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4748|回复: 0

少林寺短打统宗身法拳谱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18 11:41: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太极国旅 于 2014-12-18 11:42 编辑

111.jpg

  百拳之法,以眼为纲。

  反侧前后,求察阴阳。

  浑身着力,脚跟乃强。

  起伏进出,得先者王。

  拳无寸隔,沾衣便亡。

  腰无少主,巧终狈狼。

  如钉若矢,紧倚门墙。

  自顶至足,节转轮防。

  接应变换,无仇为良。

  八风不挠,随颠随狂。

  一、百拳之法,以眼为纲
  【原注】
  百拳者,诸家之拳也。以眼为尊,谓精神巧处全在眼上。如天上有日月?凡来、去、隐、跃、横、直、斜、正?无不照彻于人。对敌时,或开或闭,或虚或实,或高或下,俱要一眼观定,然后进破,自无不合。故先贤曰:由诸心,而发诸手,眼为尊焉。
  【解析】
  少林短打拳谱云:眸子练得精,打人占上风。在技击中力求眼到手到身步一起到,此处手指人体各个能进攻防守的部位,并非仅指手?。拳谚有“眼为监察之精”、“眼为心之苗”、“拳似流星眼似电”、“眼无神,拳无魂,神聚于目”等。足以说明眼法在短打中之重要作用。在少林“周身秘诀十二项”中?有“眼者身之主宜精神注射,破敌全之。故认腿认势皆赖乎眼。兼视一身,上下相顾前后,左右相防,皆不可不用眼”。我进退攻守,举手投足,莫不以眼测定对方形、向而定。故少林拳谱曰:“眼似闪电,要随手转,兼顾四方,以眼注眼。”短打六字诀云“眼要明”?和敌手交战时,两眼要放亮,如果低头弯腰、眼内没有光彩,就会有败阵的危险。眼不明亮,来势赶不上,有空当看不见,就会败阵。因此,实战中必须圆睁双眼,抖擞精神,以眼视眼。仔细观察敌方眼睛注视的方向。从中判断其进攻方向并及时防犯以避免受到攻击。歌诀曰:“变化虚实用眼观,举止行动靠两眼,战在沙场眼要明,前后左右要照顾,只要眼明心里亮,步稳招准力自添。”
  虽然有“耳听八方眼观六路”之说,且武术界中也不乏耳力超凡者,但耳力在混战中不易发挥,眼睛才是真正起作用的。眼睛其实就是“探马”和“察兵”。眼之一睁,众物皆收眼底,观察阅览,顾盼窥视,而定攻守之策略,岂不妙哉。故练眼对于一个武术爱好者、技击家、搏击家来说尤为重要。
  二、反侧前后,求察阴阳
  【原注】
  反侧前后者,谓人立身立足之法,不外此四字也。人一身站立之间,须要配合阴阳,方知阴来阳破、阳来阴破之妙。若不明阴阳,则无变化之妙,而有呆钝之嫌。先贤曰:敌未交手,便知胜败。乃明阴阳之理也。又曰:身法为良,乃明阴阳相生之妙也。
  【解析】
  其实,这也是眼睛的妙用。在临阵实战中首先要明白三前和六要。前后左右俯仰之变化于短战之中必行,而自身之阴阳二气不可错乱,否则拳腿乏力。失之准闪难以胜敌。拳谱讲:“阴阳之气,本是一体。上为阳气,下为阴气,上下会合,阴阳归一,气炼一体,方可力足。若不如此,枉费气力。”故在短打之中务求阴阳二气平衡,勿使阴盛阳衰,或阳盛阴衰,致使动作过柔过刚,或飘浮或沉滞劲力难发,虽功力绝顶也难以制敌。其实“求察阴阳”包含的范围很广。它可以是针对对方的来手来招而言,也可以是针对自己的实战方位而言。如实战的地势选择,以及虚实的变化、手法的灵动、步法的巧妙、身法的拧旋等。拳术的阴阳是针对整个实战的情况而言的,包括了手、眼、身、法、步的全部。而不是指哪个单一的方面。
  三、浑身着力?脚跟乃强
  【原注】
  能明阴阳,则当察其用力。其言浑身着力也,自顶至足,须要一片。又要在一时。若不在一时,自己先有弊病。当知真胜虚败之理也。
  【解析】
  明白了阴阳之理,那就要明白劲力的运使和自身的平衡问题。恩师陈盛甫教授生前常说:气沉丹田,力散全身。拳法要神形一片,左右烂熟,齐进齐退,一齐着力,不可稍有先后之分。在临阵实战中,敌之拳腿攻来,无论对方攻击我身体何处。我身被击之处则自然运力抵御,处处含着一股绷劲,以免被击中之后难以缓化。因而浑身着力为短战之要法,否则一招被击之下便溃不成军。会受制于人。其实,说得明白一点,就是自己的身体要像一个充气的大气球一样,无论对方拳脚攻击到我身体的哪个部位,那个部分都有一种圆活自然的反弹力,将对方的劲力化于无形之中。同时更有效地击打对方。脚者,足也。拳谱曰:“足系一身之根。根不稳,则百体虽强,皆为虚器也。”双脚着地为“双根”。单腿着地为“独根”,双腿都悬空则为“无根”。搏斗之际,下盘不稳固,就很容易为敌所破。虽然武术中有地趟技法(如“地龙拳”、“地躺拳”、“醉八仙拳”等)、腾空打法(如“腾空侧踹”、“腾空飞脚”、“箭弹”、“旋风脚”、“腾空摆莲”等)、高腿打法(如“旋踢”、“侧踹腿”、“里合腿”、“外摆腿”、“侧踢腿”、“勾踢”等)、低腿打法(如“勾腿”、“铲腿”、“挂腿”、“低踹腿”,以及十二路弹腿等)、连环腿击法(如弹腿门和八卦门的三十六路连环腿等),这些传统的优秀技法也确实具有很强的杀伤力,但运用这些技法攻击对方时,自身往往存在着“无根”或“一根”的缺憾,从而使自己的下盘易被对方攻击而使自己处于不利之地。运力达全身,则步伐稳固,不易被敌所乘。故短打拳谱曰:“足履地时势如山,悬颠平踏自天然。唯有随跳与乱颠,擎起多着在骨尖。”是故根基坚固,周身俱活,随其所之,无不颠人也。也就是说,脚跟着力,稳扎稳打,就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四、起伏进出?得先者王
  【原注】
  起伏进出者,乃势所用之法,申言阴阳之用?不是另立一门路也。诀言得先者王,是言以快为主,不可濡滞也。然不是先去打人,是我先有预防攻诱之备。谚曰?快打慢者,即此之谓也。
  【解析】
  这里说的是身法的变化在实战中的作用。身体重心上升谓之“起”?重心下沉谓之“伏”?吞身蓄势谓之“进”?进步出手投足谓之“出”。身法有起、落、进、退、反、侧、收、纵之法。正如少林短打拳谱曰:“行拳以心为主,身法原无定,无定内有定,贵乎在自用。起落与进退,反侧和收纵,重心要掌握,奇正得相生。千变与万化,难言身之行,身心能合一,方显身之能。”起、伏、进、出,此四者为武术身法的四种最基本的变化。而这几种变化,在实战搏杀中运用时则要求出手务必快捷有力、落点准确?身法务必灵活自然、旋转巧妙,要避敌锋芒、击其空当,以拳腿技法迅速攻破敌之防线。因此在临阵实战,一要手催如闪电,二要身催疾灵便,三要步催轻稳固,三法呼应是关键。手快打手慢,有力打无力有功打无功,故曰:“得先者王”。
  五、拳无寸隔?沾衣便亡
  【原注】
  拳无寸隔者,见肉锋伤之谓也。沾衣便亡者,必黏着身体。而我则不可稍缓也。
  【解析】
  古时武术界有功深者能放气熄火灭烛,而丹田叫力则为发力之根本。少林短打拳谱云:“劲由腰发多根基,贯入两肋四肢躯,发到手脚成一点,丹田叫力山也移。”这种境界只有功深技绝者方可达到,非数十年纯功不可。其实这里面也有一个实战的技巧问题。恩师陈盛甫教授生前常说:拳打风吹,见肉分枪。也就是说,当对方的拳风可以吹动你的汗毛时,你稍一侧身,就可使对方的劲力化于无形,而且此时对方已无回环的余地,你则乘势丹田发力叫劲,身步手一起进击攻打对方的要害部位,则必一击中的。
  六、腰无少主?巧终狈狼
  【原注】
  动静俱属乎腰,腰无所主,则病生焉。上下无力无势,进退展转不顺,虽有至巧亦无所用。须要得乎屈伸之妙,刚柔之法,斯为贵焉。
  【解析】
  拳谱云,身之枢纽者,腰也。腰要灵活圆熟,况力皆从腰出,气亦由腰所运,一屈则气阻力闭,上下不能相通矣。拳谚云:“发于腰,传于肩,储于肘,达于指。”又云:“身如游龙,腰似蛇行。”腰为身之轴,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因为腰连着上下肢体,运动中要求上下配合,身随步行、身到步到,才能使搏击技法刚柔相济、协调自如。敌之拳脚攻来,我以拳、腿、肘、膝等搭住对方拳脚,再通过腰的转动,将对方之力化于无形,置敌于败地。少林短打门谱文曰:“远打手肘,近打膝胯,贴身腰功。”故腰的左旋右转、方位变化,在实战中非常重要?掌握得不好,短打之中就会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掌握得巧妙,则会圆转灵活?,就可以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七、如钉若矢?紧倚门墙
  【原注】
  顾定对定内中一切门户。为贵者,谓紧倚内门也。内中门户?明如指掌?敌一动移,即紧就促倚之,纵技有掀天揭地之能,亦无所施其巧。若徒外势,安得称为上等之法。
  【解析】
  钉矢皆有尖锐之端,钉入什物,稳固异常。是故如钉若矢贴近门墙?能将原来四面受击的形势变为三面受击、两面受击乃至一面受击,再加上千变万化的招术使己立于不败之地。门墙者,地利也。古人谓天时、地利、人和为取胜之三要素?善于借助地利者在敌我双方功力相当时更有取胜之可能。在少林短打门中有拳谚云:“动手之时多盘算,吉地凶地要明辨。抢占活路莫迟疑,误入绝境往前站。辰时交手日在东,站在东方攻好成。”利用有利地形条件是取胜的一个要素,这句话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要像钉矢一样,这也是老师经常讲的,要像膏药一样紧紧地黏贴住对方,牢牢地黏贴在对方的身上,随其动而动,如影随形,静观其变,抓住对方的空当给予致命的一击。
  八、自顶至足?节转轮防
  【原注】
  言自顶至足者,节转轮防谓也。凡人进身,动以立势,静以潜形,直为进步,闪为进出,俱要节节转换如车轮之状,其皮骨筋脉,皆要一顺为妙。
  【解析】
  此句是说在临阵实战中,身体应上下起伏、左右转换,防守攻击的变化必须根据对方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绝不能机械呆板,应反应迅速,劲整力雄,使手眼身法步充分协调一致,周身一片,犹如滚动的气球一样圆活自然。使对方无懈可击。也就是说,进有进法,退有退势,动无行,静如山,起钻落翻,闪转如一。正如少林短打门中拳谱所云:“进退七星三角步,闪错弹转主腰间,欺索横扣拳中秘,扳管缠拿步当先。”
  九、接应变换?无仇为良
  【原注】
  言必接应变换相连,应用之玄机也。彼来入外门,则接之,入内门,则连而应之其不可攻者,顺而变之,其不可变者,则诱而换之,皆机字之玄。
  【解析】
  这句话说的是临阵实战中的接手之法,这也是许多武术爱好者感到困惑的问题。其实在少林短打门的“六字妙诀”中谈得非常精妙。对敌先用“探”字诀?摸清对方的虚实以及功力的大小、技法的娴熟程度、对方的来意等等。做到心里有数然后才可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一举克敌制胜。应敌时的最基本原则是?技法的运用应连贯协调,灵活自然,力整劲雄,快而不乱,一气呵成。如对方从外门攻来我则闪展腾挪变化以接应之,如对方从内门功来,我则吞吐沉浮变化以接应之。如果对方功力深厚击发娴熟,我则不与其硬抗,而是顺其来势,以灵活多变的身步手法,避其实击其虚,如果对方已经靠近我身体,而我又无法变换手法接应?也无力改变对方招数的方位时,我则利用腰胯的拧旋转化改变自己的方位,攻敌之必救,化解对方的攻势,形成人背我顺的有利战机,一举克敌制胜。
  十、八风不挠?随颠随狂
  【原注】
  言八锋不挠者,非八面对敌之说,乃配合身法之妙也。我身之锋有八利焉,手、肘、肩、臀、臂、胯、腿、脚是也。以我之锋,攻彼之钝,则无法而不利矣。故琢磨者,虽颠而实不颠,虽狂而实不狂也。
  【解析】
  平常武术中所说的人之“七拳”,是指人的手、足、肘、膝、头、肩、胯,七个常用于攻击的部位,而臀部、腹部技法一般不在此范围内。如少林短打拳谱中说“心为主帅眼为旗?开路先锋手最宜。两脚出没似兵器,五营头肩肘胯膝。七拳归一妙无穷,法动声随贵及时。”临阵搏杀制敌取胜,则须七拳相互呼应,灵活机动,变化万千,而且没有互相阻碍不顺的情况出现,再用上自然而然非常娴熟的精招妙术,务必以泰山压顶之势,迅雷不及掩耳势,把握时机,一动即至,使自己胜敌如探囊取物一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