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你开始移动 , 接近我的时候 , 我就已经在计算出你每个可能走动的方位 , 每个你可能攻击我的角度 , 每个符合阁下逻辑的攻击方法 . 夸张一点来说 , 你的一颦一笑 , 都在我的计算范围内 .
在近距离之内 , 任何的大幅度动作 , 尽管再快 , 也没有什么希望奏效 , 不管是对方攻击你 , 还是你攻击对方 , 往这方向去想的 , 就是白痴 .
你的手处在什么位置 , 你的肘和膝处在什么位置 , 你的脚尖出在什么位置 . 你的重心在哪里 , 你的平衡点 , 发力点在哪里 . 它们能怎么走 , 能从什么角度攻击过来 . 我自己心里有数 .
如果你不像我这样子想 , 这样子计算的话 , 你对我的把握就减少很多了 .
也许 ... 某些的人看我这篇东西会觉得不知所云 . 那么我真的不好意思 , 你还没曾体会到 , 就很难明白我所说的 .
这种计算 , 并不是故意去花时间去想 , 去分析的 . 而是经验上的累积 , 让你直觉上一下子判断出 , 对方目前整个身体所处的角度 , 所摆的任何一个姿势 , 都可以让你知道他的弱点和强点所在 .
你不会愚蠢到把自己置于一个有利于对方攻击 , 而无利于自己还击的位置 .
认真地考虑一下我说的话 : 他能怎样攻击我 ? 他就目前所站的那个姿势能怎样攻击我 ? 他的手可以怎样挥拳过来 ? 他挥拳的力点再哪里 ? 既然找出他的力点 , 也就是看到他的底牌了 , 万变不离其宗 , 他不利用自己的力点发力 , 他的拳拳就是耍花枪 , 这种力量顶多用来打蚊子 . 既然他必须利用力点 , 或者移动自己去接近某个角度的力点 , 然后出拳 . 你就要跟着变化 , 这是一个很微妙的变化 , 稍微移动一下 , 就可以确保双方一出手后 , 你就立即截着对方拳头 .
当然 , 对方已经定下来 , 也就是说 , 他的主要力点已经被定住了 . 他能打出有效的攻击 , 也就是那么一小片方位和一个方向 .
这只是他的暂时主要力点 , 而不是说对方已经死了 , 不会变了 . 就连对方突然搔头的动作 , 也代表着这个力点被改变了 . 一个很微小很微小的动作 , 会牵连全局 .
近距离 ... 你怎么知道对方搔完头之后 , 会否一个下劈拳直挂你面部 ? 你怎么知道对方提手扣衣领上第二个纽扣的时候 , 突然直拳攻击你的心窝 ? 你怎么知道对方在拍着手臂上尘埃的时候 , 顺势一个标指直扫你双眼 ? 你怎么知道对方在你面前举杯的时候 , 突然就地弃杯变拳直打你鼻梁 ? 呵呵 ...
如果你没有这个本事和经验看穿这些微小的力点变化和动作走势 , 你不要企图玩我这个的原则 . 因为你失败后一定会归咎我在这里胡言乱语 .
如果你看透这些微妙 , 你也就不简单了 . 因为于此同时 , 你也发觉自己 , 变得更懂得攻击 , 你自己任何一个小动作都会构成对方的威胁 , 尽管别人还不知道自己在危地走险 ..
好了 . 当你读到这里 , 已经是算一个段落了 . 以上的话你看不明白 , 没有任何体会 , 甚至怀疑 , 自问觉得我在废话 , 请你不要往下看了 .
有体会的人 ,ok, 我们继续。
没错,也许某些人已经有所体会,并且在特殊场合,也时刻像我这样在提防对方任何一个小动作。
你搔头,我就搔鼻子;你敢劈拳过来,我就横挑反挂直打你眉心。 你扣纽扣,我就后斜屈膝,你敢直拳过来,我就后仰起膝撞你小腹。
当然,这并不是只是我所想说的。
我要大家注意一点,除了有看透着微小动作的本事外, 你还必须找出你攻击对方的最短距离。
这点在我来说,在那些像我一样的人来说, 起着成败的决定性作用。
我做一个比喻: 你在我面前举杯,我把距离往后一移(微小动作),然后拿起自己的那杯酒,往前移(微小动作)跟你碰杯。 两杯一碰或者几乎碰上之时,你的手突然弃杯变拳直攻我面部。 你猜我会怎样?
还记得我以前说过的话吗? “同一时间内,你选择了提起拳头,我选择了出拳,你就注定挨打”。
在你弃杯的时候,也许我已经拿着那只玻璃杯直捅你眼角了。
这就是我所说的,最直接,最短,最有效的攻击距离。 把握这个距离,你就安全了。
很多时候,你已经完全看出对方可以出手的角度和方向。 但是你不要忽视自己的角度和方向。 聪明一点,于某些位置,计算出对方攻击你的距离相对较远,并且,或者你稍微移动已经让对方这个攻击失去大部分的效力。那么,同一时间,你出手打去别人的死穴(最短距离,有效位置)。对方就连最后剩余的那部分攻击效力也会失去。
好比,对方走过来搭着你的肩膀,你那只半插着裤袋的手掌早已瞄准了对方用来做液体排泄的器官。你还担心什么?
我想,有体会的人,看到这里已经明白我的意思了。 希望我的话能给你有所启发,接下来,多说也无谓,自己再好好想想吧。
开始的时候,会比较计较对方的符合逻辑的运动轨迹, 到了后来,会变得在能自保的情况下尽可能去瞄准别人的死穴,化静态主动为动态被动。 也就是我所说的“先在意识上的出手”。
好了,我的话完了。 阁下能否认同我的话,我不介意。 希望这片文章能给你一些启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