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傅清泉大师商榷《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四) (十七)角度 第101页,第十八势 斜飞式,七、技术分析 “1.身体由向东北的位置转向南,移动约135°。由于左脚固定,左膝有些偏向东北,而右腿迈向南偏西,因此,两腿展开,实际要接近180°。……” 前势,第十七势左右倒撵猴,左倒撵猴,左足朝向东北,本势,左脚固定,右腿迈向南偏西(约南偏西15°),此时左右两腿展开夹角应约150°,只有当右腿迈向西南时,才可能达到180°,但如两腿之间夹角过大,易使身体左右歪斜,前俯后仰。 (十八)动作 第110页,第二十三势 扇通背,二、动作过程 “1.……同时,右掌由体前上提,随提随着臂内旋使掌心向右,手指斜向下;…… 2.……同时右臂继续微内旋,屈肘,右掌弧形外托,……” 接前势,第二十二势海底针,从右掌上提至向右额前上托,右臂是一个连续的内旋过程,1.中,右掌只能朝右下,至2.才能继续内旋弧形外托,否则,旋无可旋。 本著作图118拳照中,右掌上提并未内旋使掌心向右,仍向左。 奚桂忠著作特别指出,“右掌边内旋边向上提到右肩前,掌心朝下偏左(不宜旋得太快,掌心朝右,以免亮肘和上托时无臂可旋:也不宜不旋臂,掌心依然朝北)。” (十九)文字 第110页,第二十三势 扇通背,二、动作过程 “2.……同时右臂继续微内旋,屈肘,右掌弧形外托,左手掌向右靠近右小臂,右手收回至右额侧,高不过顶,左手前击,手指高不过眉,……” “收回”有一个复原的意思,原来在这个位置,出去了,再回到这个位置,而右手此前没有这个动作。因此,“右手收回至右额前”,用“右手置于右额前”,更为恰当。 傅钟文的著作中,此处采用“置于”。 (二十)动作 第114页,第二十四势 转身撇身捶,二、动作过程 “3.……同时身体继续右转,右拳继续随转体弧形向下撇,收到腰侧,拳心向上;左掌继续环转经左胸前,在右小臂里侧上方向前推出。……” 本著作图122拳照上,左掌移在左胯旁,而非左胸前。 本著作第115页,第二十四势 转身撇身捶,三、要领,5.中指出:“……左手在左额前合护再弧形向下,由左胸前击出,两手环转时左手在外,右拳在内,这些动作都要从用在右小臂里侧上方向前推出法上搞清,不能含糊。” 傅钟文著作中指出:“左掌弧形收至胸前经右小臂里侧上方向前推出。” 奚桂忠著作中指出,“左掌应经面前下落至左胸前,掌心斜朝右下方,一则护肘,二则可‘急向敌人面部击去,’。因此,左掌不宜下落至左胯旁,以免动作松散和贻误战机。” 因此,本势,左掌应经左胸前在右小臂里侧上方向前推出,而非从左胯旁向右小臂里侧上方向前推出。 (二十一)拳照 第124页,第二十八势 云手,二、动作过程 “1.……同时,左掌随转体略屈臂沉肘,掌心朝下,向右微微移动。右吊手变掌,从右而下划弧,弧形由下横移到右腹前。……” 本著作图149拳照上,左右两掌均收在了两肩前,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前势,单鞭,右吊手处在西南位置,本势,右吊手变掌,从右而下划弧,应从西南位置向下划弧,而不会先往肩前收,再向下划弧。 从拳照上,图148可直接过渡到图150,图149是多余的,以至从图151至图153,拳照与动作均相差1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