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就杨氏太极拳"单鞭"勾手一势与杨式太极拳同好商榷》一文,冒昧地谈谈个人看法。 1、杨澄浦“单鞭”的示意图中,右手的高度发生了变化,图1中右手与胸高,图2中右手略比肩高,与甩鞭前推的左手同高。 2、至于“假设图像面同正南方为时钟12点位置,勾手在2点位置未动,然后左掌才从2点位置或12点位置开始向9点位置推出。即图一和图二两图的右勾手都同在2点位置,从图二的左掌立於9点位置显示,说明左掌运行较长距离的过程中,而右勾手基本未动。”以右手角度无变化来证明右勾手基本未动,是不可取的。 首先,时钟2点位置,与12点夹角为60°。一开始,两手由前式平肩提起,手心向下,一致随腰,左右往复荡动,荡至右方,右掌渐渐向右斜方伸出,边伸展边五指尖撮拢指尖下垂成吊手时,其夹角(以正南方,即12点计)一般不会超过30°,即1点位置。后当左足提起,偏左踏出,屈膝坐实,右腿伸直,同时转腰,左手向里,由面前经过,往左伸出一掌,手心朝外,松要胯,向敌之胸部逼去时,右吊手会继续松肩右伸,其夹角(以正南方,即12点计)才会达到45~60°(1点半~2点),即达到了图2的位置。 至于认为图1中右手也已在2点,其实图1已不是右掌渐渐向右斜方伸出,边伸展边五指尖撮拢指尖下垂成吊手的即时动作,而是向图2过渡的动作。图1中,左脚已经提起,身体也在跟着向左转,此时右手松肩右伸也是合理的。 关于“单鞭”动作的要领,最重要最关键的是如何运行左手,如何理解左手如鞭。接前式左右手平肩提起,手心向下,一致随腰,左右往复荡动,荡至右方时,左手应在什么位置?现在各种拳谱五花八门,习拳人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才是需要搞清楚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