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658|回复: 0

太极拳著解(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9 18:5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极拳著解(二)开宗明义、身、心——陈 鑫
意   
意者,吾心之意思也。心之所发谓之意。其一念之发,如作文写字下笔带意
之意。意于何见,于手见之。此言意之发于外也。意发于心,传于手,极有意致, 极有神情。
    心之所发者正,则手之所形者亦正;心之所发者偏,则手之所形者亦偏。如人平心静气,则手法、身法自然端正;如人或急切慌张,或怠慢舒缓,则手之所形莫不偏倚。必也躁释矜平,而后官骸所形自然中规中距。实理贯注于其间,自无冗杂间架。即有时身法偏斜,是亦中正之偏,偏中有正,具有真意。有真意,其一片缠绵意致,非同生硬挺霸流于硬派。
  此其意一则由理而发,一则由气而练。若硬手纯是练气,气练成亦能打死人。但较之于理,究竟低耳。故吾之意可知。而彼之意可想。学者多当留心体会,以审其意之所发。
志   
心之所之谓之志。凡人贵立志,不立志则一事办不成,终身居人下矣。如能
立志,则所有条理,自始至终,层层折折,悉究底蕴。不敢懈惰,由勉然以造于 浑然,所谓有志者事竟成。不然者,败矣。人顾可不立志哉。
恒   
天地之道,一恒而已。惟其恒也,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何况一艺。苟独殷殷勤勤,始终无懈,何至苗而不秀,秀而不实乎。书曰:学贵有恒。孔子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可见人着用功,惟恒最贵。
  志为功之始基,恒为功之究竟。能恒则成,不恒则败。志恒二字,乃作事之要决,学者不可不知,尤当猛醒。尝见人之用功,或作或辍,不植将落,反怨师不教人。抑何不返躬自问,其功何如哉。
着   
自古圣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但文事皆有成书,经史子集无所不备,则略
而不言。自黄帝尧舜,以至唐宋元明总戎机者,虽各著有兵书,然不过步法止齐 耳,至打拳皆未之及。
  拳之一艺,不知始自何时,俱未见有成书。历唐、宋、元、明、大清,即间有书。亦不过画图已耳,皆未详言其理,以示阶级可升。当习此艺者,往往失之于硬,盖由尚血气不尚义理。义理不明,势不至,留不放僻邪而不止。
  我陈氏自山西迁温,带有此艺。虽传有谱,亦第图画,义理亦未之及。愚无学识,工夫极浅,不敢妄议注谱。但为引蒙,不得不聊举大意,以示学者下工夫。
  每一着必思手从何处起,何处过,至何处止;外面是何形象,里边是何劲气, 要从心坎中细细过去;此着之下,与下着之上,夹缝中如何承上,如何起下,必使血脉贯通,不至上下两着,看成两橛。始而一着,自成一着,继而一气贯通,千百着如一著矣。
  如揽扎衣,右手从左腋前起端,手背朝上,手指从下斜行而上,先绕一小圈,中间手从神庭前过去,徐徐落下。胳膊只许展九分,手与肩平停止,手背似朝上微向前合。其手自始至终行走,大势为弓弯之意。上面如此运行,底下右足亦照此意与手一齐运行。手行到地头,然后足趾亦放得稳当。手中内劲由心发起,过右乳,越中府,逾青灵穴,冲少海,经灵道,渡列缺,至中冲、少冲、少商诸穴止。足是先落仆参,过涌泉,至大敦、隐白诸穴上。且其内劲必由于骨之中,以充于肌肤之上,运至五指上,而后止。顶劲提起,腰劲捺下,长强以下翻起来,裆劲落下,右手与左手合住,膝与裆、与胸、与小腹诸处无不合住。
  合也者,神气积聚而不使之散漫,非徒以空架间着,苟且了事。惟恭敬将事, 则神气处处皆到,方不蹈空。下着单鞭,大概与此着同。
  大凡手动为阳,手静为阴;背则为阳胸则为阴。亦有阴中之阳,阳中之阴。某手当令,某手为阳。某手不当令,某手为阴。亦有一着也,先阳而后阴;一手也,外阴而内阳。一阴一阳,要必以中峰劲运之。
  中峰者,不偏不倚,即吾心之中气,所谓浩然之气也。理宰于中,而气行于外是也。浊气下降,合住裆劲。下盘稳当,上盘亦灵动。
  千言万语,难形其妙。当场一演,人人可见、可晓。落于纸笔,皆成糟粕。 形于手足,亦成迹象。而更非迹象,无以显精神。犹之非糟粕无以写义理。是在善学者,孟子曰:“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其斯之谓欤。
郑州陈氏太极拳馆政六街馆 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