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与张老师的学习,我自己有些个人体会(仅代表个人的体会),若要我做总结,有如下几点: 1,太极拳的技击归纳一下,大致分两部分(阴与阳),大凡接招用捋(阴),出招用棚(阳),其他的挤与按无非捋棚的变异。接招与出招之间也是相对的,接也即是出,出也即是接。捋与棚两个连接起来即是一个立体圆。我想这是太极拳大致的形法。 2,在太极拳走有圆形形法路线的基础上,下面就是用力的问题。在这个地方,各家的拳法就五花八门了。无论是几百家说法,实践是个检验标准,没有实践证明的理论不值得盲目去依循。在这里张老师提出了并传授了“梢节领劲、两头卷曲”的用力规律。古拳谱讲:“三节不明,无依无宗”。三节的分工是明确的,就如企业里老总、骨干、工人的分工一样。一个分工不明确的企业,管理必然是失败的,在身法上三节不分的拳,拳法必然也是混乱的。由大自然的现象与规律可以见到,大自然里的梢节都是灵巧、活动的。树梢是活动的、毛笔梢是轻灵的,人的手指稍也是最灵活的。人的身体是大自然的一分子,他的规律是与大自然共应的,连小学生都知道太极拳的力一定是个灵巧的力,那这个“灵巧”一定是非梢节而不能代之。 如果说“梢节领劲”是阳的,那么“两头卷曲”就是阴的。 世界上的事物,有呼必有应,有乘必有载,也即有阴必有阳。“梢节领劲”我把他看作是易经里的乾卦,这是宇宙动力的本源。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两头卷曲”我把她看作是易经里的坤卦,这是宇宙力量的载体。易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梢节领劲”是呼的话,“两头卷曲”便是应;“梢节领劲”是乘的话,“两头卷曲”便是载。两者一发一收,一阴一阳,互立、互彰、互生、互存。 “梢节领劲、两头卷曲”由三节分明之体而发用,我想这大致是太极拳的力法。 3,在梢节领劲、两头卷曲、三节分明身法基础上,使其力道递次推进、如波如浪(这是本次是新体会),从而劲力不断、衔接圆满,自然成圆、如环无端。我想这是太极拳由技术到艺术的神韵之法。 从我个人来讲,与张老师学拳的收获不仅限于拳法,更在于内在精神的丰收与超越。太极拳的理法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它的理法更应用于自然、应用于生活。大自然的道理是简单的,简单的让人触摸可见,但这“百姓日用”的道理,应用到拳法、应用到生活中,中间却还需要一个“法”来衔接。没有“法”的理,并不合理,没有“理”的法,并不合法。 天不爱道,地不爱宝,天地之间充塞着坦坦大道。道与人之间,说近则近矣,说远实远矣。道不远人人自远,远道之人若要反本归元,需“法”方能重返于道。载法者师也。师是法的载体,是道的化身,明师是世界上最尊贵的人,最值的敬重的人。 五一的学习班回来之后,一直沉浸在对太极拳的法乳滋养之中,本来早想表达自己学习的体会,但是真之所至,无以言表,今日挥笔意乱,不知所云,愿与天下太极拳爱好者,破纸交神,互勉互励! 祝福所有五一学习班同学拳法日日增进,身心六时吉祥! 祝福张老师全家,万事如意,身体康健! 祝福天下太极拳爱好者早日同归正途!
寂寞茶客----2007。5。21 QQ:641337326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1 15:47:54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