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5760|回复: 1

转贴,太极拳战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6-18 0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拳的战术
太极拳的战术
太极拳的临阵战术是怎样的呢?王宗岳<太极拳论>是“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四两拨千斤”“舍己从人”。到武禹襄“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引进落空”“力从人借”。李亦畲“彼有力,我亦有力”“彼无力,我亦无力。”“秤彼劲之大小,分厘不错。”后世的太极拳论及临阵技战术都脱不出他们三人的理论体系。到陈鑫、杨澄甫把太极拳盘架子练内功的套路当临阵技战术理解,那已失却太极拳内涵流于形式了。
按以上最权威太极拳理论中临阵技战术是以巧取胜,尚技不尚力。如果太极拳是这样技战术,怎么能成就杨露禅“无敌”英名?要知道杨当时的战局环境是无规则无级别无时间限制,就象现在的无限极擂台赛<mma、ufo等等>。满人尚摔跤,蒙族人更喜摔跤。满人就是以摔跤胜蒙族人而臣服蒙古,进而才有实力进占中原。所以在清朝王室贵族里都风尚摔跤,康煕就曾用训练摔跤场面扳倒鳌拜夺回王权的。蒙古族人体大力健,女真族更胜之。如以巧以奇取胜有谁服你?且面对体健力雄的对手你能取巧吗?摔跤也叫角力,一接手就进身抱腰扳脚的,大家互抱住绝无技巧可言,就斗力大。也有人说在接手之前就化发对方的身子,如武禹襄所言“彼不动,已不动。彼微动,已先动。”但在杨露禅时期,能让你这样吗?杨一介草民,要同贵族或贵族培训出来的力士角力,人家未接手你就发倒对方,对方肯定说你犯规,使邪术,最少也会说你不尊重对手,用偷袭手段击人。必要在对方抱住你才能发他,他才服你。而对方抱住你身体要发倒他就要巨大的爆炸力,比对方强许多的力量。且要做到“彼微动,已先动”,就要力量、速度、协调性、灵敏性比对方强一大截。而这些身体要素比对手强,又何必用“四两拨千斤”“力从人借”这些巧技?就象形意拳一样战术硬踏中门,“硬打硬进无遮挡”“遮也打,挡也打,想发就能放。”在力量、速度、协调性、灵敏度强过你的情况下你玩什么花招都没有用的。只有在双方身体素质对比度不大的情况下才能用技巧,这是实战共识。比如人对老虎,老虎只会一扑,管你人用什么招术。又比如老虎对大笨象,怕你老虎有尖牙利爪,笨象只用自重脚一踏老虎就完蛋。
八十年代兴起的太极推手比赛,因后来举重运动员、摔跤运动员的介入,这些运动员一上来就抱腰,然后就互推。这被太极拳备受批判的“顶牛”,伤害太极推手实质的祸根,太极推手就因“顶牛”战术被取缔了。但是,推手就是顶牛,就是斗力,是以往内家拳界为试功力的手段。因杨露禅挟内家拳力压群雄,别派内家拳也聚集到京城显耀。用内家拳真打,很易伤人。才出现推手这简单试功力手段,倒不是太极拳里特有的训练方法。推手,就是斗力。就象牛打架一样,大家角对角,头对头,何无花梢可言,就斗力大。但后世把推手当成技巧来玩,玩走化,玩走圈。你同你的门人可这样玩,你同外人人家可就不同你这样玩呢。就象太极推手比赛里,太极拳界猛烈抨击,但有谁能用太极拳的走化、引进落空去把这些跤手、重手打下赛场?只能急急叫停,94年重新修订规则,按94规则玩那不知变成什么了。
为什么会出现太极拳技战术变味,为什么取巧在太极拳界深入人心。那是因为太极拳被后世文人所推崇,文人喜欢动口不动手,望景生义。
最早写内家拳战术“以静制动”的是黄宗羲,内家拳名称也是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里传世,后有黄宗羲弟弟黄百家写内家拳论。但黄百家写的内家拳不象内家拳,反而象外门套路。王征南这一派系内家拳没有流传下来,既有文人写论,又出现最早,为什么没有流传生命力?反而靠身传口授的心意拳、太极拳流传开来。说明它还只是名义上的内家拳,还不是完全以内气为力源的内家拳。再用心意拳的技战术:“前打一丈不为远,近者只在一寸间,”说明趋身可远击,“寸间”就象现在说的寸劲,短距爆发力。




发表于 2005-6-18 1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对于寸劲,太极更需要的尺劲丈劲,要的不是爆发,而是渗透!

推手是要对手走,散手是要对手不走,这样就能把劲渗透到对方的内脏当中!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