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武逸事(二) 吾师公伟 我的外家拳师傅,徐正,字公伟。1917年出生于浙江宁波奉化,与我家世好,我们称呼其夫人陈云为“阿姆”,是宁波人叫法, 即母亲之意,表示很亲近。 我师自幼喜爱武术,拜国术大师于振声为师,精研查拳等系列拳械,弟子及再传弟子遍及世界各地,影响颇深。 一九三九年先生拜在查拳名家于振声门下学艺,直到一九五九年84岁高龄的于师逝世。二十年来承蒙于师精心教导武德和传授武艺,我师学得了查、花、炮、洪四大名拳和器械及对练等,同时还教我师中医伤科。 解放初期,由于我师曾在国民党军队任职,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关进老虎桥监狱数年。出狱后,无生活来源,为养家糊口,挑柴送卖、肩拖板车等体力杂活挣点银子,其夫人也在街口叫卖茶水,吃尽甘苦。但先生不气馁,练武人的坚强,促使其在于振声师傅传授中医伤科基础上,买来中医书籍,夜晚自学,终成正果,考取执业资格,在原中山路348号(鼓楼医院对面),即黄泥岗与双龙巷口开办了“徐公伟中医推拿针灸所”,至此生活方有安定。想想多么不易啊。 在生活极其困难情况下,我师从未间断练武,其高超的武艺和优良的武德受到南京武术界认可赞许。1957年南京市筹备成立武术协会时,担任了筹备委员会委员,南京市武协成立后担任历届的常务委员,直至“文革”前。 1958年,我师作为南京市代表出席了江苏省武术工作者会议。1962年,陈氏太极拳名家陈照奎来南京教授陈氏太极拳,我师与南京多数武术名家一同向陈照奎学得陈氏太极拳。 我师历次担任省、市武术比赛裁判员、长拳组裁判长、太极组裁判长;先后担任南京鼓楼区武术协会主席(第二届);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武术教练及武术协会顾问;江苏省武术馆顾问等。 1966年“文革”爆发,轰轰烈烈,我师受到冲击可大啦,诊所被责令关门,因有“历史反革命”的帽子,又被勒令扫大街。每天清晨5:00时许,在石婆婆巷就会看见一位不大年纪的小老人,佝偻着脊背,手持大扫把,哗,哗,哗地清扫街巷,犹如电影《芙蓉镇》里的秦书田。 1970年“上山下乡”运动兴起,呵呵,我师又是被遣押下放的首批对象,先被押送苏北农村劳动改造,后自己申请回原籍宁波继续劳动改造。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政策的落实才回到南京。 1985年我师因胃癌在鼓楼医院手术,我去探望,其洒脱豁达深受其感,对我投徐忠琦门下学练陈氏太极拳多有教诲,令人动容。 我师有三子一女。长子志良,次子志明、三子志强,一女志娟,都受其牵连,各自命运多舛。其二子志明,家人称之“明儿”,少有大志,不向命运折腰,钻研雕塑和绘画,还经常以我大妹为模特,塑像和素描(可惜多件塑像和素描稿遗失)。“文革”间,他独闯新疆,后又辗转之澳大利亚,成为著名的华人绘画艺术家,之后定居于加拿大。1987年,徐志明将其父母接往加拿大颐养天年。但加拿大武术界闻其大名,执意请徐公伟出山,先后任“全加中国国术总会顾问”、“国防气功研究所加拿大理事”等,继续为祖国武术传播做贡献。 我于1996年到加拿大多伦多时,电话与在温哥华的先生联系,很是兴奋,但因时间关系,未能见面。多有遗憾。2003年9月4日6时40分,我师仙逝于加拿大温哥华,享年87岁。 先生弟子遍及全球,国内主要有:范智云,包锡良,戚玉楼,刘正江,李保昌,王顺裕,蒋红生,俞金龙,曹阳,胡明岳,汤云龙,汤奕平,盛武国,江益飞,葛庆夫,蒋传林,徐少鹏,王恩来,翁悠国,陈友根,方山,罗永平,王惠芬,王中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