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傅清泉大师商榷《嫡传杨式太极拳教练法》(七) (三十四)文字 第177页,第四十九势 左右野马分鬃 三、要领 “2.野马分鬃的弓步比一般的弓步要稍开一些,但不到45°斜角。如弓出的脚横向距离小,自立不稳怎能使分出的手有力。” 本著作第七势左搂膝拗步,右脚朝东南,左脚向东落下,成左弓步后,两脚斜角为45°。 本势,“1.身体微右转,左足尖里扣踏实”,里扣多少未说明,但从图262和图263拳照中,可以看出,上势,第四十八势单鞭,左脚约朝向东南,本势,左足尖里扣约朝西南,右脚向西稍偏北(15°)迈出,成右弓步后,两脚斜角约为60°(45°+15°),比野马分鬃的弓步稍开,不是不到45°斜角,而是大于45°斜角。 (三十五)动作 第198页,第五十七势 下势二、动作过程 “1.腰胯微右转,右脚尖外撇踏实,重心渐渐移向右腿,右腿慢慢屈膝,重心后移,左腿慢慢伸直,同时,左手往里回收微曲,手指向前。 2.右腿继续下蹲成左仆步,同时,左掌随重心往后撤往下移,屈肘弧形经胸侧而下,左手经左腿里侧前穿,同时右腿微起。眼关顾左手。” 本势动作过程中,未提及右手运转情况,其实右手也是随着腰、腿、左手的动作而运转的。上势,第五十六势单鞭,右手成吊手外展至西南方向,本势,随腰胯微右转,右脚尖外撇踏实,重心移向右腿,右腿屈膝,重心后移,左腿伸直,左手往里回收微曲,同时右臂有个微往后移拨展,并随右腿继续下蹲成左仆步,微向下移的动作。而并非是左手动右手不动。 (三十六)动作 第212页,第六十六势 转身白蛇吐信 二、动作过程 “4.身体继续右转,右拳继续下撇到腰前,拳心向上;左掌弧形收到胸前,经右小臂里侧上方向前推出。……” 说明同(二十)。本著作图391拳照上,左掌移在左胯旁,而非左胸前。 (三十七)文字 第219页,第七十二势 高探马带穿掌 二、动作过程 (乙)左穿掌 “2.(图422)”应为(图442)。 (三十八)动作 第225页,第七十四势 进步指裆捶 二、动作过程 “1.……右掌自右弧形而下经上腹前左绕,随绕随着臂微内旋使掌心转朝下;左掌也随着左腿下蹲和身体右转下沉向右上弧形前移。 2.……随转体,右掌自右而上经胸前向右移,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朝下,左掌弧形移往左胸前。 3.……身体继续向右微转,同时,右掌随转体继续向右、向后、向前绕一弧形收于右腰侧握拳,左掌自前而右、左弧形下搂。…… 4.……同时,左掌向左膝前弧形搂至左膝旁,右拳向前下打出,高与腹齐,身体微折腰。……” 1)前势,第七十三势十字腿,随右蹬脚,两掌左右分开,掌心斜朝外,指尖向上。本势,动作1.右掌随着臂微内旋使掌心朝下,动作2.右掌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仍朝下,右掌先后内旋和外旋都使掌心朝下,是做不到的。其应“2.右掌随移随着臂外旋使掌心渐渐朝上。”然后右掌随转体继续向右、向后、向前绕一弧形收于右腰侧握拳,向前下打出。 2)傅钟文著作此处用的是拳,其指出:“1.右掌变拳自右而下经腹前左绕,随绕随着臂微内旋使拳心转朝下;2.随转体,右拳自左而上经胸前向右搬出,随搬随着臂外旋使拳心翻朝上;然后右拳随转体向右、向后、向前绕一弧形收于右腰前侧,向前打出。 按傅钟文著作,接前势,第七十三势十字腿,右掌须变拳自右而下经腹前左绕,随转体,自左而上经胸前向右搬出,随搬随着臂外旋使拳心翻朝上,然后随转体向右、向后、向前绕一弧形收于右腰前侧,向前打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