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极“一词最旱出现于三千年前的古书《周易》。这部书内容分“经”和“传,两部分 :“经“的部分主要是占卜、说卦.以八卦符号组成六十四卦.每卦包括卦形、卦名、卦辞,用以 判断吉凶祸福。相传为周文王之作。“传”是对“经,的解释说道,包括多篇文章,作者并非一 人。他们在解说中释述了自己的哲学观点,表达了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的世界观。“太极“一词出 自“传’部分的“系辞上‘篇。其中写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 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太极”是指变化的源头,派生万物的原体.
  最高的存在范畴。中国历代学者,纷纷以太极阴阳学说解释世界,表达哲学观点。如有人提出“ 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唐·孔颖达)。太极是天地形成前的“浑沌清 虚之气”(明·王廷相)。“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 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
  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宋· 周教颐)。还有人认为“总天下万物之理便是太极’(宋·朱熹)。“心为太极”、“道为太极”( 宋·邵雍)等等。
  太极阴阳学说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构成了古代哲学的理论基础。但是以“太极 “命名一种拳术,却是近代的事。
  最初的太极拳有很多名称,有的叫“十三势”(指主要的八法五步)。有的叫“长拳”(指套 路很长,滔滔不断),还有“软拳”、“柔拳”、“沾绵拳”等名称。直到民闰初年发现了清代 民间武术家王宗岳写的“太极拳论”一文,太极拳的名称才正式确定下来。王宗岳以太极阴阳学 说命名太极拳,主要表明这种拳法理通天地,天人合一;也表示太极拳充满变化,虚实莫测,刚 柔相济,无比奇妙。
本文源于合肥三丰太极拳会馆,详情见于http://www.sftj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