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05-12-9 1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木门寨师徒讨牛 陈王廷家喂有一头牛,膘满肉肥,体高力力士,少说也有几百斤重。平日下地干活,独犁独耙,走得飞快。所以很受全家人喜爱。 一天五更头,冢里人起来给牛添草,发现牛不见了。可是前后门上得象铁桶一样,牛不可能跑出去。到哪里去了呢?于是赶忙叫起了陈王廷和蒋发。 两人来到牛棚,发现牛槽旁边的墙上贴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四句诗:“家住山东木门寨,慕名访友来借牛,无胆来者是小人,有胆来者是朋友。”牛,看来是被人偷走了,可是前后门没开,那么大一头牛,是咋偷走的呢? 开始蒋发以为是偷牛人跳进家来,开开门,偷走牛,又进来上住门,跳墙出去的。可是这样不会没有一点动静啊。陈王廷却不动声色,把牛棚看了一遍,又到房上察看了一番,这才说;“这个偷牛的人好大的力气啊!”蒋发慌忙问原因。陈王廷顺手掂起喂牛的石槽,用胳膊夹住,将身一纵,早上了房,连一点声音也没有,然后又纵下房来,说:“看见了吧!牛就是这样被偷走的”惊得蒋发和一家老小舌头伸出来半天缩不进去。 蒋发情知偷牛人本领高强,可俗话说,糠能吃、菜能吃,气不能吃,明目张胆偷去牛,还留纸条,这不是有意欺人吗?回到屋里,他见陈王廷不动声色,就性急地说:“陈兄,咱可不能落这小人之名啊!你要不去,我可要顶着你的名去要牛了,哪怕他木门寨刀山火海,天罗地网,我也要闯一闯。反正不能叫天下人耻笑咱陈家沟的人是稀泥软蛋!” 陈王廷揣摸,自己从未到过山东木门寨,更不会有仇人。何况纸条上明明写着“慕名访友”,看来一定是江湖上的朋友玩的把戏。好在眼下正是农闲季节,在家无事,去会会这个朋友也好,就点头说:“去!”蒋发高兴地准备东西去了。 师徒两人,一人骑马,一人提刀步行,直往山东奔去。一路上风餐露宿,昼夜赶路,不一日入了山东境界。这一天在路上遇见一人,闲谈起来,那入自我介绍说,自己在外地做生意,这次回来,要经过木门寨回老家去。陈王廷听他讲到“木门寨”三字,瞅了他一眼,见他也正在偷偷打量自己,心里早已猜透了五分,说不定这人正是木门寨派来的人。于是假装糊涂,也不说破,只说自己是去木门寨访友的,不认路,想和他同路,那人爽快地答应了。 走到天晚,三人住到一家客店。陈王廷发现,那人一进店门,就向掌柜的使个眼色,掌柜的就赶忙给三人安排饭菜、房间。陈王廷心里早猜透了八分。 第二天一早,他故意叫蒋发去算帐,谁知路遇的那人早算过了。陈王廷和他客套了几句,也就不再说了。谁知以后,天天这样。蒋发见陈王廷也不说还钱,几次想问,陈王廷光使眼色不叫说话,弄得蒋发成了丈二和尚一简直连头脑也摸不着了。 这一天,来到一个三岔路口,那个人说:“两位老兄,顺着这条大路一直往前走,有半天工夫,就到了木门寨。兄弟我就要从这里下路了。”等到那人走远,陈王廷才给蒋发说了这几天自己观察的情况,蒋发这才解开心中的疑团。 师徒二人又走了半天,远远望见前边出现一座大寨。寨墙上旗帜鲜明,刀枪林立。来到近处,只见寨墙高大,寨壕又宽又深,一座吊桥高高挂起。寨门楼上镶着一块石匾,上刻“木门寨”三个大字。二人正在观看,只见寨墙上拥出一群人来。中间一位老人,身材高大,须发苍白,满面红光,精神十足,他满面笑容地在寨墙上一拱手说:“王廷兄请了”。 蒋发见他光说话,不见开寨门,也不见放吊桥,不知是什么意思。却见陈王廷下了战马,朝寨上一拱手,又向自己使了个眼色。随即一只胳膊夹着战马,一手提着青龙假月刀,就地一纵,早已越过了寨壕,再一纵,登上了寨墙。蒋发也不敢怠慢,好在他是空人,也提刀在后,纵了上来。师徒二人的行动,博得寨墙上的众英雄一片赞赏声。陈王廷上了寨墙,与为首老人互相问好后,又与众人见了礼。早有人将陈王廷的战马牵去饮水喂料。师徒二人在老人的陪同下,走下寨墙来。见前边不远处,有一大片房屋。周围长满了树木。来到大门口一看,只见大门洞连着一条宽从九尺,长两丈多长的胡同。老人两手一拱,摆出冲客人先走的姿势,说:“王廷公,请!”蒋发正要上前开路,陈王器拉了他一把。随即撩衣迈步,进入大门。谁知脚才落地,只见大门洞中,三支连珠箭,飕、飕有声,照着自己射来。陈王廷看得真切,一把接过第一支箭,跟着手疾眼快,用第一支箭将其余两支箭拨落地下,然后扔掉第一支箭,直入大门洞。他知道这大门洞和胡同中必有埋伏,就运用轻身功夫,连蹿带跳,疾走如飞。只听背后飕飕飕乱响,乒乓有声。等过了胡同,回头一看,暗弩发出的箭,把胡同两边的墙上,射得象刺猥一样。 蒋发见势不好,自己本领不如师父,不敢脚踏实地,就地一顿脚,用一个“燕子穿帘”的招式,腾身平空穿过两丈多长的胡同,手提单刀,紧紧跟着陈王廷。老人竖了竖大拇指,关了暗道机关,和其它人也跟了进来。 出了大门胡同几十步,迎面又是一道二门。形状、构造都和大门一模一样。不过暗器变成了梅花桩。什么叫梅花桩?就是用二三尺大的木桩,按梅花型排列,平日隐在两边墙内和暗弩一样。如失误踩机关,巨木就从墙上射出。二木相撞,不要说人的血肉之躯,就是铁人,也能挤扁。 陈王廷听得身后咚咚直响,知道是梅花桩,暗笑主人并没有什么新花样。说时迟,那时快,早已过了二道胡同。蒋发也按过第一道门的办法跟了过来。 过了二道门胡同,穿过一个月亮门,是一个几亩大的空院,上面绿树成荫,下面方砖漫地。两边兵器架上,插着刀、枪、剑、戟、棍、鞭、斧、叉等兵器。几个大汉,正在练武。一见陈王廷师徒,那几个大汉怒容满面,挥刀提剑,就扑了上来。老人把脚往下一跺,喝道:“这是我请来的朋友,不要无礼,还不退下!”几个大汉连忙退到一边去了。 陈王廷见刚才老人一跺脚,几块方砖一下子就陷进地下几寸深,脚底下那块,早变得粉碎,知道他是故意显露本事,也不在意。蒋发却暗暗提高了警惕。 一伙人来到了客厅,天已经黑了。主人招待陈王廷师徒喝了茶,就摆上酒席。蒋发怕宴无好宴,为了便于观察动静,他假装粗鲁,一纵身坐到大梁上,说道:“我看这个地方不错,我就坐在这里吧!”陈王廷知道他的用意,向老人解释说:“我这个徒弟,性格粗鲁,请您不要见怪!”“老人也笑着说:“高徒心直口快,确是英雄本色!” 旁边一个管端酒菜的大汉,用匕首扎了一块肉,向蒋发说:“朋友,请!”飕地一声,向蒋发扔来。蒋发不慌不忙,一张嘴,哈嗒一声咬住肉,咯崩连刀尖也咬了下来。肉咽下后,他噗地一下,把刀尖吐出,刀尖不偏不斜,正扎在下边柱子里。 陈王廷一边喝酒,一边心想:“这老人一不说名,二不道姓,难道还有什么花样不成?”这时,那老人站起来,对陈王廷说:“王廷兄我有点事,要出去一下,暂时失陪了!”陈王廷也说:“仁兄请便!”老人刚出客厅门,就见外边一下子拥进了二十多条大汉,举刀舞棍,直向陈王廷扑来。又听见客厅门咔的一声,从外面反扣上了。蒋发见势不好,从梁上纵而下,拔出单刀,和几个大汉格斗起来。陈王廷见老人并无恶意,又怕蒋发为了保护自已,分散精力,急忙招呼道:“留神你自己,别管我,要刀下留情!”随手拔出护身宝剑,一边招架,一边瞅准破绽,啪啪几掌,帚将靠进他身边的几个大汉打翻在地。趁躲兵器的机会,就势蹲下,一个连环扫堂腿,又扑上来的几个大汉也东倒西歪栽翻。他见蒋发电打倒了几个大汉,就高声招呼蒋发:“灭灯!”蒋发拔出匕首,噌,朝客厅正中高悬的吊灯绳扔去,将绳一截两断。吊灯掉在地下,摔得粉碎。客厅中立刻变得漆黑一团。就在这时,只听嗖嗖两声,大厅中,除了被打倒的大汉的哼哼声外,变得风平浪静。 忽然院内点亮了灯笼火把,老人带领人开开门走了进来。见客厅中桌翻椅倒,盘烂碟碎。自己的人象麦个子一样,躺了一地。陈王廷师徒踪影不见。他连忙抱歉地大喊。“王廷兄,小弟这边给你陪礼了。”话音末落,却见山墙和梁头上,两人飘然落地,正是陈王廷和蒋发。老人赶忙上前,拉着陈王廷的手说:“我兄连闯小弟设下的三关,未伤毫毛,说明我兄拳艺高绝,英雄盖世。”陈王廷也赶忙拉起躺在地下的大汉们,陪礼说:“我们师徒班门弄斧,有伤诸位贤弟贵体,请诸位贤弟原谅!”那些大汉满面羞惭地出去了。 老人叫人重新打扫客厅,点亮了灯,重上酒菜。吃喝间,老人这才自我介绍。原来,他姓熊名若虎,自幼闯关东,跟一个和尚学了满身武艺。因为不满清兵烧杀扰乱,聚超人马抵抗,因寡不敌众,这才退回关内。满心希望投靠官兵,共同抗敌,谁知吴三桂献了山海关,这才一气之下,回到家乡隐姓埋名。他平日专好结交天下英雄,早就听说陈王、廷英雄盖世,因为有他事缠身,才让徒弟以借牛为名,将陈、王廷师徒骗来。老人说到这里重新又给陈王廷陪礼道歉,他说。“使你们师徒受几百里风霜之苦,确实让我心中不安,不过望兄体谅我这颗结交天下英雄的苦心。”陈王廷问熊若虎:“不知前往温县借牛的是哪一位?”熊若虎说:“他去还牛了。老兄路上遇到的那个人,也是他事先安排的。”得陈王廷二人和众人都笑了。 陈王廷在木门寨住了几天,等回到陈家沟,家里人说,偷去的牛已经被送回来两三天了。 “杨海洼”蒋发镇邪 陈家沟西北地,往南张羌村去的地方,五条小路在这里交叉,人们习惯叫这里“小五叉口”。这小五叉口,地势低洼,周围净是人家的老坟,本来荒草丛生,阴森森的,偏偏路边又长了八棵足有一搂粗的“鬼拍手”。啥叫“鬼拍手”?就是杨树,因为风一吹,杨树叶啪啪直响,象拍手一样,夜里听起来,叫人心中十分不舒服,所以民间在宅基地栽树时,有“前不栽桑,后不栽柳,当院不栽鬼拍手”的说法。因为这几棵杨树,人们又把小五叉口叫做“杨海洼”。 不知那朝那代,人们传说这地方有冤鬼害人。传来传去,添油加醋,竟说得有眉有眼的。说南张羌村有个卖油的,姓郭,一次卖油回来,得了黑,走到“杨海洼”已经半夜了。心中一迷糊,也不知走到了什么地方,见不少人拥到车前买油。第二天一看,收的油钱都是锡箔。他跑到“杨海洼”一看,坷垃地里倒的都是油。回去以后,他大病一场,几乎送掉了性命。这种有影扯没影的事,可吓坏了不少人。一白天一般不去“杨海洼”,夜里更不敢去。就是有紧要事,也不怕多绕三、五里路。 蒋发死了以后,不少人向陈王廷建议,说蒋把式武艺高强,为人刚直,但是外姓,不能入陈家老坟,不如把他埋在“杨海洼”路边,让他镇镇这些邪魔歪道,替百姓们壮壮胆,后来,就把他葬到这里了。听说,从那以后,这“杨海洼”竟安然无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