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武逸事(二十)读书明理(上) 自古以来,凡是对中国武术痴迷的练武者无不向往一套本门的武功秘籍,以求自己能明理悟拳,练成本门的上乘武功,就象如今武侠小说和影视作品里描述追逐“九阴真经”那样。 笔者也是如此。在上世纪70年代,武术书籍作为“封、资、修”产物是禁止出版和阅读的,所以,书店里几乎没有武术类的书籍。我们只有想方设法,削尖脑袋到处私下打听,辗转借阅和摘抄。但往往成效甚微。 当时,笔者最想找的是2本书,一是1933年出版的陈鑫《陈氏太极拳图说》和《三三拳谱》,二是1963年出版顾留馨、沈家桢的《陈氏太极拳》。可是找不到,即使通过关系到南京图书馆去查找,也一无所获。只能听师傅讲得只言片语默念于心且回家记录。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改革开放了,各类书籍解禁,武术也得以新生,武术类书籍,尤其是上世纪20—30年代出版的,开始再版。为了保持出版时的原貌,当时主要是用“影印件”的方式出版,深受爱好者欢迎。 笔者当时经常跑新华书店,进得书店直奔体育柜面,寻找太极拳方面的书籍。当然,我也不惜银子,从微薄的工资中,抽取一定数额的银子购买了不少太极拳及有关书籍。现就对我研究太极拳有主要影响的十几本书籍予以介绍,我们共同学习。 一、《陈氏太极拳图说》,陈鑫著。1933年开明印刷局出版,1986年上海书店影印出版。1986年6月购。 陈鑫(1849—1929),河南温县陈家沟人,陈氏太极拳第八世传人,陈氏太极拳技理集大成者。该书写于1908年,完稿于1919年,历经12年寒暑,可以说耗尽陈鑫毕生心血。因种种原因,该书1933年才艰难出版。 《陈氏太极拳图说》一经问世,惊世骇俗,一扫武术界保守私密,概不外传之弊,向世人拱手捧出家传太极拳技理精髓,使世人豁然开朗,得见太极拳本来面貌, 这是我是梦寐以求的一部书,因为此书是练习太极拳人的圭臬。以前只是只言片语地从师傅和他人口里传出。1986年上海刚影印出版,我便从上海购得,幸运难得,爱不释手,从此是我的枕边书籍之一。 该书用易理说拳理,引证经络学说,以缠丝精(劲)为核心,以内劲为统驭,逐势详解着法、运劲之规矩。该书扬扬洒洒近30万字,图文并茂,技理交融,是第一本全面阐述太极拳理论及其拳势的古典书籍。 每读一次,对太极拳的理解深一次。陈鑫经常在讲解某一拳势时,边讲边议拳理,灵光闪烁,常有字字珠玑之感。尤其是她里面的11篇论文,更是精彩绝伦,真乃好书!(见下图)
二、《太极拳选编》1983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出版,1985年购。 该书是北京中国书店影印出版《中国传统武术丛书》的一部,其中选编了4 本著名太极拳书目:
1、《太极拳浅说》,徐致一著。 1927年文华图书印刷公司出版,1983年北 京中国书店影印出版, 徐致一(1892年—1968年),浙江余姚人。吴氏太极拳大师吴鉴泉弟子,为著名吴氏太极拳家。该书意在普及,以说理为主,不做玄妙空衍之谈,以浅显文字表述太极拳以及太极推手。 该书共九章,第一次运用生理学、心理学和力学基本知识来阐述太极拳的科学性以及分析太极拳的技击要领,是一部早期介绍太极拳的书籍。(见下图)
2、《太极拳势图解》,许禹生著。1921年京城印书局出版,1983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出版。 许禹生 1878~1945)字龙厚,北京市人,武术教育家,太极拳家。许出生武术世家,6岁在其兄带领下习武,后向杨健侯习练杨氏太极拳,深得真传。 民国时期任教育部专科系主事,首次建议在学校设置国术课,并列入学科考试科目。1912年11月,许禹生邀集北平武术界著名人士吴鉴泉、赵鑫洲、耿诚信等创办北平体育研究社。该社以“普及武术运动、研究武术理论和拳史、培养武术人材、达到强民报国”为宏旨。社长由市长兼任,许任副社长。 1916年,又由许禹生倡导,作为该社的附设机构成立了北平体育讲习所,聘请吴鉴泉、杨健侯、杨少侯、杨澄甫、孙禄堂、刘恩绶等著名武术家任教。 该书分上、下两编。上编说明太极拳由来及其原理;下编讲解并图示太极拳姿势,以及太极拳推手的方法。是第一部图文并茂,有书局正式出版、公开发行杨氏太极拳书目。拳势为杨健侯所授拳架,颇有影响。(见下图)
3、《太极拳术》,陈微明著。1925年中华书局出版,1983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出版。 陈微明(1881~1958) 又名慎先,湖北蕲水人,太极拳名家,曾任民国清史馆纂修,是《清史稿》中的20多位作者之一。1915年师从孙禄堂,习形意、八卦。后又从杨澄甫为师,学杨氏太极拳7年,尽得其精髓。1925年在上海创办致柔拳社,自任社长,传授内家、太极、八卦、形意等拳术,并在苏州、广州等地设立分会。著有多部太极拳书籍‘ 该书是陈微明向杨澄甫学拳时的笔录,后配以拳照,整理成书。书中的拳照大部分系杨澄甫早期拳照,弥足罕见。书中的“顺步大捋”推手有4势是杨澄甫与许禹生合照,实属珍贵。(见下图)
4、《太极拳使用法》,杨澄甫著。1931年文光印务馆出版,1983年北京中国书店影印出版。 杨澄甫(1883年7月11日—1936年3月3日),字兆清,生于北京,其祖父杨露禅为杨氏太极拳鼻祖、宗师,其伯父杨班侯、父亲杨健侯均为太极拳大家。杨澄甫一门三代精于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最终的拳架勘定由杨澄甫完成,现今市面上的杨氏太极拳多为杨澄甫拳架,是所有太极拳中流传最广最为普及的太极拳架。 该书是针对已经练习太极拳但不明其实用,按拳势讲解实用技法,并予以绘图表示的拳书。其主要内容为“演练法”和“使用法”两部分。“演练法”讲解了78拳势,“使用法”解释了“揽雀尾”等37势的攻防用法。该书拳势是杨澄甫拳照,黏枪是杨澄甫弟子、杨氏太极拳名家田兆麟和董英杰拳照,“使用法”中给杨澄甫当助手的是其弟子张庆麟,拳照史料非常珍贵,是第一本主要讲解太极拳实用的书籍,是上世纪30年代最为影响的太极拳书籍之一。(见下图) 需要说明的是,陈微明《太极拳术》所用杨澄甫的拳照,为1925年以前拍摄,系杨澄甫40岁左右时的拳势。《太极拳使用法》中的拳照拍摄于1928年之后,系杨澄甫45岁左右时的拳势。从这两组不同时期拍摄的拳照对比看,后者明显好于前者。两组拳照虽仅相隔数年,但气势和神韵却大不相同,说明杨澄甫对太极拳技精益求精,与时俱进。无怪乎后来习练杨氏太极拳者多以杨澄甫《太极拳使用法》中拍摄拳照为准绳呢!
三、《纪效新书》,明戚继光著。1988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88年购。 该书是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撰写的兵书。该书十八卷,是戚继光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谓“纪效”,非口耳空言;曰“新书”,出于法而非泥于法,合时合势。尤其是卷十四“拳经捷要篇”收录、整理、总结明代十六家民间著名拳法,并“择其拳之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经唐豪、顾留馨考证,这32势拳法,是陈王庭创编太极拳三个来源之一。从拳经图中,可以看出拳势的古朴和实用,从拳势名称和拳诀里也能明显看出陈王庭创编太极拳的脉络和痕迹。(见下图)
四、《陈式太极拳》,顾留馨沈家桢编著。1963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1994年再版,1995年购。 顾留馨(1908—1990),现代太极拳名家、太极理论家,对杨式和陈式太极拳及推手有很深造诣。沈家桢,浙江绍兴人,知名太极拳家。 该书分为五章计16.2万字,系根据一代太极宗师陈发科及其子陈照奎的拳架和家传拳理,高度总结、诠释,系统介绍陈氏太极拳的书籍。她的重点是第二、三章“陈氏太极拳一、二路图解”。在这二章中,我们不仅可以根据文字,更可以根据陈发科、陈照奎父子演练之图形窥视嫡传、正宗陈氏太极拳原貌,为世人留下陈氏太极拳鲜活的现代资料。但,可惜地是,囿于当时的环境和氛围,陈氏太极拳拳势的技击方法没能写上,实属憾事!(见下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