使用。
在防守是要始终保持着反攻的意识,正如以上所述,对手的进攻越强,其防守就越弱。只要能摆脱他的攻击,反攻就会很容易奏效。反攻与快攻有很多相似之处,反攻就是防御加上快攻。
拳手在格斗中可分为进攻型和防守型。进攻型选手重点追求实战中的进攻次数,而防守型选手并不是不重视进攻,而是更注意进攻的成功率罢了。对于一个矮个子来说应用卷缩式的架式,尽力钻到对手的内线去打,要贴着对方。而对于高个子,他则应放长击远,与对手保持一定距离。总之,进攻与进攻战术的运用要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势而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