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夫是慢慢练出来的,不论是练什么,不论是否完全正确,慢慢练,都会出一些,所不同的是出得快和慢、好和差而已。
快打慢、大打小,实力加技巧,缺一不可。这是真理,千万别相信神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力最重要,是最重要的基础。咱就以身边事来说:甲,26岁,身高1。75,体重140多斤,习练形意和散打10多年;乙,29岁,身高1。85,体重近200斤,从不习武,自小练长跑、踢足球、打排球至今不间断。这两人在同一公司工作,有时会开玩笑动动手,但甲从未占过便宜,每次都是几下就不行了。甲有时也去踢足球,两人一碰,乙毫无感觉,甲却被撞到一边去了。有几次,甲冲拳上来,施展技巧,乙硬冲上去就把甲给扔一边了。
别相信神话,那是骗人的。只要是在自身基础上慢慢提高,有所提高,你就有了最大的收获,这样才是真实的。因为基础是不相同的,所以,实际的表现也不相同,并非你学了几下子就能所向无敌。不信,那怕是你练了几年和若干年,是跟名师练的,那你找身边一个身强力壮、比你强壮得多的人试试?就说你施展擒拿吧,比你强壮得多的人一用僵劲(这是人本能的反映),你拿得动吗?
就是所谓出神入化的王茂斋,不也是拿不会武功的弱者显功夫吗?!还有那陈吴比赛,大家都看了吧,和小孩打架有多少区别?
http://www.taiji.net.cn/BBS/dispbbs.asp?boardID=26&ID=3384&page=1
出神入化的“北王”王茂斋
王茂斋师祖是吴式太极拳创始人全佑先生的得意弟子,吴式太极拳第二代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上乘功夫如雷贯耳,誉满京师,因与南派(上海)吴式拳齐名而被称为“北王”。王先生的拳技确乎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一次,时值盛夏,闷热的天空中下着毛毛细雨,茂斋师祖同众弟子练完拳往回走。他左手撩起夏布长衫的下摆,右手拿着一把摺扇,一位弟子为他撑起雨伞,另一弟子忙叫来一辆黄包车,准备送先生回家。那车夫见来了生意,急忙顺过车把迎了上来。而王先生却执意不肯坐车,便顺势用右手一拨,就把黄包车带车夫一齐横着拨到了一边。这下可激恼了那位车夫,他不由分说,飞起一脚,当胸朝王先生踹来,只见茂斋先生不躲不闪,就在他抬头的一刹那,那个车夫已飞出了丈外,仰面朝天摔在了地上。这家伙扯尖了嗓子喊到:“快来人哪,打死人啦”。巡警闻声跑来,但只见一年轻力壮的车夫躺在地上,而对面的是位年逾古稀的老者,他一手撩着长衫,一手拿着摺扇,在这位老者的长衫上的正面胸口处有一记清晰的鞋底印记。谁是肇事者已不言自明,那莽车夫自讨了个没趣,悻悻而去,但他终究也没明白自己怎么会被摔出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2 21:08:41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