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919|回复: 0

太极拳修炼的哲理诠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26 17: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0115194549101.jpg

    由技而进于道是太极拳艺业修炼的进路,这三极当中所浇入的是人心德性的精神内涵,经由仁德的精神追求,太极拳武艺才能传薪不已,王师子和在法统颂中明确的指出,太极武艺的艺业修炼在于:

承先启后,偕道同游,广法济渡,辑艺为舟。
广法济渡,传薪不已;辑艺为舟,德业畅流。
至言正蒙,至理正风,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有情有信,三极微见;无为无形,光耀永恒。

    太极拳的德艺能光耀永恒,必须透过实践与诠释,在至言正蒙,至理正风的正功正法下,才能与五千年文化的脉络相接续。如证其可行,则太极拳在现今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必定更加重要且超越一般运动与技击的狭隘领域,成为人们身心灵与安顿的良方,太极拳艺业的追求才能落实于生活场域之中,成为生生不息永无止境的人生价值,而修炼不已,由技术转化进于德艺而入于道术,人人相忘于道术,逍遥于太极园地之中。太极武艺成为吾人身心的活水,每天怀抱一颗真诚而喜悦的心,涵咏于太极道境之中。自弹无弦曲,心中真乐园,鸢飞鱼跃之情跃然于生活之中,内心充满飞跃扬升之气,精神抖擞,益寿延年不老春是真实不虚,如实具在的。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是太极拳艺道一体的实践进路,太极之学,始则谨于法度,在正功、正法下,严守规矩,毫不苟且,久之则达于身心内外相和,与之对待则合于变,因于物,动而时发,应物而运,不执成心,入于技艺之精妙。知觉一气,志气如神,能定能应,不将不迎,究极则无为而无不为,造于道化圆融之境,达到太极人生的全体大用─修英雄所向无敌。仁心德行遍润于全体之大生命,而无敌于天下,化三极之道,三极征见无为无形。从《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之由技进于道,是修习太极拳艺道一体的最佳写照。

    庖丁从解牛之技进而入于道的境界,其心路历程也经过了一段漫长十九年之岁月,由感官的接触学习,摸索经过了三年的族庖,良庖的折割技巧,渐渐的熟悉牛之整体结构,对牛整体结构的熟悉,在拳技上称之为着熟。着熟仍是对象的学习与认知,透过了技艺的熟能生巧之境,主客渐渐的融为一体,身心合一。由技艺的要求与约束,从专一执着的着熟技术逐渐达于无执的心灵,在因应随顺的心境下,客即是主,主亦是客,主客一体,心念一致。如《庄子.养生主》所言:「刀之所致,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且中经首之会」,由着熟而渐悟懂劲,心会操持,无往不利,达到心灵的自由解放,如拳论上所说:「屈伸开合听自由」。技巧上达到手与心应,指与物化的程度,到最后忘掉了感官的依赖,纯以神行。因此庖丁最后解牛之技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身心灵全体参与,意识功能散布于四肢百骇,全身在神气的流行中,展现彼此配合,互渗互入,主客之间达于完美的整体互动,如太极之运行,主中有客,客中有主,主客合一。此种道化之境即是艺道一体的太极人生之意义。

    太极拳艺道的修炼,所掌握的精神即是庖丁解牛之境。庖丁之于牛,如我之于拳,拳我一体。在动静之机、阴阳相济的感通作用下,神之所行乃是不偏不倚,忽隐忽现,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一种感通能力,一种神明之境,是如《庄子.人间世》中所说:「听之于气」的道之境界。
    从庖丁解牛的故事印证于太极拳的修炼要求,笔者归纳出以下七点,由技进乎道的修炼过程,此亦可作为道化人生拾阶而上的写照:

    1、身体的形式结构要合于正形体的要求,结构严谨,身势松开,身体才能灵活稳当,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ǎ?膝之所倚,随屈就伸,无过不及,中规中矩,不是漫无章法。
   2、技艺的学习,先有主客对立的感官认知,概念的建立,动作的模仿,因此所见者无非牛者,此种技艺的境界,只落于族庖,良庖的境地,难入道境。
   3、经过了岁月的累积,经验的增加,十九年的力行实践,解了千牛之技,渐渐的离开了感官的依赖,不需反思,成为一种直觉反应,在拳理上所谓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知觉一气的神行。官知止而神欲行,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此解牛时,没见全牛,心神合一,到达知觉一气、主客一体的精神状态。
   4、庖丁解牛时,全身参与,肢体动作如乐舞般的和谐,连绵不断,全身感应与牛合而为一,浑化一体。太极拳作用上亦是全身参与,完整一气的,拳论所言:「立如平准,活似车轮,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炼愈精,渐至从心所欲」,太极拳的行运是拳我合一,沉着顺遂,便利从心,圆融一体,如太极的运行,圆满和谐。
   5、庖丁虽然神乎其技,由技进于道,但解牛时碰到困难,仍须视止行迟,步步为营,小心谨慎,怵然为戒,马虎不得,太极拳论亦言: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皆是强调力行的过程需戒慎恐惧,如太极起式之禹步前进,身心一体参与。
   6、技艺的修炼过程:由粗而精,由大而微,由外而内,互为表里,三回九转,最后豁然已解,达到表里精粗无不到,神明阶及之境地。如土委地,道之成是奠基于技艺之精。此一实践过程是渐修、渐长,境界的提升是拾阶而上,盈科而进,非一蹴可及,达到纯熟时,动之甚微,豁然开朗,豁然而解。
    7、技艺如解牛之刀,乃是器之用,进于道时,则功成名遂身退,提刀而立,环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藏之,藏器之用,归于道化,得养生之道,道化人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