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德旺师傅诌议太极拳之一 “太极大师”“输”给初学者浅析 近闻邯郸某太极大师被一位前往求教的初学者一招击“败”,使大师好没面子。无独有偶,在邢台类似的事件也发生过几起,初学者或者就是门外汉,往往满脸赔笑,口称“手下留情,教咱一手”云云,而其实际出手是又猛又狠,老师还没来得及“教一手”就已被击“败”。诸如此类情况近年在武术界时有所闻,揭示个中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首先,“大师”徒有虚名,没有真功夫。他们的名声是靠亲朋、徒弟、学生捧,舆论界炒和自我炫耀,或是偶得机遇而来的。他们没有真功夫的原因,一是投师不对,学不到真功夫。二是寻得好老师,但师传技艺本人并没真正下工夫去习悟。三是技艺和工夫“不说话”,从老师处也学了些理论,而自己练的是“又一套”(没按要求去练),使所学之艺和所练之功不配套。四是没有实战经验。所谓实战经验是指真动手。多数太极拳习练者平时往往是几个人在一起切磋,边说边练,实际在“玩”并非在“研”,动作很“文明”生怕击输对方,伤了和气。这类“大师”们往往是骄傲自大,自认为“有两下子”,出口不让人,或借酒逞能,引起别人反感。 其次是“大师”心态问题。大师既有艺术,也有功夫,但在交手时“没有提起精神”,或说是“轻敌”。认为自己一个成手怎么也对付得了一个初学者或门外汉,况且即是来求教,想必不敢真动手。更糟糕的一种心态是:自己是有名气的,万一交手不利,多丢面子!思想走私,反映就迟钝,交手时造成对方“入榫”,而自己又不能化解,最后只好在遗憾中“输”给来者。 第三,“大师”没有达到“全身无时无处不太极”的境界。练武之人时刻都应有防人之心,别说是交手,平时任何时候都应具备闪展腾挪的心态,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达到随机应战,战而胜之。即便在切磋时一样是“抬腿不让步,举手不留情”。“不让”和“不留”是指在交手时要做到“实战”而不“敌”对,只要使对方真正体悟到技艺不如人即可,这就是所谓的“点到为止”。武式太极大师石志成先师,虽然身材矮小,体重不过40公斤。他和别人交手时,都是对方先出手,只要对方一触到先师身体某一部位,便在眨眼间就地摔倒,或跌出丈余。其中的奥妙就在于先师已达到“全身无处不太极”的境界,后发先制,擎引松放,瞬间一气呵成。先师常教导我:练太极拳者应“浑身是手”,当然先师与人交手只是切磋技艺,点到为止,从不伤人。笔者认为这样的“太极大师”才是大师,什么时候也不会输给初学者。 鲁德旺 地址:河北省邢台县北张村 电话:0319-2327283 邮编:054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