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440|回复: 0

太极名言解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 09: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11229182901_GtNe5.thumb.600_0.jpg
      1、 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
      以心行气与以神使气不同,一由先天,一由后天也。神使气则气横胸膈,筋肉努张,后天之外劲也;以心行气则气沉丹田收敛入骨,斯为内劲矣。

      2、“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
      第一须腰为主宰,腰手足之间配合得劲;第二须气如飘旗,往复进退之间,转换得势;第三须意在劲先,所谓“在意不在气,在气则滞”,更不可意落身后,则如一路摔跌,气急败坏矣。

      3、“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头顶悬也”
      惊鹿骇顾,即是绝好形象,其意则在折叠转换时着重练出。拎腰即提神也。

      4、“意气须换得灵方有圆活之趣”
      练拳之得机得势,先求纯熟,以至不言而喻,然后加以意形,或如虎踞或如猿蹲,或如开云出岫,或如倦鸟归林,虽开合而阴阳实一气之流行也。

      5、“发劲须沉着松净,专注一方”
      力由脊发,则能沉着,拎得起,换得灵,意在劲先,则能松净,到此则出劲有临空之意。

      6、“立身顶中正安舒支撑八面”
      腰拎得起,气荡得开,则虽后坐极低,不致有前空后促之感。

      7、“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到”
      养得气足,练得筋长,则行气能透,能圆,能转。

      8、“运劲如百练钢无坚不催”
      气以直养而无害,则至大至刚,骨肉复锻练松顺,则极柔软而极坚刚,内外合则无坚不催矣。

      9、“形如搏兔之鹞,神如捕鼠之猫”
      移步换形如鹰盘长空,蓄势发劲,如灵猫捕鼠。

      10、“静如山岳,动若江河”
      神内敛则如山岳,气鼓荡则如江河,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练劲入骨久之则在腰脊转动之中心,出现一至大至刚,至灵、至虚至灵之力量,初只如一线至其壮大,则能定如山岳。

      11、“蓄劲如张弓,发劲如放箭”
      拎腰时,意注腰脊而用力,即如张弓发动时拎住腰脊,渐合渐送出手掌即放箭。

      12、“曲中求直,蓄而后发”有云:“其根在脚,发之于腿。主宰于腰,形之如手”,其用劲系统为腰如转轴,直立于足跟,气如车轮,横向而荡开,右       开而左合,形于手则为蓄发劲之反作用力集中于足跟,垂直向地,如螺丝钻地而左起右落矣。所谓左起右落,乃指男子而言,女子则相反。

      13、“力由脊发步随身换”
      按用劲之中心言,力则自脊而发,按用劲之路线言,则自脚根通过腰脊,至手而发出也。至于转向换步,实是随腰转动,虚足随身开合,故谓步随身换也。

      14、“收即是放,断而复连”
      如井中吊水,吊起之前先放落少许,再行吊起。又如持旗往复摇动,在两端返回之前,必加以扬放之劲,任旗而飘至尽头,再一拎转回。则旗面顺遂不至纽结。然又须劲断意不断,其中有一 S 圈,否则旗面又将松落矣。而旗之往复,两端相同,拳之往复,则有轻重,故自开而合则一拎,自合而开则一荡,同是欲放先收劲有开弓放箭之异也。

      15、“往复须有折叠,进退须有转换”
      开合往复时,应如摇旗往复,用折叠之劲,前后足进退调换时,用转换之劲,即顺转一小圈,略加顿挫之意也。凡折叠转换之圈,抑扬顿挫,自成节奏,不受姿势之影响,故如单足立地之姿势,亦有发劲之转换,而变换复杂者,亦只转换一次也。陈家沟始能折叠转换,称一般少林拳为能连贯矣。然若练得不对,则纽结不断,劲不出去。故须劲断意连,以求出去,然方法尚原次要,腰能松开最是要紧。

     16、 “极柔软而后极坚刚,能呼吸然后能灵活”
     僵劲练尽,内劲自现,比如生铁百练而能成钢,能绕指柔,虽绕指柔,无坚不催。如仅能柔软,则如妇人小儿“有气则无力”,终无用处。至于呼吸则随劲走。呼吸纯熟,可助换劲,而资灵活也。

      17、“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余”
      气以直道养之,而无害之,则能愈养愈大,愈养愈刚,或以为啬而不用,岂不更佳,不知微有啬,意气已馁缩,然则浪费,固尤为不可也。至于用劲,皆须曲中求直,蓄而后发如此则往复无穷,岂但有余。

      18、“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
      若有举动,则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一动,乃以转腰,拎腰蓄劲也;欲收先放,断而复连,腰一变复以转气,合身发劲也,故气蓄在丹田,劲蓄在脊骨,相辅而行,刚柔相济。

      19、“先求开展后求紧凑,乃可至于缜密矣”。
      比如写字,必先写大楷,横平竖直,勾勒分明,后写行草,虽变化飞舞,不失规矩。又如太极拳应敌,功夫平常者,先须用履,然后用挤;功夫较进则一手引空,一手一拍即出;功夫到家时,连引带打、只须一划足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