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张三丰与内家拳--此张三峰非彼张三丰 历史上的张三丰其实应该是两个张三丰才对,一个是北宋时期的张三峰,据倪清和先生《内家拳法技击图解》介绍,“及余耄耋之年,徵宗大皇帝见召”,及“封赠玉川先生之号”看,这个张三峰是号封玉川先生的张三峰,于大宋崇宁元(1102)年已是垂垂老矣之年了。显然不会是明时的张三丰了。而此张三峰之拳法,完全是以老子《道德经》的心法所感而成者。从“自思读道德经数十年不解,一夜之间了然于心。若非太上之神智,启我之愚痴,则不能也”之说看,岂不正证明这一点么。再从陈幼同的“孙子之为书,居道以言兵;内家之为拳,居道以言拳”的说法而论,似乎也与黄宗羲的说法有异。然而二者所说都是流传于浙江四明的内家拳法,而且都指明是宋时的张三峰。 明时的张三丰是后来于明朝正统元(1426)年被封为“通微显化真人”;成化二十二(1486)年被封为“韬光尚志真仙”;嘉靖二十四(1563)年又封为“清虚元妙真君”的张三丰。而据清代汪锡龄所撰的《三丰先生本传》记述,谓张三丰生于元定宗丁未(1247年)四月初九日子时。这比那位被封位玉川先生的张三峰耄耋之年的1102年,又晚了一百四十五年之久。这也就是后来所谓的、包括太极、形意、八卦拳在内的内家拳所推崇的张三丰。也就是称之为张邋遢的张三丰。也就是被一些人所说的:观喜鹊与蛇之斗而创太极拳的张三丰。 这两个张三(峰)丰倒都是道家神仙之类的人物,但两个人的封号却是大不相同的,而且两个人的内家拳也是不相一致的。有人想算糊涂帐,把两个人黏在一起说成是一个张三丰。于是乎便来一个:“各种资料表明,张三丰生于宋,仕于元,行道于明。故称宋、称元、称明都可以,而以称元或称明更妥贴”(方春阳点较的《张三丰全集·前言》)。你认为这种说法妥贴吗?似乎并不妥贴,并不符合人们要求有个清楚明白的历史事实的意愿。这只能说是一种偏向有利于自己观点的糊涂说法而已。如果要是清楚的历史事实是有利于自己的观点的话,那他们便就再清楚不过了。正如其所说:“中国的拳术堪称丰富多采,历史悠久,然而‘衣被五洲,泽及百世’的唯有太极拳独占鳌头了,也可称得上一奇了。除了太极拳之外,还有著名的内家拳。明代黄宗羲在《王征南墓志铭》中说:‘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张三丰’”。他这里居然连黄宗羲的“盖起于宋之张三丰”的“宋”字也给胡涂掉了。于是“总而言之,张三丰是一位了不起的道教人物,其功绩在于开创武当道派,深化内外丹修炼技术,以及创编太极拳与内家拳等。”先不说他是否有点别类,因为真正的内家拳法并不认同太极、形意、八卦为内家拳所属的内容,也未列入其训练的内容中;更不说他是否有点无知,因为包括太极拳、形意、八卦在内的后称的所谓内家拳,也并无意要把元来的内家拳也涵括进来。再后来,虽然沈寿先生有此意愿,但也是为了掩盖某种真情的糊涂方式而以。所以说,此张三峰非彼张三丰,此内家拳非彼内家拳。若能明白此,则太极拳创拳之争也就应该明白了大半。
--清玄散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22 9:45:16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