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9 09: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舒服,是顶级的人格魅力
他们让你感到舒服;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
就像听一曲舒缓的音乐;
品一杯醇厚的热茶;
看一朵花静静的开放;
让时光如流水般恬淡素净。
 楼主| 发表于 2017-7-19 09: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人舒服的人就好像一块温润的美玉。
让人舒服不是一时的谄媚,这样的人只能让人生厌。
让人舒服的人一定是细心体谅他人,极具同理心的人。
他们的魅力来自丰富,内敛,温情,善良;
由内而外的散发出一种高贵。

有些人总会把处处给人难堪以彰显个人性格当做真性情;
用压制别人来体现自身的优越。
这样的人初看好像是个性张扬;
但却很难得到真心对待的朋友。
真诚坦率是优点;
但前提是对别人的尊重与体谅。

让人舒服的人一定是细腻而聪明的。
他们做事讲道理、说话有分寸;
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与举动;
都可以让你感觉到这个世界的暖意。
他们能把每一句话都说到你的心里去;
以柔克刚,化解问题于无声之处。
这就是太极之道!

让人舒服是两个人友情深入发展的必备条件;
只有让别人感到舒服;
别人才会没有压力的与之交谈和进一步接触;
在他们春风般的温和中展现自己的全部。
这才是一种高级的智慧与软实力。
这就是真正的太极原理!
 楼主| 发表于 2017-7-20 14:34:1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的劲道:
无数的劲道构成太极拳拳路;
其中无外乎两道劲——短劲与长劲。
长短是相对的;
因为关系到劲的粘绵不断;
关系到劲意相连所以就不能不论及长短。
长劲之中有隐显;
短劲之中也不乏隐显。
长劲中的隐显在于变换劲;
短劲中的隐显往往是直接体现劲变。
粘绵不断就是劲路的无穷变换;
直劲横打;
上劲下打;
左劲右打等等;
都体现了变劲与劲变的能力。
长劲化于深,发于猛;
短劲化于轻,发于厉;
长短结合;
长顺短随使太极拳化劲于无形;
发劲于脆猛;
脚到手到半步跟;
这样才是理想中的太极味道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7-20 14:46: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劲的聚分,也就是开合:
劲聚则厉,劲分则柔张;
刚柔相济实际在太极拳上体现的是聚分;
聚要劲发到端;
内劲外劲的聚合,融会;
形成一致劲,一实劲,一透劲,一偏重劲。
分具有柔传绵递,张力不断,虚实传送。
揽扎依由双手捋转双按时;
由一个左顾右盼的分手劲往往是这种劲的典型。
在实际上很有用。
劲的聚分也是劲的开阖;
开阖之道就在开阖之间;
不仅有传递也是体验和接受。
松柔需在此瞬间表达。
劲的显隐效果也在此会得到检验;
显隐的劲实际也表现在刚柔上,熟练上。
熟好熟坏就见仁见智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7-21 13: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功夫的慨念各有不同;有认为技打的,有认为拳架的,有认为养生功夫的。
技打并不是人人能接受的;
拳架也不是人人都能打漂亮的;
养生更不是太极拳所独有的。
唯有腰腿功夫是武术所共有的---
太极拳所推崇的。
良好的腰腿功夫是能体现韵致的;
是体现基本功夫的。
是拳的基础;
太极拳的“内在"。
“腰腿求之”求证,验错,纠错;
最终在这里实现。
功夫的根在腰腿;
松柔与否关乎于腰胯。
闪展腾挪在腰腿。
离开腰腿谈拳的功夫——?免。

 楼主| 发表于 2017-7-21 15: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的修;悟;感!
太极拳己走出了作为拳的范畴;从形体动作变为行为艺术了;
其中的“修”是较为突出的一部分;
修什么?
修性,修行,修为,修养。
这好比一件衣服,
需要遮盖身体丑陋的部分。
这样讲也许过于直白,有虚伪的成份。
其实作为人种;
无论其进化程度,伦理程度,法律角度;
都决定了其不能不受约束。
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
人类不自行约束将在毁灭自然的同时毁灭自己;
在相互争斗中残杀自己。
所以需要有相适应的资源约束,环境约束;
相互约束和自我约束。
这样就促成了政府、法律、道德、修养等诸多社会要素产生。
这些要素是人类文明的需要和必然;
而且要科学完善。
这种完善必须建立在约束的基础上,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长,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必须越来越有机制,成高效。
修——既是文明程度的提高;
也是文化水平的提髙;
既是道德高度也是情感高原。
太极拳是高情感产物;
需要高度热情,高度投入,高度重视;
才能成为高品质的回馈。
绵绵不断来修身养性。
用意不用力来修行。
知行合一来修为。
一静无有不静;
一动无有不动来修养。


 楼主| 发表于 2017-7-21 15: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悟——人类自我标榜的标杆。悟性高,天份高,聪明。
于是有了高低贵贱的区分;
上、中、下的划份。
其实人的悟性是有条件的;
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感兴趣的方面;
熟悉的地方就会表现出其应有的天份,聪明才智;
关健在于有没有给发掘出来;
坚持下去,机遇怎样!。
练拳并不是难在学拳。
难在坚持,熬在长期;
贵在知遇,强在环境。
时势成全了你;
机遇造就了你,老天赐给了你。
意志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
有意即无意,无意出真意!
意太重则效果不好。
行拳做人无不如此;
无为即有为;
是真正磨练意志,修为性情;
创造真我的合一世界。
人生在世要有感恩之心;
感恩父母,感情师长,感知顺境,感怀逆境;
没有这些你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

在太极拳里我们注重“感知”!
感知动作的要领;
知错纠错的感知;
反射性的感知。
得机得势的感知;
身体健康的感知;
养生的感知。
感知天地规律,人间晴暖,风化雪月;
对生老病死的坦然相感。
太极拳不是万能的;
但和我生活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给了我修、悟、感的源泉和力量。
太极人生,人生太极不分离了。




 楼主| 发表于 2017-7-21 16:38:3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的静、净、诚!
中华文化对颇有追求;有一种哲学高度,精神力量的追求。
“静心”“宁静致远”“静逸”等。
都己超出了对环境的要求;
己复盖到心境,志向,修身养性上了。
太极拳同样被复盖到了——
平心静气,静心存意。
如此就把太极拳推向了一定高度;
一,清静:清醒的空气,适宜的环境,轻松的心情;
此时行一套拳,给人以松快,舒适的感觉。
二,沉静:绵绵不断的动作进程会把太极拳推向一种沉静的意境。
通过一遍一遍的练习会渐入佳境,架松沉了;
劲贯达了,意劲相连了,神达意了;
身心舒畅了,达到了酣畅淋漓。
三,静谧:这是极其宁静又舒适的环境中所体会出来的心境;
能够用心体感出拳意;
意境的行拳过程;
似行云流水,似知音相遇;
性情交识,情景交融。
四,极静:值此交会是心情,心境;
体力,环境,气候都极佳之时;
此时行拳如痴如醉,如梦如幻;
此乃天人合一之时也。
静的另个要求就是过滤掉嘈杂;
去除浮躁,把心情调适好。
运动确实有这方面的效果;
太极拳的舒展缓慢更是这种调适的佳选。
长期运用,不仅能清本正源;
而且进入静的过程会很快。
不能不说太极拳在安静敛神上效果奇特。
静是心境,净就是意境。
静是意境,净就是心境;
他们是互为依靠,互相转换的因果关系。
心静则意净,意静则心凈。
怎样做到意净;
一,有意即无意,无意出真意,真意则凈意。
公园里的人学拳,看着他们练习,都很认真;
但效果显然不同;
过于着意之人往往欲响而不能。
在一边练个不止,
而一边静听之学者反而掌握更快。
此乃意太重,反不达意。
我们练拳也有这个现象:
想一下子记住的心情没有错;
想做得比别人好的心情也可以理解;
但这样的结果往往欲速则不达;
意太重,身不松,肌肉紧张;
神情放不开,动作难以协调。
这就是过而不及!
实是心急,意慌,所造成。
二,一时有一时的意;
就如一个年纪有一个年纪的理想一样;
过于超前的意念不见得行得通;
反而有拔苗助长之嫌;
理论和实践有没有知行合一明眼人会看得懂的;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的下句
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将军的”;
拔高度之语言不是寻常之人所言。
是成功人士的“得意之感”!
不好高鹜远,脚踏实地是心境之语;
也是意凈之言,去浮夸,宁静致远;
净意致远,古人如是教导,今人如何做……。
静、净是心态意念的话;
诚就是态度了!
老师好!学生好!是相互关系的;
缘是媒介,诚是长久,肯练是关健。
为什么这样说?
一个好老师,具有诚心的老师:
在培养弟子的时候会钟爱肯学,苦练,肯用功的学子。
有悟性的学生;
不仅悟在拳上;
也应在尊师重学上。


诚是建筑在感恩基础上的;
而不是在索要的行为里。
爱是传递的,
诚是传承的。
诚是责任所系;
相互的信任,情缘的投合;
宽容,豁达的态度。
心要诚,意才真!
才能在师徒之间;
同道之间架起真诚的桥梁。
并得到响应。
在太极之路上走得更远,更顺,更通。

 楼主| 发表于 2017-7-21 17: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的练劲、出势、蓄能:是武术的精华所在,也是功夫之本!
何谓“练劲”?这里的分三个部分;
1,力量,这是一个最基础的考量;
俗话说“身大力不亏”;
不在同一级别上取胜是有难度的;
好比人要赤手战胜老虎,大象;
不是一般武功所能解决的。
太极拳讲柔劲,看似不用力;
实际是要用劲的;
区别在于:
不用拙劲,顶劲,板力;
但须有合劲,整劲,爆发劲;
非僵力罢了。
此劲是要经过练习;
千锤百练而就的。
2,灵敏度;
包括器官接受能力;
神经传递速度;
肌肉反映能力;
动作协调能力。
太极拳里讲“听劲”:
实际听劲包括,接触上的感知,预判;
还有非接触上的感知和预判;
比如眼神,神色,趋势;
这些都是很经验性的东西:
具有直觉的能力,自然的解应;
这就是条件反射。
这种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有先天的条件。
虎的和猫的灵:
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作为人这个方面差别颇大。
同样的身材,化同样的功夫;
效果可能不一样。
3,柔韧性;
柔中带刚,刚中带柔;
开中有阖,吞吐自如的一种体验。
在太极拳里柔韧性;
具有对虚实的分辨,对应。
有随顺之意,不顶不抗之行,化打之结合。
动作的柔韧;
具有形如行云流水,劲似绵绵不断;
神似大海波涛,八面支撑;
一处有一处虚实。
身体的柔韧,不僵板,不硬挺;
但也不软塌,不失中,不失势;
周身一家的整劲,协调性好。
眼到脚到手到;
手到身到,身到步到;
步到劲到,劲到势到;
势到神到,神到能量到。
这就是太极拳的势:
十三势就是太极拳里最核心的东西。
趋势,势力还有气势都是对势的各方面定义。
1,十三势——五行八法称为太极拳的十三势;
和有些编排的十三势拳不是一回事;
十三势不等于十三式!
就象横、竖、撇、捺不等同字一样,是种结构;
太极拳的结构就是包括在:
棚、履、挤、按、採、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之中。
太极拳的综合性;
不是一个势一个式能完全说明的。
假如“永”字是书法中比较能说明全面问题的话;
“白鶴亮翅”是太极拳中较为全面引述了八法五行的要求;
在动态中寻求可据典伏法。
2,势的另一种体验是“借势;
太极拳里的“随、舍”实际就是对势的借用。
太极拳里要求连绵不断;
不仅是动作的要求;
而且是势的连续;
这样“得机得势”便在其中了。
如“行云流水”不仅是对动作的描述;
也是对劲的要求,对势的神往。
3,气势实际是一种环境;
具有静态的和动态的;
二者的结合产生具有一定强度的视觉冲击;
会让我们有另一层感受。
比如在瀑布之下,在岩石之上;
在流水边行拳其画面感不同;
给人留下影响也不同;
应该说练者心情也会不同的。
这里我们不仅要随势;
更有“造势”或创势感。
可能由此进入另一个“层次”。

能——能量,能力,能秏
1,能量。把劲、势转化成能量是拳的目标值。
这里的能量有一个蓄能和发能的过程。
人的智能性质,造成了蓄能分两个内容;
A,精神性蓄能。
B,体能量蓄能。
A:由于仇恨,竞争、发泄,或受到鼓舞鼓励而有激发的能量是有爆发式的,持继性的,契而不舍的。
B,体能量蓄能在我们太极拳角度是对功夫的认可,实践的体现。
具有劲的一致,各方面协力的结果。
精神和体能的结合是有强大的抵御能力和攻击力的;
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甚至是不可战胜的。
但不同于所谓玄虚的凌空劲。
2,能力——这是悟性十毅力展现出来的风釆,是知行合一的结果。
相信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差别;
但不相信自作聪明的摆弄;
笃实才能练出真功夫;
勤奋才能有真体验;
一步一步走上去的经历和感悟是实实在在的。
只有经历风雨才知体会彩虹。
3,能耗——这是一种负能量;
由于年令、体力等自然因素,人要衰减的。
那种违背自然,不服从规律只是一厢情;
功夫上呈能,体力上透支;
都会变成后果直接呈现在面前;
适当地保持体力;
清醒地认识自己;
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是对自己和他人的尊重;
也是一种自我修养,修练。
天、地、人是我们的人生观;
也是太极观。


 楼主| 发表于 2017-7-22 16: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太极拳松的问题;
拳友讨论的比较多;
能理解到松是太极拳的进步。
但理解和实际还是有距离的。
距离在于,松不是全部;
松从紧中来,紧从松中去。
这是阴阳的本质;
松紧本身就是比较出来的。
所以没有纯松和纯紧的功境。
太极拳的要旨叫刚柔相济。
所以练太极拳不要排斥刚;
去顶,去僵,去拙力才符合太极拳的原理。

松的要求很多,情况也复杂。
不是说松就能松的;
练的时候还是以自然为主。
练到一定时候;
经过磨练会体验到的;
而且是无穷无尽的。
刻意追松,可能会贻害无穷。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