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查看: 7548|回复: 1

习武逸事(十一)青龙出水/罗永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4 11: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事(十一)
                                青龙出水
“六封四闭”似的学练太极拳3年多,徐师觉得我们稍有成效,于是带我们出去走走。
首先我们周游南京城,拜访各拳场拳师及其弟子,与之交流并着重推手。下关的绣球公园、山西路的西流湾公园、太平公园、雨花台公园、午朝门公园、竺桥公园等等,我们一一涉足。
到了拳场,互相介绍后,一般我们先练趟拳以求指正。
呵呵。我们的拳架与他们大相径庭,特别是一趟15——20分钟的练法,他们怎么也练不出,更别说我们的柔化、缠丝、内气鼓荡等,好听的说我们的陈氏太极拳是“陈氏杨练”,意思即拳架是陈氏的,但练法是杨氏的;不好听的说是“乱打、瞎打”或“什么玩意儿”。拳练完后,接着就是互相推手。

1.jpg
甭管“乱打、瞎打”、打得什么样子,推手,那是不含糊的。可以说,当时南京凡是练习太极拳并推手的拳场的拳师及弟子,我们都去交流切磋。因为我瘦小单薄,是“小细排”,一般都由我第一个上场。对方见我这身板,往往不屑一顾。可是,一搭手,对方就不行了,不是受憋就是落空;再化发,拿发等连续打击,更是空扑摔跌不断。接着志平、董平、正国、庆典等上去,各具特色的推法,我们始终处于优势,他们则劣势明显,且不断被我们缠绕、落空;拿、打、发。这时才方知我们这样练法、推法的厉害。
究其原因,主要他们不适应我们这种推法。一是,他们推手是划平圈,不是立体圈,没有或少有缠丝劲;二是定步不允许动步,凸显呆滞;三是拿、发、打只有一下,没有连续打击的能力。
   一番推手交流下来,感觉比较好的是午朝门的仲炎老师及其弟子。仲炎老师
是练习杨氏太极拳的,他轻柔灵活,尤其善化,柔化劲特好,我们也愿意与他
推手并请教与他,所以也常去午朝门,从他那里我们也学到了许多东西,也为
此我与仲老师也成为好朋友。遗憾的是2006年仲炎老师不幸逝世,当年我还写
了篇《悼念南京太极拳名家仲炎》文以示哀悼。
2.jpg
                            
自从我们走出玄武湖与众多南京拳场切磋推手,玄武湖徐忠琦的名声大震,许多人纷纷来到玄武湖投于徐师门下,我们这些弟子也随之小有名气了。而且找到玄武湖来推手交技的也多了起来,我们是来者欢迎,走之欢送。同时,徐师鼓励我们和不同门派、拳种交手切磋。
现在的鼓楼市民广场,当年则是空地,这里一到下午练摔跤的、练拳击的、练武术的人颇多。正好我一高中同学的朋友倪建新在此练拳击,没事我就到他那里与练拳击的人交手。他们起初根本看不上我的太极拳,说2、3拳必击倒我。可是一交手,他们觉得非常吃力,一是打不着,躲闪快,二是打上觉得不得力,劲力被我化掉了;三是只要被我接上手,就不容易跑掉,上步腿上一蹩,手上不论怎么发劲,对方必跌出。当然,我也从中了解拳击的基本步法和拳法与摔跤比试,更是得心应手了,只要粘住对方就甭想摔倒我,而我却可瞅准空子,使对方落空而摔之。其他练外家拳的我也屡战屡胜,因本身我学过外家拳,其路数等基本了解些。有了这些交手磨砺,我似乎在太极拳推手或散放中更胆气十足,身上的功夫也大有长进。
当年南京太极拳界有位很有名气的前辈,就是1956年获得南京市推手冠军的金一鸣先生,他是练杨氏太极拳出身,1963年陈昭奎大师来宁教授陈氏太极拳,金一鸣也去学习了陈氏太极拳和推手。金一鸣先生体格魁梧,银须飘洒,深藏睿智,有“美髯公”、“活神仙”之称。他的推手功夫也是出人其右,我们对他都敬佩有加。当时他在玄武门边雪松树下教授杨氏太极拳和陈氏太极拳以及推手,而且金一鸣先生还嗜好推手。

3.jpg
和徐师学了3、4年太极拳和推手,都想与前辈和高手讨教学习。徐师看出我们心思,一天早晨,他就带我们来到玄武门左边雪松树下,与金一鸣先生学习。徐师介绍我们几个人后,还是我第一个,上前一步抱拳行礼,金老师笑呵呵地说:“来来来,来搭搭手”。我们双手缠绕,划开了圈子。金老师说:“小伙子,不错嘛,手蛮松的”。其时,我感觉他的双臂既松柔,又沉重。推着推着我们就散开了。他开始有点漫不经心,随意地左手缠住我右肘,右手捏住我手腕,两手一合劲想拿我手腕;我听出他的劲路,立即左手上前扶在自己右手腕内侧,他劲一合,我便推我手腕就化解了。金老师颇为诧异。
接着他右手叼住我右腕,左手控制我右肘,企图用捋劲使我向他右侧跌去。哈哈,我听出了此劲路,也识破了他的企图,便顺着他的捋劲,右脚上前,右肘完全松掉前伸,意念在肩,向他左胸靠去,其实并有发劲去靠,与其说是靠,不如说是挤,金老师右脚挪动了一下,他更是诧异。这时,他神色凝重,专注对待,再次散开推时,他左手按下我右手,同时右手突然翻转,手指向我天突刺来,这是狠招,当时来不及想什么,我右手划出接他右手,左手横出,一个“雀地龙”身体下沉低下,化险此招。徐师一旁看出,立即上来说道。不过金老师涵养极高,立即笑脸对着徐师夸奖:“你的徒弟水平不错,有前途,以后多来推推”。徐师也谦虚拱手“哪里哪里,还望多多赐教”。我也接着说:“金老师,您是前辈,我要多多向您学习讨教”。至此以后,我与金一鸣关系反而近了一步,也时常去讨教,我也确实从金一鸣先生那里学到了一些推手技巧。1987年后,我们少有联系。
2007年,在我师弟、鼓楼区武协主席徐锡兴操办的第一届“鼓楼杯”武术精英大赛上,我意外并有幸见到了他老人家,此时他已97岁高龄,他的到来受到拳场武术同仁的热烈欢迎。我上前向他问候,并通报了姓名,哈哈,他还记得我,用手指着我说:“哦,小罗,徐忠琦的徒弟”。热情握手,并要我站在他身边,听他点评场上选手,对如今太极拳功夫多是飘浮,不往身上练很是不满,并要我用手扶在在肩背,体会他太极劲如何往身上走。呵呵,真是大不相同。为此,我
专门写了《金一鸣——耄耋高手话太极》文记述。
4.jpg
他还告诉我,今年98岁了,过2年100岁时要去祝寿,我满口愉快答应,哪想第二年(2008)年他不幸驾鹤仙逝。
这段时间,我们几个师兄弟在徐师带领下,走出玄武湖,交流拳架、切磋武技,赢得了声誉、学到了东西,更验证了徐师教授的拳技,犹如出水的蛟龙,在南京太极拳界翻江倒海一番,可谓“青龙出水”!
金一鸣简介:
金一鸣,(1911—2008)武进湖塘人,1942年师从兰州武林名家王福辰老师习少林拳、梅花桩及杨氏太极拳。1963年他在南京向陈氏太极拳第十八代传人陈照奎,学习陈氏太极拳和太极推手,长期在南京教授太极拳和推手,1973年退休后,全身心致力于体疗养生研究和传授太极拳,并先后创编“拐杖功”、“气功太极”、“太极棍”、“综合式太极拳”等健身功法和拳操,在全国各地传拳授艺,培养了大量武术人才。他退休后在故乡常州,20余年每年均有半年执教时间。2008年,金一鸣于南京逝世,享年98岁。
仲炎简介:
仲炎,(1939—2006),江苏人,出身国术、中医世家。自幼酷爱练武,曾习少林拳、形意拳、八卦掌、易筋经等内外家拳(功),5岁起即练习形意拳三体式桩功,根基扎实。1958年,仲师年方十九,幸遇杨氏太极拳传人杨澄甫先生之高足牛德明,仲带艺投师,谦逊好学,深受牛师之垂青。仲追随牛师凡十数年,得其真传,三十而功成,蜚声海内外。
仲老师擅长太极推手,善化善发,出手绵软,轻灵圆活,虚实分明,听之至灵,发之至骤,身受者未觉其动,已落空跌出。   
仲老师习太极,强调溯本求真。其从阴阳入手,研讨太极之拳理;加之家学渊源,进而触类旁通,深刻领会国医之精髓,于伤骨、针灸及内外(推拿)等专业颇具造诣。他注重“医拳结合”,其将中医原理与太极拳理融会贯通,用以指导练拳实践,以至体内真功不断增强,终达内气外放,治病救人之境界;其生性乐善好施,职为中医,数十年悬壶济世,实为集太极拳、中医于一身之俊杰。
                           

 楼主| 发表于 2014-8-14 15: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向罗师学习!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