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刚学小架,也看过了几个名家的拳,但有一事不明,为什么在小架的演练过程中,总让人感觉看到了一个历经沧桑的老农的影子,背也驼了,腰也弯了,步履蹒跚地在打拳?
不好意思问老师,只好来这里求教。 {codestart}<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document.write (usercolor('25','ushitsna'));</script>{codeend}
使用道具 举报
高手打小架时也不是你说的那样啊
(转帖)http://www.chenjiagou.net/bbs/dispbbs.asp?boardID=3&RootID=16082&ID=16082 无论新架、老架、小架,都是真传的陈氏太极拳。小架和大架(新架、老架)拳理一样,套路编排基本一样,动作和动作的名称及编排顺序基本一样,但既然有大架和小架之分,必然有不同的地方,仅从圈大圈小还不能完全区分,因为大架练好了圈也很小,初学小架时圈也很大。结合这些情况和小架的来历,楼主所说的情况就不奇怪了。如果没有这种现象,小架就变成大架了,因为有些人在练习大架时也以柔化为主,经常不发劲。 关于小架的来历,请参考下面的转帖,看完你就应该明白了。http://www.taiji.net.cn/Article/Class4/Class14/200411/1574.html 陈家沟太极拳套路的辨析(朱天才) 。。。。。。 陈家沟当时为什么会出现小架套路呢?听老一辈人讲,在没有洋抢洋炮的年代里,练武是非常吃苦的事情,俗语讲“穷习文,富练武”,练武要有体力、精神,也要有自己的悟性、名师的指点、刻苦的磨练、夏练三暑、冬练三九,以超人的功夫,才能得其功夫奥妙。陈家沟太极拳内练一口气,既防身又健体,其高超的拳艺,技击的运用为引劲落空,借力打人,以百钧主力而破千斤,柔着引,刚着发,练到高级阶段可将刚劲溶化于柔之中。所以陈家沟先辈们到了花甲之年,将自己练一辈子的拳艺精华——丹田之灵气运化于周身来养心健体,松筋活骨,祛病延年。为此,陈家沟太极拳老架一路在套路的形式上有所变化,将震脚和所有发劲的动作柔于套路之中,以柔走化,就出现了以圆为主随意自然运气于周身的小架套路。但是对于青年人来说,下功夫练习小架,就应低架子练下盘功夫,发劲可单势练习。陈家沟太极拳小架套路是由陈氏一代宗师第十四世陈有本谪传至今一百多年。陈家沟太极拳小架的名手也代代相传有:陈仲甡、陈季甡、陈清平、陈垚、陈鑫、陈子明、陈克忠等。 。。。。。。
中国话说了这么多年,发现有些 词语的发音也不如小学生标准。不是我们不会,是我们不再认真了。
错了就是错了, 当然要求严格就会有好的收获,不过有时为了流畅或者什么别的内在东西会忽略外在动作。
大师级人物就不容易反这种错误。好的艺术总是值得反复推敲。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Powered by 温县太极乡音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1997-2025 太极网 太极乡音 持有注册商标®太极拳 出版物许可证
豫ICP备05002751号-1
豫公网安备 4108250241088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豫B2-20210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