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3862|回复: 0

“用意不用力”是辨别太极拳与太极操的核心标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15 17:0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衡量是否太极拳的主要标准,是看它是否符合太极拳的理论。但是,《太极拳论》太深奥,“此论句句切要,并无一字敷衍陪衬,非有夙慧,不能悟也”。如果不能悟又如何来掌握衡量。

那么,有没有简明的话,可以用作区别太极拳与操的标准?有!杨公澄甫的“十要”是通俗版的太极拳论,而“用意不用力”这一句,是太极拳生命象征的要领,是经典中的核心。杨澄甫认为,“太极拳论所云,全是用意不用力”,一言蔽之,十分精辟。

又说“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是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用意不用力”即斗智不斗力,是太极拳战略基础,这都是太极操不具有的。所以,以此作为区分太极拳与操的标准,作为提高太极拳的重点要点,是无可争议的。

“意气君来骨肉臣”,“用意”是太极拳的统帅。就是要在松沉状态下,恰当地运用合符太极拳理的意,去引导内气运行,由内而外,作出有效的功来。这是门大学问。

太极拳练每一个动作时必须先有意识,也就是意识要先于动作。意识与动作要配合上,每一招式都是如此。初学拳时,以意运形,是低层次的用意,有利于协调形体动作,熟悉劲点劲路。

随着用意层次的提高,以气运身,懂得意气转换,虚实变化,继而懂劲。所以,太极拳又称为“意识运动”。而太极操重形不重意,缺少了“用意”的训练,所以难以成为“拳”。

陈微明认为“用意”不可少;“若无用意,虽动腰腿,亦乱动而已。”太极操过分强调了形体优美,舍去攻防意识,又不讲“用意”,变成了柔软体操,亦乱动而已。

“不用力”,是不用拙力、不用僵力、不用多余之力。“不用力”三字看似简单,却极不容易做好。要能真正理解“不用力”,只有学习太极推手,才有可能真正领会“不用力”,才能彻底的“松沉”。否则理解总是肤浅的。所以,太极推手是提高太极拳的重要途径。

总之,缺了“用意不用力”就不是太极拳,要想练就真正的太极拳,请务必掌握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