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注册 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太极网

楼主: 杨锦富

南京中山陵紫霞湖陈式太极拳辅导点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09: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5-9-20 13:06
太极拳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的技巧,是真正悟练到家的功夫。
理解啦才能练,否则只能是盲目的做操。 都取决 ...

每个伸缩开合,都是全身运动;
而这个运动的主导在足上;
足的轻沉紧松;
跟、脚趾的替换劲、顺序劲。
足左右使用方法,涌泉的隆起、吻地;
都是要掌握的方法。
而这些使用技巧适合全身运动结合在一起。
手足相合的过程;
彰显了整体运动的标准;
手足的规则也规范了肩胯、膝肘的定位;
收的每个指头的经络都与足趾相同成反比。
身体的各部的对拉劲是相同的道理。
拉伸的越好,你的潜力越大,反弹劲越足。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1: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太极拳练到身上的感觉
一、“骨肉分离”的感觉
  “骨肉分离”是行拳时骨升、肉降、关节松的感觉;如同脱骨扒鸡,只要将鸡骨架提起来一抖,鸡肉就会离骨脱落。
  拥有这种感觉,说明你的肌肉没有紧裹在骨骼上,已经处于放松态。
  找到“骨肉分离”的感觉,就为开启太极拳“刚柔相济”的大门找到了金钥匙。
  在行拳中,我们还要做到“三松三竖”:
松肩竖颈,松胯竖脊,松踝竖腿,借以使“骨肉分离”的感觉保持贯穿套路始终。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1: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7-8-25 11:14
看看太极拳练到身上的感觉
一、“骨肉分离”的感觉
  “骨肉分离”是行拳时骨升、肉降、关节松的感觉;如 ...

二、“自身重量”的感觉
  “自身重量”的感觉是指行拳时我们觉得四肢如同负重。
  由于人生来就在地球引力下运动,以至对自身肢体的重量失去察觉;我们只有在体外荷重时(如拎一桶水)才会有负重感。
  如果你在行拳时感觉到四肢的沉重,就说明你的身体真正放松了;
放松的状态越好,肩、胯关节松开的程度越大,四肢的沉重感就会越大。
  这种沉重感是僵力去除、身心放松后肢体受重力作用的结果;
由松入沉,沉从脚落,提从脚起;
“沉”是顺应地心引力;
“提”是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
  沉与提应趁着拳势的蓄发变化而转换:
发势时为沉,脚掌植地生根;
利于打击对手,用的是地球吸引力;
蓄势时为提,身体轻盈灵活;
便于动作转换,用的是地球的反作用力。
这样,依靠身体的虚实变化透过脚掌来
顺应地球的引力和反弹力;
将地球的势能转化为行拳的动力。
  所以能够善用自身重力和反弹力来行拳;
找到身体“如水载舟行”的沉浮感;
才算进了太极之门。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1: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7-8-25 11:17
二、“自身重量”的感觉
  “自身重量”的感觉是指行拳时我们觉得四肢如同负重。
  由于人生来就在地球 ...

三、“脊柱行拳”的感觉
  “脊柱行拳” 是指以脊柱为主动;以手脚为从动的行拳方式。
这就是主宰于腰!
  学拳初期,是用手脚来打拳,使得是局部力和僵力。
进而学会了以腰带脊,发挥腰部的枢纽作用;
再随着功夫的加深;
“腰”会逐渐成长:
先是与胯连成一体;
以腰胯来带动手脚;
接着脊柱上下伸展;
形成一个连接大椎和会阴穴的身体中轴线。
立身中正;上下一条线即为此也!
  臂和腿好像牵挂在身体的中轴线上;
行拳时四肢在中轴线的带动下运动;
起于中轴线,终于中轴线。
动手不动腰为僵手;
迈步不用腰为死步。
上肢要体会“以腰带臂”的感觉;
下肢要体会“步随身换”的感觉。
四块松,全身松;
全身的放松关键在于肩胯的放松;
在太极拳中脊柱有三种运动方式:
上下拉伸,左右转动和前后张弛。
  脊柱的“上下拉伸”使人体脊柱的S曲线得到适当调直;
可以纠正头颈不端和突臀的毛病,做到身法中正。
  脊柱的“左右转动”是太极拳形成圆弧动作的动力源;
是以脊柱带动四肢运动的主要方式。
  脊柱的“前后张弛”是说脊柱如同弓背;
随着拳势的蓄发开合而含送张弛:
蓄势时脊柱随着吸气微微后弓;
称为“吞身”;
发势时脊柱随着呼气微微前驰,称为“吐身”。
  行拳时脊柱随着拳势开合变化和拳势呼吸呈现出节律性的张弛;
这是形成太极拳开合鼓荡的动力源。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5: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锦富 发表于 2017-8-25 11:23
三、“脊柱行拳”的感觉
  “脊柱行拳” 是指以脊柱为主动;以手脚为从动的行拳方式。
这就是主宰于腰 ...

看看练拳“周身一家”的感觉:
  “周身一家”是指行拳时“一动而无有不动”的整体运动。
  太极拳中不存在身体的局部运动;
不单是举手投足;
就连一个呼吸、一个眼神;
甚至一个意念;
无不是太极拳整体运动的组成部分。
这种整体运动观;
是太极拳区别于日常生活及其它一些运动项目的重要特征之一。
练太极拳者不动手,动手便非太极拳。
这就是太极拳的形于手指!
  初级阶段是练形,要体会“太极无手,腰便是手”的感觉;
也就是“脊柱行拳”的感觉。
  中级阶段是练气,应体会“太极无手,气便是手”的感觉;
要求呼吸能够顺应拳势的变化;
使呼吸和动作相辅相成、互引互随,身体有开合胀缩感。
  高级阶段是练神,须体会“太极无手,神便是手”的感觉;
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使神意、呼吸、动作三结合;
意到、气到、力到。
全身关节放松节节贯穿;
筋肉化僵为柔;
身体像是一个具有弹性的柔性浑圆体。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5: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练拳“身如气囊”的感觉:
  “身如气囊”意为行拳时身体如同一个充了气的大气球;
随着拳势的蓄发、
开合变化而胀缩鼓荡。
  蓄势时体内能量流由四梢向丹田回收;
身体有收缩感;
此过程称为“合”,属阴;
  发势时体内能量流从丹田向四梢扩散;
身体有膨胀感;
此过程称为“开”,属阳。
身体随着拳势蓄发变化产生连续的、有节律的胀缩感
就是“开合鼓荡”。
  身如气囊的胀缩感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棚劲”;
“开合鼓荡”就是体内棚劲充盈变化的结果。
  棚劲是刚柔相济的弹簧劲;
是具有球体感的膨胀劲;
是太极拳捋、挤、按、采、列、肘、靠等所有劲力的“母劲”;
因此太极拳又有“棚劲拳”之称。
  太极拳棚劲的鼓荡、充盈程度;
标志着习拳者功夫的深浅;
对技击和养生效果影响极大。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5:28: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练拳时“吸缩呼胀”的感觉:
  “吸缩呼胀”是身体“开合鼓荡”与拳势呼吸相配合的感觉。
  “吸缩呼胀”的感觉是:蓄势时,随着吸气内气由四梢向丹田汇聚,
身体产生收缩感;
发势时,随着呼气内气从丹田向四梢扩散,
身体产生膨胀感。
  拳势呼吸很好地顺应了拳势的蓄发变化;
是太极拳运动最合理、最自然的呼吸方式。
当你在行拳中有了“吸缩呼胀”的感觉时;
说明你的呼吸已经融入到身体的开合鼓荡之中;
开合趁着呼吸,呼吸促使鼓荡;
形息互引,形气合一。
这时你就掌握了拳势呼吸的奥妙。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5:35:0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练拳时“手指胀缩”、“掌心吸放”的感觉:
  “手指胀缩”、“掌心吸放;是身体开合鼓荡“形于手指”的感觉。
  既然是“身如气囊”;
手掌作为气囊的一部分;
自然会随着身体一起胀缩鼓荡。
  蓄势时,随着吸气掌心微微内凹,劳宫穴内含;
手指有被气抽向丹田而收缩变细的感觉;
  发势时,随着呼气掌心微微外凸,劳宫穴外放;
手指有丹田向外充气而膨胀变粗的感觉。
  手掌心随着拳势蓄发开合所形成的这种凹凸吸放变化;
类似吸盘吸放的感觉;
这就是太极拳常说的“粘黏”劲。
推掌时掌心有外凸之意;
收掌时手心有内凹之意;
以此体会太极拳的“粘黏”劲。
手掌是身体感觉最为敏感的部位;
故有“太极功夫手上看”的说法;
有一天你在行拳时随着拳势蓄发变化手掌出现了胀缩、吸放的感觉;
恭喜你已经踏进了太极拳之门。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5: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练拳时“口内生津”的感觉:
  “口内生津”是行拳过程中口内唾液津津不断。
练后有甜液生于口中,便是练之得法处;假如练后口中没有甜液发现,这便是练之不得法;
心神未静下来;
练太极拳应当是一个享受太极拳的过程;
而不是拿太极拳来折腾自己;
行拳时口内生津便是身心舒泰的一个标识。
太极拳练得是否得法;
验证的方法很简单;
就是一套拳练下来看看口内是否甜液津津;
身心是否舒适畅快。
太极拳的道理千条万绪;
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
一身舒适为万法宗。


 楼主| 发表于 2017-8-25 15:4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练拳“天人合一”的感觉:
  “天人合一”是习练太极拳的最高境界;指行拳时将自己的身心融入天地之间;
在与大自然进行沟通和互动中获得快乐和升华。
天地为一大太极;
人体为一小太极;
行拳时将自己的小太极融入到天地的大太极之中;
做到“天人一气”和“天人一理”;
便可进入天人合一的境界。
  现代物理学认为宇宙万事万物都是能量存在的不同形式;
能量的聚散变化决定着事物的变化与归属。
前辈们将能量流的汇聚称为“阴”;
将能量流的发散称为“阳”;
所以天地大太极就是宇宙间能量“阴聚阳散”的表现。
太极拳由蓄、发两种拳势互变而成;
蓄势时人体能量由四梢向丹田汇聚,为合属阴;
静之则合!
发势时人体能量由丹田向四梢发散,为开属阳;
动之则分!
所以人体小太极是人体能量“阴聚阳散”的表现。
  因此行拳时人体通过能量流的“阴聚阳散” 产生开合鼓荡;
使个人的拳势与大自然的气势相合;
从而实现“天人合一(能量流)”
和“天人一理(阴聚阳散)”。
你进入了天人合一的佳境;
就能从中得到自我陶醉和升华。

QQ|平台简介|联系方式|太极教学|太极用品|传承谱系| 创始人刘洪奇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