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7549|回复: 3

从“王宗岳太极拳论”中认识太极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0-28 13: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从网上看来的,不代表本人意见,也不完全赞同,仅做一家之言耳。   



“王宗岳太极拳论”在太极界是得到一致公认的太极拳经典理论。但是在具体理解上存在一个解读问题;各个拳派从自己拳术立场上认识它,产生的解释都不一样。尤其是那些不懂太极拳的文人,写出来文章讲太极如玄关妙理,让人看了眼花缭乱,感觉虚无缥渺,严重脱离拳术实际。他们为了要用“王宗岳太极拳论”证明陈拳是正宗太极拳原创。不惜冒天下之大不违搞伪考证,让王宗岳出生时间从明朝拉到陈王廷出生之后,造成先有陈王廷创拳,后才有“王宗岳太极拳论”的史证。于是出现王宗岳的徒弟赵堡人蒋发,反比王大百余岁笑话。再一个伎俩是用陈拳的理论解释“王论”。使“王宗岳太极拳论”的本来意思面目全非,玄而又玄。许多门派拳为本拳能名正言顺戴上太极拳帽,也纷纷从拳论中摘取只言片语,断章取义的解释本拳派的理论,以证明本拳也是正宗太极拳。看“王宗岳太极拳论”首先应抓住论文的关键东西,这个关键东西就是太极拳的主要构成元素。一种独立拳种都有它独特的技击形态,独特的技击元素构成。“王宗岳太极拳论”讲太极拳的独特的技击元素;最主要是非脱手技击技法。“王论”中不讲攻击招术和拳打脚踢拳套路。也就是说没有攻击招术、拳套路。这是一般习外家拳者认为不可思议的拳种。在现在的太极拳界里也难以让人接受。但“王论”确是这样论说,不能不相信。它的技击形态是“走与粘”。“走”的意思是自卫时须用柔手接敌,用轻柔手臂粘接来犯的攻击力臂、力拳,粘到什么部位就什么部位。“粘”的意思是粘贴上之后,不顶不丢,轻轻触粘,动态中还须随对手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的被动顺势运动。为什么要采用这样技击形式?因为太极拳是防暴自卫拳。是弱者抗暴,小力自卫大力攻击,老年人对付年青流氓欺侮的拳术。弱对强,用本能力量,用常规外家拳技击手段,是以卵击石自不量力。保护不了自己。有什么办法呢?王宗岳运用太极理论总结出解决弱胜强的技击技法。中华民族先古哲理对宇宙世界研究很深很透,早就有先见之明。道家的阴阳大道也好,易学的太极八卦学说也好,发展到宋朝,太极阴阳哲理之说已得到统一。并创出“太极图”抽象图案。它与现代哲学“矛盾对立统一论”的唯物辩证法和方法论是一致的。强胜弱,阳克阴是事物变化基本规律。反映在国际体育项目;拳击、摔跤、跆拳、武术散打等对抗型竞技项目,为了显示公正,以赛手体重分级别组赛。轻量级绝对不能与重量级竞赛。反映在拳术上;大力胜小力,也是最普通规律。少林、陈、杨等五式套路拳无不强调力量训练。但是“易”学中太极学说;却认为阴与阳相对二个方面,矛盾对立对抗是绝对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地位可以互相转换,阳可克阴,但在一定条件下,阴也可克阳。刚是硬不可挡,但在一定条件下,柔能克刚。“王宗岳太极拳论”是王宗岳对太极拳的研究成果。它阐述的拳术是运用太极理论指导的弱对强的技法,能达到柔克刚,弱胜强,四两拨千斤,耄耋能御众的技击效果。这就是太极拳与其他外家拳完全不同的技击技法,技击元素,拳法特征。反过来论证;只有能柔克刚,弱胜强,四两拨千斤的拳才能称内家拳,称太极拳。所以陈拳和其他拳认为自已散打技法和拳套路称太极拳。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任你用什么“动则生阳靜生阴”等虚玄空幻所谓太极理论来包装,放慢行拳速度,增加螺旋打圆动作,也无助于事。他们的原型拳都是强打弱,快胜慢的外家拳。经改造后不能技击,充其量是能健身的快拳慢打式外家拳套路操。很难说有什么“太极魂”。陈鑫创编的八法推手技术,自称是陈氏太极拳。笔者认为这是太极拳的初级形态,可以再深一步发展提高。


      在当今武术界有一个较普遍的模糊认识概念;认为是拳术本质只有一个“打”字,打击对手肉体,致伤、致残、致死方能显示武强艺高。打的方式可以千招万术,门派可以五花八门,是拳都有不同的招术和拳套路,是拳总是攻击型的。以为这就是中华拳术文化的全部。对历史上早有定论的拳术分内、外两大类认识,也就停留在用力和发劲上差别,许多拳书以发力方法区别内外两家拳,说什么外家发拙力,内家用内劲。其他形式都是一致的,对于中华拳术文化的另一部分的内家拳,太极拳真实内容的认识还处于空白。在这样习惯思维的社会认识基础上;学者唐豪史考研究出新篇,将外家炮捶拳称太极拳原创,自己不懂太极拳,反以自己错误考证误导他人。还以为是自己一大贡献。民间江湖上,太极拳难觅踪影,但名气很响。有例在先,杨氏紧跟其后,将自己外家绵拳改称杨式太极拳,其他武、吴、孙等拳也先后冠名太极拳。顾留馨更依行政手段理顺陈拳与其他四式拳承传关系,奠定中国太极拳正统格局。这就是上世纪的创“太极拳”历史。再向上追溯历史可以发现;中国早在明朝,太极拳家王宗岳研究太极拳已写出经典理论。他为我们揭示了太极拳的原型。指出内家拳与外家拳本质差别。“王宗岳太极拳论”指出太极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拳术,是拳打脚踢致人伤害的攻击型拳类以外的另类拳,是弱者防暴自卫拳。以少林拳为代表的拳打脚踢致人伤害的攻击型拳类称外家拳。那么能称内家拳的需具备与外家拳相反拳理的拳种,唯有王宗岳太极拳。拙力和内劲都是人体的部分骨骼肌组合收缩的结果。“王论”对拙力和内劲有段评论;“斯技旁门甚多,虽势有区别,概不外乎壮欺弱,慢让快耳。有力打无力,手慢让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关学力而有为也。”可见王把拙力和内劲划在一起称“皆先天自然之能”。习拳者常常混合使用拙力和内劲。出一拳很难鉴定是用拙力还是内劲。拿属外家拳的醉拳为例,既是刚拳,又是柔性的,螺旋发劲,也讲究阴阳开合,刚柔相济。以陈拳为例一边讲缠丝劲,弹簧劲,另一边又强调暴发劲,金刚捣碓是典型一招。被称为内家拳的太极拳恰恰是不用手臂发力的拳,两只手要轻柔,柔到在动态中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外家拳:攻击型、刚性、有招有术、有组合招法或者拳套路、暴力散打、强欺弱,致人伤害。内家拳:自卫型、柔性、无招法无套路、柔手非脱手技击、弱御强,四两拨千斤不伤人。内外两类拳是南轅北辙,方向相反,泾渭分明,难以混同。对照之下;陈、杨等时尚套路太极拳该属那一类,应该是不言自明。应该说他们对太极拳是很崇拜的,确是努力向太极拳靠垅,但是没有很好学习研究“王宗岳太极拳论”。又不肯放弃自己已精熟的祖传的家拳。企图走改良路径掌握太极拳高功夫。陈鑫把家拳中“打手”训练法,提出来改革,吸取张三丰十三势名称,“太极图”几何图形变化,王宗岳非脱手技击法等要素。创造出八法推手独立完整的技击拳,自称陈氏太极拳。初具太极拳基本形态,但终差一口气。陈照奎相信拳打千遍其理自明,日练拳套路三十遍。结果壮志未酬,即献出五十三英年。杨澄甫以为练拳套路慢练、打圆出工夫,还可延年益寿。拳套路越打越慢,终使自己大腹肥肥,体重达到288斤,53岁谢世。


发表于 2005-10-28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太牛比了,原来5式太极拳都不是太极拳呀!?其立论也是变态的,看来太极拳只有老弱、矮小、身残、智障和重症肌无力人士才能学了。一个健康强壮高大的大汉永远无法满足“小、弱”的条件,只好跟对手比“慢”了,谁先打倒对方谁就输!


王宗岳并没有给太极拳下定义,说明王还是清醒地。可是本文作者的理解就太偏颇了,几近变态!

发表于 2005-10-31 21: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有几个象三板斧6235这样一群吃饱了没事做的猪脑子, 在论坛灌水, 讨论些无聊的话题.  你们跟问天治什么气啊?  他不练太极拳,成天价抱着几本老汉奸的破书发清秋大梦,说白痴话语,你们难道也没有大脑,成天家陪着个疯子聊天,你们那么有闲工夫,不如去做义工, 到精神病院去陪床,那里起码有高墙挡着,免得在这里勾引问天歇斯底里的污染环境.  


他爱说什么就让他说呗,  如果没人理他,没人和他表演对口相声,让他自言自语,自生自灭不是对大家都好吗?  俗话说物以类聚,  板斧你要是非把自己降低到问天的水平,就当我白说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0-31 21:31:13编辑过]
发表于 2012-8-15 12: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震惊。王宗岳的《太极拳论》确是经典,至于与陈式太极拳的关系,我也不知究竟谁先谁后,但作者的说法,不敢苟同。王宗岳的太极拳,传承如何,难以考证。而且,据作者所云,内家拳看来也失传了,说不上哪家是。太极拳五家传承,有各类史类、家谱可证,说以靠行政手段硬拉,过于牵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