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许宣平《三十七心会论》中有“腰 脊为第一之主宰”和“丹田为第一之宾辅”之语,他把地心与足掌分列为第三主宰和第三宾辅。
由此可见,在古拳论中并不以足为根,至少足不是第一宾辅。以腰为主宰,腰为中节,中节不明,浑身是空,“命意源头在腰隙”。
腰与丹田共同作用,成一太极体,而此太极体以腰为主宰,以丹田为宾辅。显然,腰腹为根。习练与对待之际,如一味下沉,甚至五指抓地,则有违此理。
常见人们习太极不明此理,以为沉堕体现功夫。别忘了,太极是相反相成之道,只有沉没有浮,只有重没有轻,只有阴没有阳,便不合理。武禹襄有“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说,当然不错。
不过,笔者理解太极之根在中极丹田及腰腹部位,武氏说主宰处才是根,足为第三宾辅,是借地心之力的根。
郝为真形容练拳三种境界皆与水有关,而其足下无不虚灵,不扎实固不滞 “率尔腾虚”也。人身九节,躯体以丹田为根,头为梢,上肢以肩为根,手为梢,下肢以跨为根,以足为梢。此形意、八卦、太极三拳皆然,乃为旧说,非我发明,特揭示而已。
笔者俞、李、胡三师以及前述有关师友均主此说。胡老明指“以神气相交为用法,以腰身为主宰,以丹田为根基”。
以丹田为根,是基于内气内功之修为,及其用也,又必以腰为主宰。做个比喻,丹田是油箱,命门(腰)是发动机,身体是汽车,意是引擎。
因此,以丹田为根既以中为用,此用亦体,丹田命门合而为一太极体。若一味下沉则为孤阴而阴极,若身体极力下蹲而以式低为功夫,则有违用中以及“中和”之道。
个别习太极有年而不得法者,或膝足有伤,皆与不谙中道,不知根蒂有关。
功夫在脚下,但根本在丹田。昔日俞师常说“行动坐卧不离这个”,我问哪个,师答归根返本这个。
当年李师晚年前列腺手术后行动不便,坐于椅上犹能发放,若根在足上,师足根本未着力也,此所谓浑身无处不丹田。
前面说过,太极功夫乃是与内丹法相通的功夫,所以必以丹田为根本。要说明的是,不如此练也肯定出功夫,但那种是以腰腿身法为劲力的功夫,与内家劲力不一样。
以丹田为根,不追求低架子,不偏不倚,不上不下,个中滋味实耐人寻味。
太极是圆,藏中隐内,性命之学也,“深根固蒂”之道也。太极功夫以不用为用,以不变应万变,舍己从人,随屈就伸,其以“一”为根本也。
太极功夫有层次之别,不同层次要求有异,自炼与对待其心法也有异。练到什么阶段说什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