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思维与智慧》2006年第1期 作者:问顶 安徽桐城张英,是康熙年间的大才子,他任礼部尚书时,一次微服外出观赏荷花,一村姑出联: 红荷花,白荷花,何荷花好? 张英寻思良久,苦无对句。回府后反复吟诵,几天未有下联。府内有个丫环听张英吟诵后,轻轻念出:黑葚子,赤葚子,甚葚子甜? 张英听了,连声称“妙”。妙就妙在“甚葚”两字不仅与上联“何荷”对得工整,而且可说非它莫属。葚子即桑树的果实,刚显熟时呈红色,熟透时为黑紫色。才子因知识的局限性(不知道桑葚子),因而被村姑难住了。丫环学问少,由于熟悉荷花、桑葚儿这类植物。便轻而易举地对上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7-25 9:20:12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