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719|回复: 0

[推荐]对内功和技击有帮助的拳论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防御
每个人在遭到袭击时都会本能地去招架,防御就是这种自然防卫能力的发展。面对进攻能做出适当的保护性反应,则需要在实战中合理地运用防御的技术。
传统的拳法中,因对“以静待动,后发制人”的曲解,多不愿主动出击,而讲究等待看清了对方的拳路后再施以对策,甚至寻求一种“我不欲伤敌,敌亦不能伤我”的理想防御技巧。然而,经受实战考验的人都知道:如果不采取进攻和反击,无论怎样防守,也只能是被动挨打,故此,防御最大的忌讳就是抱着“只凭防守去取胜”的念头。防御的要诀在于:不管你是想迅速打败敌手,还是与敌周旋,至少要使敌手时刻担心你的攻击。
防御技术的运用远难于进攻,因为进攻是执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防御是应付对方想要做的事情。因此,我们提倡在格斗中以攻为主,但不是说进攻高于防守,更不是说进攻可以代替防守。有时进攻者即使技高一筹,也难免败给一名优秀的防御者。
请看我们师兄弟之间的一次较量:进攻者技术娴熟,出击凌厉。防御者阻挡闪躲,伺衰而击。进攻者想以刚烈的攻势速战速决,但是诱敌深入,扬长避短的防御很快就使他上了当,从而使进攻者陷入难以挽回的被动局面。
回顾、分析当时的情形,可总结出正确的防御对于实战有着如下几个作用:
(1)能更明确地摸清对手击打的规律。
(2)使自己的打法隐而不露。
(3)使求胜心切的对方造成麻痹大意的心理。
(4)造成对方防守的空虚。
(5)造成对方的疲劳或心理压力。
防守动作应是在快速、灵敏的直觉(预感)反应和瞬时思维的支配下,进行自然的、本能的防护性动作。它没有时间去按照拳法对号入座。不存在万能的防御方法,其种防御方法可轻而易地把一种进攻化解无形;而对另一种进攻就可能束手无策。
防守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使对方的攻击偏离我要害的格挡防守;有通过自我移动避开或滑过对方打击的躲闪防守;有在对方出击之前,就将其遏止的封堵防守;还有紧紧跟随着对手,或紧紧贴切着对手的距离防守。另外,在比较艰苦的交战中,还可能用到:以身体中较坚固的部位去承受对方打击的阻挡防守,以卷曲、收缩身体的姿势减小被打击面的卷缩防守。甚至还要学会挨打时怎样减轻或避免损伤。无论哪种防守都贵在:速度快,动作小,并能与反击配合使用。在防守中不要一味后退,更不可转身逃跑。
在我们进攻时,自己的防御处于最虚弱的状态,因此,恐固进攻中的自我保护也是极其重要的。进攻中一旦发手就要见效果,不可狂发乱手,或如蜻蜓点水一样的出击。
防御需要进行专门的训练,在步法的移动、跳荡、腾挪,身法上的俯仰、回旋、拧翻、手法或腿法上的拦截、吸空、化解等各方面都必须下一番苦功,并要培养出精确的距离感、方向感、时间感和劲力感,必须牢记的一条是:不要在防守失败或挨打后气馁,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去夺取战斗的最后胜利。
快攻战术
高水平的格斗与其说是较力,倒不如说是斗智。其实,每个人都具备保护自己和攻击敌人的本能。人们之所以渴望学习拳术,其原因是他们想要战胜比自己更为强壮的对手。人并非完美无缺,再高明的技艺也不可能无懈可击,面对一名强手,要善于权衡敌我。不但要客观地认清在哪些方面我不及对手,更要积极地寻找优于彼方之处。从而设计并采用一系列巧妙的办来扬长避短。以智慧战胜臂力就是总把自己的优势与对方的劣势相较,并且使对方的优势无从发挥。
一名粗壮、有力、攻击性很强的人,就很可能在速度、灵活等方面存在着欠缺,这正是快攻得以大显身手之处,快攻是在实战对抗中发展起来的最为积极的进攻战术。
如果说强攻能使对方防守不住,那快攻就使敌人根本来不及应付。其运用通常是在对方防守未固,进攻未果。或退避不及之时出其不意的进攻。表现为在对峙、攻进或防御中通过骤然的变化或乍然的侵袭而出奇制胜。这种闪击战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行动突然、迅速和简捷。
快攻虽是一个统一的行动整体,若深入剖析其结构,可把快攻战术的整个过程分解为动机、行动和结束三个阶段。
动机阶段是快攻的形成阶段,其间最为关键的问题是快攻时机的掌握。这一时机是对方对其本身要害的护卫出现了瞬间空虚,能否发现并抓住这一瞬间是实行快攻的前提条件。能够捕捉这一瞬间就能发动快攻,如果错过了这一瞬间就只能进行强攻了。欲利用快攻的战机首先是要能发现这一战机。这需要我们能有效地控制心理以保持强烈的进攻意念、冷静的头脑和舒畅的心境。只有这样注意力才能集中,感觉才能敏锐,才能在瞬息万变的竞技中发现对方的破绽。动机阶段就是从发现时机到开始行动的阶段。而战机不能靠侥幸和等待,要靠我们积极的创造和争取。创造快攻的时机应在激烈的攻防变化中,特别是在防守中具有强烈的反攻意识,并有赖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行动阶段是快攻的发动与加速阶段。发现了快攻的战机并不等于利用了战机。利用战机就要采取行动,并在对方回防、躲避或还击之前完成行动。鉴于这种特点,速度是整个快攻行动的精髓,也表现了“快攻”二字的直正含义。快攻的行动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速度和速度的变化。时机的出现几乎就是行动的完成。这样,快攻行动的动作应是那些最为自然,最为简便,能达到极大速度的动作。对这些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应达到无意识支配的自动化。
结束阶段是给予敌人以最终打击阶段。快攻的动机阶段使我们抓住了有利的时机,快攻的行动阶段使我占据了优势。在掌握了时间、空间之后,就要注意到能量的运用。因为优势是暂时的,随之而来的可能是很大的危险,以险招取胜就是要把这种暂时的优势变为永恒的胜利。这需要在快攻的结束阶段以无情的手段无情地打击敌人。任何同情、犹豫的心理都会使整套快攻战术前功尽弃。
应该承认,发动快攻并不一定都能获得成功。所以,不能把击中对方作为快攻的最终结束,而应在击打之后迅速恢复原来临战时的姿势,加强防御并在意识上做好了再次发动快攻的准备。
点穴一说
在拳术里有“点穴”一说,数十年中我只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但是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人这样做过,尤其是在二、三十年代的时候,道途所闻无非是点穴、点穴!
依照他们的说法与做法,是根据时间以两个指戳点在人身的不同部位,就能使这个人失去动作的能力,不能自我控制。任人捉弄,并且是轻重随心,收发任意,甚至可以置人于死地。说起穴道有三百六十之数,大概分为死穴、活穴、哑穴、哭穴、笑穴、麻木酸痛等到穴。按时辰寻穴,一点即得,极尽玄妙之能事。
我未尝学过点穴,不知其中的奥秘,故不敢妄加评论,但是他们从未拿出事实来证明他们的这一论述,这就使我不无疑惑了。
我们学习拳术,具有数十年的纯功,与同道较技,尚且不能发而必中,即使击中又不敢说一定能致人至伤。因为对方也是处于运动变换之中,攻守之间或隐或现,举动无常,捉索不定,收到预期的攻击效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好像是一旦学习了点穴术,便立即能够使用。点到与时辰相对应的穴位上,就能使对方失去控制自我的能力,而任其摆布,似此已近幻想,荒唐之甚。
按时辰点穴的说法,竟似人体内有一个“活东西”,它循着周身运转,某个时辰必行至某处。所以,点穴要点到这个“活东西”上,不然的话是不灵验的。
我不知道,如果两个点穴者相遇,他们都知道某时某穴之所在,预先有了防备,谨护持之,则又将如何?
我们数十年间耳闻目睹,人与人在游戏竞技或相互年扑打时,有没有偶然击中点中对方的穴道以致失去控制能力而呈现种种姿态呢?如此多的人,如此长的时间,如此多的机会,尚且没有一件事可以证实他们的说法,还毋庸说“点穴”没有科学根据,仅此已足以否定了它。
在中医学里有以按摩、掐穴以人体的穴位疗疾治伤的,据籍载我国古时对病患的原始疗法是砭法,尔后针砭并用。后来又出现了灸法,到明朝针灸才得以完备。所举穴道,图文并茂,有兴奋、抑制、疏通、化解等作用。
明代黄百家所著《王征南墓志铭》等内家拳说,绘制出一个铜人,其中标明穴道有:死穴、哑穴、晕穴、咳穴、蛤蟆、猿跳、曲池、锁喉、解颐、合谷、内关、三里等。其中有无法根寻的,有异名的,也有人体的生理弱点,这恐怕就是点穴所依此夸大的材料。
按铜人图法所示的人体穴道在医学上并非全部具有价值。拳术据此为用显有不妥。许多穴道即使击中也没有任何效验。所以说点穴是为了迎合那些幻想用某种毫不费力的绝技得到意外效果的人的心理,而凭空编造出来的。
人体虽然不存在那些周身运转的穴道,但却有许多生理上的薄弱环节。如果这些要害部位遭受打击,必然影响到大脑、神经和内脏,故打击部位是拳术所必须遵循的法则。包括以两个手指或并拢五指戳击对方的柔弱部位,同样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以手指戳击对方具有打击范围大,接触面小,收效速度快的优越之处。但也存在着力量小,手指的坚固程度低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能准确地击中对方的薄弱柔软部位,并能与其他的打击方法相互配合,这才是点穴在实战中真正的含义。
兵器
兵器(指冷兵器)的产生早于拳术。远古时代的原始人就已懂得了运用石块和木棒比赤手空拳更有效地对会野兽和敌人。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材料由石器变为铜器,继而又被铁器取代。兵器的制造亦逐渐精良多样,其威力也随之提高。
古时人们把械斗用于训练士兵,至今仍留有刺枪劈剑等军事课程。为了减少兵刃训练中的伤亡,拳术作为一种使用兵器的准备技术孕育而生。习武者多先拳术而后兵刃。后世甚至弃兵刃而不顾,仅习拳而止。直至近代,流行于世者多是套路,兵器的实战用法堪为凤毛麟角。
兵器种类繁多,古有“十八般兵刃”之说,但实际种类远非止此。一般归纳为:长兵(枪、棒)、短兵(刀、剑)、超短兵(匕首)、软兵(鞭)和抛射兵刃(弓箭)等。可这些都不外乎由锋利或尖锐的金属物件配合长杆或手柄形状的木质物件所构成。所以,只要精熟一、二种兵器,余者皆可触类旁通。
兵器的威力大于拳脚,其原因在于:兵器有更大的打击空间范围,有很高的硬度,并有极小的接触面使力量集中。另外,由于杠杆的原理使兵器的末端具有较高的速度,从而增加了挥搠冲击力。
但兵器的使用也有不及拳脚之处。由于兵刃是人体运动的一件身外之物。其擎执运掣总不如空手便捷自如。故兵器的练习与应用远难于拳术。另外,在贴身近战中,有些兵器则难以发挥效能。
但鉴于上述比较,兵器那些久经沙声的招数无非是刺、劈挑、抹等简单几下。毋庸说复杂的招式,就是这简单几下也需要刻苦的磨练才能掌握。重要的是在运用中使精神和气力贯穿于兵器,使兵器与身躯融为一体。好似自己手臂的延长。达到手忘器、器忘手、运用操纵两不相知的境界。
拳术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兵器的运用,而兵器操习水平的进步又能促使拳术技击的飞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