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弓步为进、倒插步为退,练习时要向平行步一样,一次下蹲一次起立,达到整体运动要求。在做平行步下蹲起立时没有虚实变化,到了马步运动多了虚实变化,进退运动则更不同,不但有虚实变化,而且还有方向变化,马步是左右动步,进退则是前后动步,前后动步过程中要做到整体运动显然要比马步难度更大,这就是本节讲解的重点。
进退中的整体运动难度有二:其一是开裆,出步后怎么通过下蹲来达到开裆?不论是进还是退,都要向平行步练习一样下蹲开裆;难度之二是开着裆转身得正,使原本面向45度方向通过开裆下蹲起立变为同前脚尖一个方向。这里必需指出转身是通过整个躯体与两下肢脱开(即相对运动)来完成,决不能做成转腰得正,腰一转就成了局部动,所以开着裆转身难度全在开裆上,以弓步为例,出步后做开裆下蹲要把裆开到前脚跟的外侧这样再做起立身体自然能得正(即脐部对脚尖),用开裆来取代转身。这里难点就是松胯,练习时应参照平行步的下蹲,把平行步下蹲起立时的松胯开裆体悟放到进退步中去,从而来感受进退中的整体运动,达到两脚跟外侧均衡着力不丢。
开裆转身是以开裆向下为主来达到转身(腹部合大腿),如弓步出步后要求双沉开膝下蹲,通过下蹲把裆拉开,使两脚跟外侧着力均衡(类似平行步),然后再(腹部合大腿)转身得正。转身时开膝(内膝眼对小趾)不能丢,即前膝不能开过头,后膝不能内转,腹部尽可能贴紧前脚大腿,使前胯极力内缩彻底松开,后胯随着身体重心向下而脱开,这样做出来的转身就不会出现上身(肩膀)随意转动,并且始终保持开裆不丢,这就是本课新的练功放法叫着‘开着裆转’。开着裆转是进退运动中的顾盼训练,其前题是整体向下运动。
进退运动与马步运动都涉及到‘缩胯收步’要求,缩胯是踝关节开伸的表现,相同于平行步的起立,是靠地面的反作用力把裆顶起来的过程(整个过程如王忠岳太极拳论所讲:劲起于跟,发之于腿)。与平行步起立不同之处在于虚实变化,马步动步时先要求屁股对脚跟然后再做缩胯收步;弓步时下蹲撇脚沉也是屁股对脚跟,接着接再做缩胯收步;倒插步与弓步不同的是弓步为向前进的缩胯收步,倒插步是向后退的缩胯收步,两者相比倒插步的运动量来的大,缩胯难度也高。进退中的缩胯收步难度均在开裆不丢,练习时可重点要放在虚脚上,只有虚脚不丢开裆才不会丢,只有虚实两脚同时做缩胯才能保证开裆不丢。一当虚脚丢了(不缩胯)开裆就变成了尖裆,收步成了实脚大腿肌肉作用,而非脚跟与地面的作为,所以缩胯收步一定要‘开着裆收步’,这样即能体悟到伸踝的作用,又能达到整体运动目的。
“开着裆向下,开着裆起立”到“开着裆转身、开着裆收步”,增加了开裆练习内容,提高了训练强度,从而把平行步整体运动延生到进退练习中。开裆是训练躯体前后相对运动,前指胸腹面(阴面),后指背臀面(阳面),当阴面向下时阳面相对不动,阳面向上时阴面相对不动。下蹲时身体重心合向两脚跟(这时膝关节不能前移),裆距自然变大产生了开裆(臀和大腿的外侧张力随之增大),与裆距相对应的两脚跟着力点的间距也随之变大,达到整个下盘内开称之为开着裆向下。开着裆向下构成了阴面向下阳面相对不动(同平行步下蹲),反之开着裆起立是阳面向上阴面相对不动,靠踝关节的开伸把裆距顶向上,这时踝关节开伸幅度决定了开裆大小,开裆越大产生向上内劲也越大,运动量也就越大(腰如断裂酸痛),运动时随着下蹲起立周而复始,开裆要一次比一次开的大,从而能通过开裆动作体悟到上下两股力产生的整合效能----自身重心合向两脚跟,使自己站的很稳,同时受到地面的反作用力如做同原地跳高慢动作,这种整合效能俗称为内劲。进退中的开着裆向上、开着裆向下、开着裆转身、开着裆动步四开练法使练功的运动量达到最大化,起到不断挑战自我承受极限,从而起到练功效果最大化,内劲快速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