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去到公园,看到有些老头老太太在教人家打太极拳,一边教一边说:放松,放松,再放松....练的人郁闷,看的人纳闷.松,究竟要以何为度?
有人研究拳书,发现有些派系的太极拳书对松有专门的论述.其中有的说:大松大软,有的说: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道教的创始人老子在道德经中也论述: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这些对松的描述,究竟何者为正确?
应该说,他们说的各有道理.但由于他们的层次比较高,在初学者看来并不能完全理解,反而会产生诸多的误解,甚至一开始就认为,练拳之初要越软越好.
但你们可以自己试看看,如果大家的手真的软到向面条一样,那拳要怎么打?
在这里,为了便于初学者掌握和理解,我先把这个问题统一一下,至于到了高层次,大家自然以后会对松有更多更高层的理解,到那时才能真正明白前人先贤的话.
对初学者来说,松不是无限的,而是有度的.这个度其实最本质的依据是身体是否能放松到能使身体内的气的流动可以做到无阻碍.
上次我已经说过,太极拳是以丹田运动为核心的.但如果全身或部分僵硬,那么丹田运动之气就无法正常输送和传递到身体的各个部位.而能做到让丹田之气自由在身体各部位流畅流动的最佳方式,就是放松.
因此,放松的标准就是:如果你觉得你身体里的气能在身体的某个部位无阻碍的流动,那么你就放松了,你就达到了这个度.只要你做到了这个度,再往下放松就是不必要的了.
可能初学者会说:我没啥气感啊,我感觉不到气. 这个说法要一分为二.确实有部分人对气的感觉不明显.但只要坚持锻炼,慢慢就能感受到身体内微弱的气血流动,你此时要做的,就是尽量让这个流动感保持通畅,但是切记不可强求,或太过沉浸在那种舒适感中,如果那样的话,你将很难再进步.
随着锻炼的加深,身体内在联系的加强,你会渐渐发现你已经忘记如何放松了.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恭喜你,你的放松已经上层次了.内在的无阻碍最终会完全取代外在的肌肉放松,到那时,肌肉放松对你来说,已经是无关紧要.
到那时,人家一搭你的手,会觉得似乎难以着力,又似乎觉得你的手沉重无比.这时,你的放松初具了规模.一般的人已经拿你没办法了.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你还不满足,继续去粗取精.最终会达到收敛入骨的境界.到那时,肌肉似有似无,仅存一副骨架.气血均在骨髓中流动,内劲都在骨缝中游走,这就是达到了大松大软的境界,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专气致柔.到那时,你的拳入了神明境界,妙手空空,无人能敌.
如果在这个基础上,你还不满足,继续去粗取精.最终会达到收敛入骨的境界.到那时,肌肉似有似无,仅存一副骨架.气血均在骨髓中流动,内劲都在骨缝中游走,这就是达到了大松大软的境界,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专气致柔.到那时,你的拳入了神明境界,妙手空空,无人能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