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10643|回复: 1

与傅清泉大师商榷《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6 13:2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人习打85式杨式太极拳十年有余,通过拜看多位大师的演练录像,以及著作进行习练。其中,拜看傅钟文、傅声远、傅清泉编写的《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著作(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10月第1版,20128月第10次印刷),收益匪浅,很有提高,但仍觉得有好些个地方,如动作、角度、描述、文字值得商榷,在此,斗胆见言,以供参考。如有不当之处,望能海涵。
朱重德
2013118
以下按页面顺序谈个人看法。
(一)角度  14页,第三势 揽雀尾,(甲)左掤,二、动作过程
1.右足尖外撇约45°,同时重心移到右足;……
2.右腿继续微下蹲坐实,左足向左侧(向南)迈出一步,脚跟先落地,足尖斜向里约45°(足尖向西南,左足尖与右脚跟在一条线上),……”
接前势,第二势起势,两足尖正对前方直踏,平行分开,呈直向平行。左掤时,右足尖先外撇约45°,左足再向左侧(向南)迈出一步,脚跟先落地,足尖斜向里约45°,两脚成斜向平行,其时,脚成左弓步,两足夹角为零,不利于身体及左右两跨的稳定,以及后式右掤时右脚前迈。
赵幼斌著作(《杨氏太极拳真传》)对本势认为:“右脚尖外撇60°,左脚朝正前方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移向左腿,左脚尖微朝内扣30°左右。”则比较合理。
其实在本著作图5B拳照中,两足也不是斜向平行的,几乎是右脚60°,左脚30°。
(二)文字  22页,第三势 揽雀尾,(丙)捋,二、动作过程
“1.身体重心渐渐移向左腿,同时身体垂直渐渐左转,左臂旋使掌心翻成斜朝里、朝上,右臂腕微微前伸,随即旋,使右掌心翻成斜朝外、朝下,两肘慢慢往下垂,两掌随翻随向左平捋。”
接前势,右掤,右臂向前向上,右掌手背向外,高与肩平,左掌放在腕关节稍下(掌心向下),右臂向前推出。本势,左臂只有外旋才能使掌心翻成斜朝里、朝上,右臂腕只有内旋,才能使右掌心翻成斜朝外、朝下。
傅钟文著作(《杨式太极拳》)对本势指出:“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身体同时渐渐左转,同时左臂旋,右臂旋,使右掌心翻外下,左掌心翻朝里上,两掌随翻随向左捋。”
因此,本势,左臂应旋,右臂应旋。
(三)角度  第33页,第四势 单鞭,二、动作过程
2、在身体转到约135°后(东南向),身体即右转约70°向西南),……”
本势,如身体转到东南向,再右转至西南向,身体转向应是90°,如右转70°,身体应向南略偏西。
本著作第35页,第四势 单鞭,四、要求,5.中已阐述得非常清楚,“抹圈时身体自西转到东南,再转回到南略偏西,不要转动过大,否则要‘散’。”
因此,本势,在身体转到约135°后(东南向),身体即右转约70°南略偏西)。
(四)动作  第34页,第四势 单鞭,三、要领
“2.两掌向左右抹圈,是一个平面椭圆形,……”
平面椭圆形抹圈会很呆板,且少了圆转的动力,要略有起伏。
本著作第36页,第四势 单鞭,五、易犯错误,产生原因,纠正方法3.中已阐述得非常清楚,“错误:两手不是抹圈,而是直来直去或两手上下波动过大。主要原因是对用法理解不深。纠正:要平肩提起,往复荡动,以成转动之势,所以,手臂要屈而不直,如上下起伏过大,则难获得转动之势,所以,上下是有的,但是应该较小。”
因此,本势,两臂沉肘,手掌俯掌略沉,向东南角略偏上抹半个椭圆(腕高不过肩),有掀翻对方之意,随后随身体右转,屈臂向右下回抹半个椭圆(腕低不过乳头)。
发表于 2014-2-7 15: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研究{:soso_e18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