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查看: 9870|回复: 0

张天鸾:“草根女掌门”的武林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15 10:57: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天鸾1.jpg

        2010年12月24日,港城飘起了鹅毛大雪,凉飕飕的风夹着雪花让习惯晨练的人们纷纷打了退堂鼓,然而一个个子不高,面相和蔼的女子却天不亮就迎着雪走出了家门,步行来到了世秀社区的公园,扫出一小块空地便操练起了太极拳。只见她动作流畅似棉,脚步行云流水,气场卷起的雪花散发着独特的太极拳之美。她的名字叫张天鸾,晨起习武是她从小养成的习惯,无论刮风下雨从不间断,这也是她几十年来痴迷武术的一个印证。
  张天鸾1963年生,中国武术六段,传统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武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从小酷爱武术,在读小学时就参加了学校武术队习练长拳,后来又练螳螂拳,而今缘归太极拳,并多次在全国太极拳比赛中获得金牌,结识了不少太极名家,有幸拜著名太极大师杨氏太极拳宗师李雅轩之嫡传弟子陈龙骧、李敏弟及武氏太极拳大师钟振山为师。
  太极的初次接触
  幼年时期,张天鸾周围的伙伴以及兄长都在习武,在他们的熏陶下,少年的她从小就喜欢上了武术,用她自己的话来说,“蹦跳打闹,不像个女孩子”。上小学的时候,正赶上全国号召学习天津“小靳庄”,在学习“小靳庄”的10件事中,就有武术这一项,于是,她加入了学校成立的武术队。在学校期间,每天早晚,包括过去农村学生的麦假和秋假,基本都被用来习武了。“那时经常有上级领导下来检查工作,而我就代表武术队进行汇报表演,这些都让我越练越起劲。”就这样,她练就成一身扎实的武术基本功。
  1983年,她毕业后被分配到了烟台,由于对武术的喜爱,她多年来一直没有放弃对武术的追求,随着年龄的增长也由爱好转为痴迷。一次,在烟台老火车站广场看到有些人在练太极拳,“那时候不明白太极拳是怎么回事,只知道太极推手是用于技击的,可以防身,很感兴趣,于是便跟着师傅学了起来。”练了几个月,可对方见她是个女孩子,所以只教用于健身的太极套路,却不教“真功夫”,于是,她只好选择了放弃,遗憾地与太极拳擦肩而过。她依旧每天在工作之余练习长拳、螳螂拳等武术,但与太极拳之间的这根红线却一直没断。

张天鸾.jpg
下雪天,张天鸾也坚持练拳
  艰辛习武多次获奖
  一转眼10多年过去了,到了1999年,她遇到了过去曾在火车站广场上一起练太极拳的朋友,在朋友的牵线搭桥中,她加入了烟台太极拳研究社,得到了于仁斋、孙浩、孙永政、王连玉、石建东等几位太极拳教练的指导。开始学习简化太极拳。这是一种为了便于在群众中推广的太极拳,它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删去繁难的动作,选取24式,成为一种“简化太极拳”,这对基本功扎实的张天鸾来说并不困难,进步也很快。
  她在太极拳上的灵性被教练看在眼中,刚学不长时间就帮她报名参加在烟台举行的“中日友好太极拳比赛”。由于接触太极拳时间不长,很多动作还不熟悉,可仅仅只有10天的准备时间。“当时压力非常大,但于老师的一句话让我安下
  心来,他说,‘这个拳的各个动作,你只要每天练上30遍就可以上场比赛,相信自己。’”于是,她就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练拳上。果然,勤学苦练起到了关键作用,她靠着天赋、基本功以及对太极拳的痴迷,在比赛中一鸣惊人,严谨而又洒脱的一招一式,得到了专家评委的一致认同,最终获得了一块金牌。从那以后,她算是彻底与太极拳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总说“太极拳被称为国粹,是真功夫,不下功夫是不会了解其中的博大精深。”为了取得传统太极拳的精髓,她每天到少年宫与拳友练习,并给自己下了个不成文的规定:无论工作生活怎么忙,每天最少练拳一个半小时。一次,外面下起了瓢泼大雨,她因为工作原因晚上10点才回到家,可依旧背上刀剑器械就往外走,结果被丈夫拦住了,说:“这么晚了,又这样的天气,你还往外走!”但她坚持自己的习武规矩不能破,就在家附近的一个可以遮雨的台阶上,完成了当天的练功计划。
  张天鸾在世秀太极苑担任总教练时虽然不张扬,但却已经名声在外。有一次几个外地练过太极拳的人来找她“过过手”,练武术的人都知道,所谓“过过手”,就是在相互推手的过程中体验对方劲力、寻找对方的破绽,就知道对方的功力。她见对方身材高大,便沉着应对,几个回合下来,对方感到她毫无破绽并渐渐占了上风,心中一急就要出招,被她一个借力发力,推出去好几步远。拳友连连称赞她:“以弱胜强,以柔克刚,让我们看到了太极拳的魅力所在。如此功力,当然非一年半载所能练成。”

张天鸾2.jpg
张天鸾在指导小学生练拳
  爱心伴随她前进
  身为女儿身,张天鸾习武之路显然要艰难不少。儿子上高中时,为了照顾孩子又不耽误练武,她便每天清晨4点悄悄出门练功,再回来给孩子做早饭,孩子上学之后自己再匆匆上班。“有时练功忘记时间,回家一看孩子已经空着肚子上学了,心里很不是滋味。”
  然而雪上加霜的是,2009年,张天鸾的单位停业,员工全体下岗。重大的变故让武场上决不妥协的她也犹豫了,当看着自己那一双补了再补的练功鞋的时候;当为了给孩子交学费,家中吃饭就连副食品也很少买的时候,让她一度想要放弃最爱的武术。
  在社区的领导、师傅和师兄弟、家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她最终坚持了下来。现在,她所在的世秀社区的领导为了丰富群众的体育文化生活,不但建立了世秀太极苑,使大家活动有场地,并出了部分资金为大家购买了器械、服装等练功必需品。经世秀太极苑颜东主任的引荐,张天鸾被邀请担任总教练。烟台市群众艺术馆也聘请她为太极拳教练。这一切让张天鸾如鱼得水,一心扑在太极拳事业上。
  面对记者的采访,张天鸾说得很实在:“现在儿子也工作了,生活最难的时候也挺过来了,很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虽然现在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能秉承师父教诲,把太极拳练好,并传承下去,心里就很愉快。”
  不辞辛苦回报社会
  自从她练上传统太极拳以后,她感觉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不能就这样失传了,为了方便在世秀社区给大家教拳,把自己在新桥的住宅卖了,而在世秀社区买了一处5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虽然住房面积较狭窄,但是她觉得能让大家学好拳也就心安理得了。
  从教拳开始,凡是来找她学拳的学员,她都能耐心细致的从拳理到动作认真进行讲解,并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员研究出了一套教学方法,对上到80岁的老翁下至几岁的儿童因人施教,使他们尽快掌握练好太极拳的基本要领,目前已教过学员几百人,有的学员身体有病,练太极拳后,身体越来越强壮了,当她看到学员的体检单上由原来的不正常转为正常,感觉到自己的心血没有白费,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在世秀太极苑教拳已6年有余,不管春夏秋冬、还是酷暑严寒,始终坚持组织大家练功。2009年大雪不断,她经常是第一个走出家门,给大家扫除上山路上的积雪,并组织大家对太极苑锻炼场地进行及时的清扫,没有耽误大家练拳。晚上她为了使新学员早日学会太极拳套路,有时候一直陪他们练到晚上10点左右。
  从2004年开始至今,她积极参与组织社区每年一次的烟台市区范围内的大型演武大会。召集烟台市区十几个社区的太极拳爱好者在每年一次的世秀太极苑庆典大会上,各献绝技,各得其乐,各得其所,欢聚一堂,活跃了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市群众艺术馆长年开设了杨氏太极拳培训班,聘请她为太极拳教练后,她不计时间,不计较个人得失,使大家尽快的掌握了杨氏太极拳的一些基本要领,受到了学员的拥戴。
  多年对太极拳的潜心研究,使张天鸾具有谦虚谨慎、不思张扬、办事交友比较低调的良好素质,她总说,“是当今和谐社会让我能在最爱的武术上发挥自己的热情和温度,我现在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把中国传统太极拳的精髓继承发扬下去。”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