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6969|回复: 0

话说“含胸拔背”——作者:屠仲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3-17 14: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武术的各种书刊中,诸如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垂肘、松胸实腹、沉腰圆裆、气沉丹田等等术语,随处可见,比比皆是,成为练拳人必背的口诀。然而,在练拳中,要真正懂得这些术语的其理其法,正确撑握要领,就不那么容易了。如果领悟了,做到了才算入了门。因为,这些术语,是一代代大师反复实践,深刻领悟,细细琢磨的结晶,是一门门拳家不断总结,理性升华的精髓。不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就很难消化吸收。比如关于身法的许多术语,是正确撑握姿与势的关健,只有深刻理解其含义,领会其要领,经过不断的演练,才能打好立身中正,上盘轻灵,中盘灵活下盘稳实的基础,才能为腹式呼吸,气沉丹田等的训练,提供必要的条件。这就要求练拳者,读懂这些精句,多层面的理解这些精句,真正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本文就对“含胸拔背”的感悟,理解,谈一些粗浅的体会,敬请行家点拨指教。

在众多的武术文章里,对“含胸拔背”的“含”字,有写“含”字的,也有写“涵”字的。正如沉肩垂肘一样,有写“垂”的,也有写“坠”的。就字而言,笔者认为都对。但细细领会,却各有千秋。就“含”与“涵”吧,虽然现代汉语的“含”与“涵”在对涵(含)蓄这个词的写法上是通用的,而“含”与“涵”的表述,如果细忖一下,前者偏重于形体上的感觉,后者则注重于意念的体悟。“含”,多为包含、含蓄、含劲、含合等意思;而“涵”是一种温文尔雅、圆润深沉的感觉,有包容、内涵、涵养、涵容,也有含蓄之意。所以在“含(涵)胸拔背”中“含”中有“涵”,“涵”中愚“含”。说到底,从外延的形似乃至内涵的神似,“含”与“涵”,都有其深刻的哲理。

含胸拔背,是有含胸与拔背两个对立的统一体所组成是一对阴阳平衡的共同体。胸要含,背要拔,就要解决阴阳、虚实、刚柔、松沉、形、神、意之间的辩证关糸,使之实现含胸与拔背的和谐、自然、完美的统一。

“含胸”首先是对“沉肩垂肘”而言,而“沉”是另一种概念的“松”,是一种沉下去的“松蹋”,而“垂”则是一种手臂拉长感的“松垂”,只有这种“松沉”和“松垂”,才能使肩关节拉松和拉长,从而达到肩、手臂、手腕、肘组合的松沉浑圆状态,实现由姿势与形体所组成的“松沉”的含胸。二是一种意念感受而虚拟的“含胸”,可以想象双手捧一个大气球怀抱在胸前,联想一种有容乃大的气魄和感觉,在这种意念的导引下,把胸襟的开阔度和胸怀的袒荡度都包容在其中。这样胸就不会凹,心胸就会自然松柔,而松才能平坦,而这种平坦是为实现拔背服务的,是拔背的基础。可见含胸对拔背的重要。

拔背,首先要读懂一个“拔”字,如何全面深刻地去理解、去意会、去感悟一个“拔”字,是非常重要的。哪么究竟如何去拔?怎样去拔?用什么方法去拔?首先从力的角度去认识。拔者,拉也、引也、提也、吊也、悬也。拉也好,提也是,这只是一种力的形态而已,比较容易理解,而怎样来拔,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可以达到的问题。从“拔背”这个词的整体上来说,既有通过力实现的外形状态,更有内在的各种动力。有人说拔背就是背向上拱,有人说背上一只锅,这“拱”与“锅”,是一种形态,弄不好落一个驼背之嫌。

含胸拔背究竟何谓之?笔者认为含胸拔背的反面是挺胸凸肚,而挺胸凸肚又怎能含胸拔背。拔者,主要是意欲向上的作用力。欲上者先下,欲下者先上。向下者,就是来自沉肩垂肘、沉腰松胯、心气下降、松胸实腹以及下肢等各方面整体的传递;这个力,是一种暗藏着的内顶力。“顶力”是一种不同概念的力,是由意念催生的一种内在之力,一种内劲之力,一种反射之力。所以,这种内在的顶力靠的是手臂下垂拉长的浑圆顶力;靠的是含胸对拔背的的反射顶力;靠的是肋骨的收缩,腰脊的直竖和腰胯等的下沉所产生的上顶力;也靠的是包括丹田,这是由含胸拔背而气沉丹田,由气沉丹田而促使含胸拔背而产生的意力和意劲等,都成为拔背的拔力。甚至虚领顶劲也为拔背产生了一种虚灵的引力、拉力和悬吊力。所以,含胸拔背不是耸背,也不是驼背,更不是提背,而是来自虚的、松的、顶的、引的、拉的、吊的、沉的各

各式各样的力。一句话,是辨证统一的、阴阳平衡的总和,实现含胸拔背的总体效应,不让胸凹,也不使背驼。达到形似又神似的“含胸拔背”。

在体感上,含胸拔背主要有以下诸因素构成:

1、在外部体表,则由腰背、胸腹的督脉、任脉纵向构成的椭圆形抛物线,由手阳明经、手太阴经与胸、背贯通的横向抛物线相交于椎穴而构成的形体,使腰椎平直,血气贯通,大、小周旋顺畅的“含胸拔背”。

2、在内部,由胸、背两支阴阳抛物线构成的空间容量所产生的一种胀满感使气息下沉,丹田坚实的背部体感构成的“含胸拔背”。

3、由内外诸因素构成的背部形态而产生的虚领顶劲体感,以背部稳实的根基,使背部产生向上引进、悬吊状态,从而使脊柱平直贯通,濡浸全身的“含胸拔背。”

含胸拔背的第一关是沉肩垂肘,第二关则是沉腰松胯。而沉肩垂肘这一关过不了,其他各关就无从谈起。据笔者观察,大凡武家,其双肩均成“八”字形浑圆下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是长期刻苦磨练、感悟的结果。而肩不能松沉者,则为平、直、硬的“将军”肩。而在习武者中,这种将军肩则大有人在。不解决这个问题,何言“含胸”,更谈不上“拔背了。”

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含胸拔背随处可见。比如拉二胡者,其姿势是典型的含胸拔背。以含胸拔背的姿势与气息的配合来推弓拉弦,按音揉韵;指挥者,以含胸拔背的身法,通过手势和眼神,传递情感信息,时而含情脉脉,时而激越奔放,时而细流涓涓,时而大江翻腾,这情这意都来自含胸拔背,这是含胸拔背产生的魅力;歌唱者,吹奏者,靠的更是含胸拔背气沉丹田的妙法,书画家运笔走势也是如此,甚至骑自行车、摩托车者乃至举重者的起势,无不是含胸拔背的见证。所以要读懂含胸拔背这句话,我们不但可以在练拳中去摸索、去领悟、去感受、去意会、而且还可以从生活中去联想,去想象,去体会。一切真缔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更来源于用心罢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4-13 11:03:17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本站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