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们对“行归石”的称呼有四种: 一、行归石 二、阴阳石 三、七彩石 四、弥勒峰 行归石面南而立,“行归”二字由“茶”师亲笔书写,且含义多种。 “茶”师是少林寺三十一代弟子,法号释德轩,而次辈为“行”字。因此,师赐该石法号“行归”。“石”与“释”音同,全称也为“释行归”,该石自然也就成为少林寺第三十二代弟子。 “行归”二字中的“行”有行走、苦行之意,而“归”则为归来、归宗、圆满之意。常言道:人行万里路,便懂天下事。而行归石呢,它不是万里,它是用年来表示,或许几百年、几千年,也或许几万年前,这块巨石便亭亭玉立于巍峨的嵩山之上了。它饱经风霜、历经磨难,受狂风骤雨雷鸣闪电等大自然给予的洗礼,然后又从最高的巅峰退隐至河流,再经百年或千年的急流冲刷,渐渐退去锋芒利刃,进而圆满。 行归石虽历经着它漫漫地生命之历程,饱经风霜,它却仍然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它的德行极高,也正因如此,“茶”师才挥毫题字,赐该石法号“行归”。“茶”师说,拳虽难修,可修人更难。一块石头就有这么高的修为,我们做人的更应该从中吸取修行之道。又说,这块巨石才真真正正地是他的得意门生。也就是大师兄了。如果有人无法参悟拳学玄机,可与此石同修。石之德行,石之修为,石之精神,便是武学玄机。 第二,阴阳石 面对行归,倒退七步,可清晰的看到左上至右下一条阴阳交界的斜线,将此石分为颜色极不相同的两半,阳面光亮,阴面发暗,清晰可见。为此,人们称之为阴阳石。 第三,七彩石 该石密度极高,若细微观察,石由七色组成,若玛瑙、若宝石、若翡翠、若玉石、晶莹剔透,异常玲珑,很是养眼。 第四,弥勒峰 在行归石的背面,石峰之上,能清晰地看到抽象的弥勒佛自然雕像。弥勒佛面北赤脚盘膝而坐,双手捧腹大笑。真个是: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