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1: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锦富 于 2017-8-15 11:32 编辑

太极拳盘架为练熟身法;身子四肢绵绵的,像海中水母;
松而不懈如水中拖网,张而不僵;
紧是松透形成的有弹性;
松是紧致的环环相扣,
如水立方,由松而绵,由绵而透;
由透而无形,由无形而包罗万象;
沉坠中现轻灵,
轻灵中而趋于虚无;
只有虚无才生的出神机;
是大有!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1: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7-8-14 11:53
太极拳走架,练熟身法;身子四肢绵绵的,像海中水母;
松而不懈如水中拖网,张而不僵;
紧是松透形成的 ...

凡是练架子得从细致中求天地乾坤;
潜静下心来下得大功夫;
骨缝炼开,重新组合;
才能节节贯串!
做得到脱胎换骨的变化才会领悟;
很多人拳的感性认识不具备;
多数半路出家不要紧,还自以为是;
因为现代人多有文化,算是文人了;
身法间架结构不正,
拳架的工整性不合乎要求;
上来就仅从不用力的要求上练放松;
就像练书法,楷书还未过关就大练草书怎么能行;
第一部非得从筋骨上下功夫不行;
筋骨开张,静运八荒;
只有身法过关了才如受精的鸡蛋方能孵化出小鸡来;
现在的人有点文化;
懂点太极理论;
应知道太极理论不是太极拳理论;
太极理论还只是先天的;
还得有后天的太极拳理论来点化。
各行有各行的技术;
技术升华了有先天的理论
来滋养自能大而化之而得道;
得道非得身知不可;
大脑知道了还是死的;
不过一电脑存储而已;
不算知行合一!
太极拳是实践出的功夫;
不是理论出的功夫;
扪心自问一下自己下了多少身体力行的功夫;
功夫的切入口对不对;
就能自己胸中有数了;
所以一定先是身体上的;
而后才是心灵上的;
这才符合太极拳的修炼规律!
而现在一些人只为赚钱;
讲些空洞的理论;
还面面具到;
看来传授的很细;
其实不能提纲挚领;
误人子弟与先天;
所以学拳要看老师身法正否;
含拨否,沉实否,虚灵否;
摇头晃脑,身形歪扭不饱满者
要慎学之!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3: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的八大要点: 一中∶ 二正∶三安∶四舒∶五轻∶六灵∶七圆∶ 八活∶以盘架为体,姿势务求中正安适;
动作必须轻灵圆活。
    一中∶心气中和,神清气沉,立点在脚。
重心紧于腰脊,精神含敛于内,乃能中定沉静。
    二正∶每一姿势,务求端正,最忌偏斜。
虽或俯或仰,或伸或曲姿势繁多,其重心必须稳定。
重心稳定则开合灵活自如,进退有序;
重心不立则开合失其关键,虚实不清。
    三安∶安然之意,切忌牵强。
由自然之中,得其安适,动作均匀;
呼吸和平,神气镇静乃无气滞之病。
    四舒∶舒展之意。姿势动作务求开展;
使全身关节节节舒展,然非用力伸张;
系自然徐徐松展,自能得到松活沉著之趣。
    五轻∶轻灵之意,然忌漂浮。
动作轻灵缓和,往来自由自在;
久之能生松沉之劲,进而生粘黏之劲;
故轻字是练拳下手之处,入门之径也。
    六灵∶灵敏之谓。由轻灵而松沉;
由松沉而粘黏,能粘黏即能连随;
能连随而後能灵敏,则可悟及不丢顶。
    七圆∶圆满之意。
每一动作务求圆满而无缺陷;
则能浑成一气而免凹凸断续之病;
接手用劲,非圆不灵,处处能圆则活矣。
    八活∶灵活而无笨重迟滞之意。
各节融会贯通後,则屈伸开合;
进退俯仰皆能自由。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3: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极拳身法的人体可分三部九节,三部即脊椎,两臂与两腿。
    属于脊椎者∶一头顶,二胸背,三腰腹,此三节为人体之主干。
    属于两臂者∶一两手,二两肘,三两肩,此三节为人体之上肢。
    属于两腿者∶一两胯,二两膝,三两足,此三节为人体之下肢。
    身法分上中下三盘。胸背以上为上盘,腰胯为中盘,膝腿以下为下盘。
人体虽有三部九节,身法亦分上中下三盘;
然应用之时则须完整一气;
以意行气,以气运身;
节节贯穿,自能得心应手。
太极拳身法是由上而下,所以上盘功夫最为重要。
每一动作全是圆形,运用连续不断。
点有点之转法;
线有线之转法;
面有面之转法。
轴心与车轮之面积虽有大小;
而圆周一定是360度;
转法分寸全靠自己掌握。
腰胯为全身之枢纽,为武功身法主要部分;
进退顾盼之时,必须立身中正;
四末自然就序。
太极拳用腿之多:
如单双摆莲、分脚、蹬脚、金鸡独立、
雀地龙、搂膝拗步、退步倒肘等等皆是。
而用腿之时必须腰胯松沉;
上下四平八稳;
以两膝两胯旋转之法而出之;
所以要含胸拔背、松肩、垂肘;
松胯及尾闾中正。
动作开展,进退之间注意虚实转换;
处处有虚实;
缓步而进、缓步而退。
如此则肌肉日渐坚实放松;
筋络积柔成刚;
关节曲伸持久,日久自能产生弹力;
此种弹力即柔中寓刚之力。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5: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灵的最高境界:

人们通常会用官衔和才能来衡量男人的品级;
用相貌和气质品评女人的品级;
却很少有人去思量心灵的品级。
    心灵是有品级的。
而它的品级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
    心灵的最高境界是敬畏之心
    如同信仰和宗教,那份虔诚任风摧浪移不可动摇。
如果一个男人拥有敬畏之心;
那他一定是极品;
一定是一个事业顺利、爱情幸福、妻贤子孝、交游广阔的人;
如果一个女人拥有敬畏之心;
那她一定是极品;
一定才艺双全、气质不凡、仁爱有加,实为世间少有。
    心灵的第二境界是慈悲之心
    一个社会的进步是慈悲心的进步。
每一个社会都有弱者;
远古开始弱肉强食;
时代进步到今天仍然推崇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而真正的强是心灵的强;
是海纳百川的肚量;
是高山仰止的气势。
每个人从呱呱落地那天起;
就注定了要走一条自己的路;
有的很长,有的很短,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有的大成大败千回百转。
不管怎样的路,到最后都归空空而去。
生命的价值在于被别人需要;
就如同金钱的价值在于使用。
人是需要有慈悲心的;
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为别人多做事情;
哪怕微不足道的小事,也是生命价值的体现。
男人有慈悲心是上品;
他一定心地善良,为人仁厚,凡事谦让,具有绅士风度;
女人有慈悲心也是上品;
一定知书达理,聪慧贤淑,具有淑女风范。
    心灵的第三境界是感恩之心
懂得感恩的男人是极品;
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
是值得依靠的男人;
懂得感恩的女人也是极品;
一定是一个勤奋上进、爱家护子的好女人。
    心灵的第四境界是宽容之心
对人宽容就是对己宽容;
每个人都不可能风平浪静地过一辈子;
都会遇到坎坷和波折;
过往的人和事的确会引得我们辛酸。
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因为耿耿于怀只能加深对自己的伤害。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
因为不谙世事做出许多错事;
有的尚可挽救,有的无法弥补;
宽容自己的过去吧;
因为宽容自己的过去,就是善待自己的未来;
把过去的经历当成生命的礼物;
未来的生活才能更加精彩。
能够好好活着已经很好了!
    心是有品级的。而它的品级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5 11: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动之则分是太极;
静之则合是无极。
随曲无过无不及;
就伸随曲理相同。
对方动急我急应;
对方动缓我缓随。
急缓都在心里面;
勿在外面做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9: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雨: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大家早上好
丁金星:
师父早上好,师兄师姐早上好
池州天健汪涛:
师父早上好!大家早上好!
我:
世上最穷的人,
不是手中没有钱的人,
而是手中除了金钱以外,
其他一无所有的人。
一个人,即使没有钱;
但他有无穷的动力;
有向上的动力;
有向善的动力;
那么,这个人穷而不贫!
程卫:
今天练了起式和第一金刚捣锥,起式中的拳起身落,欲沉先领(要沉下来,先领好大椎),很是重要,今天师父还细讲了静态站桩的虎口膨圆和含胸拔背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很有一种合住的感觉~
程卫:
谢谢师父的耐心教导!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09: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刘奇:
给师父汇报下看了昨天视频的感受。
张修林老先生功力深厚,肩背松开了;
就是太极拳练的与他人无异。
最近我多关注练拳时要坐在凳子上,所以我就比较注意看老先生的胯,结果没有坐的感觉,还是有些浮在上面。
八卦掌要求手上虎口要圆,老先生还是觉得太极拳是太极拳,八卦掌是八卦掌了。
不过老前辈几十年如一日练功的精神是真值得学习。
王强:
师父早上好!各位拳友早上好!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10: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刘胜春:
师父早上好。
环宇星:
今天师父给我讲了肘定位和手掌虎口棚圆的问题。出手不出肘,肘对胸门口。
肘要与身体正中呈45o,这一点,师父一直强调;这点张修林老先生也有提及。
此外,只有做到大拇指拎住,虎口棚圆了,肘对胸门口了,才能做到含胸拔背。
程卫:
视频中,看到了张老的对拳与身架的理解,和对传统武术的匠心;
整体的松的感觉很好,含胸拔背也很好;
只是在行拳时可能再坠肘一些,再合住一些可能会更好;
一点自己的小看法,请师父,师兄师姐们纠正。
 楼主| 发表于 2017-8-17 11:3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郑建明:
张老先生的视频刚刚看完。说说一点看法。老先生的松柔没的说,很好!
出手就能看出。博学广识,尊师重德,都值得学习。
说点觉得缺憾的,一个是行拳低头,感觉收敛有余而精气不足,可以对比师父行拳的精气神。
另一个是动作较大,肘手定位不佳,可以对比师父强调的外三合。
他的弟子行拳时常出现折腕,手上,膝上缺掤劲,这点不应该有。
周雨:
张老应有88岁高龄了吧,不说其他;
光说张老的肢体灵敏,出手出脚快,爬山不费力,体力、灵活程度比年轻人还好,我认为这就是修练着最好的成果。
张老的拳很有阻力感,像在水中行拳,肢体柔软,中正好,刚柔相济、松活弹抖、身体轻灵;
太极已经练到一定高度了,看他对拳的执着,对每式拳的理解和解析都是用了心的;
张老应是一个非常爱拳的人,武德很好;
我暂对肘定位和合还不太理解,所以不会看;
不在师父身边学不到精华,只有自已的一点粗浅认识,师父师兄师姐们多包涵;
郑建明:
好好好!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