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gchen12
发表于 2010-1-13 09:52:03
请孙门人看看陈微明如何说
陈微明在《太极拳术》一书中这样写道:“丁已秋,访得杨露禅先生之孙澄甫,不介往见。问曰:人言太极杨氏最精,而弗转传人,然乎不乎澄甫先生笑日:非不传人,愿得其人而传也。吾祖受之河南陈氏,今将归之陈,君如好之,吾不秘惜。”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1-13 10:50:32
有些记载和事实出入不少,杨澄甫就说他曾和其祖促膝长谈,但考其生卒,显然是不能实现的。
songchen12
发表于 2010-1-13 14:37:40
孙门人不是说,陈微明没说此话吗。书是陈微明写的。由不得人不信。这也驳斥了孙门人的胡说,陈微明评价;杨澄甫的功夫不如孙禄堂。<br />“和其祖促膝长谈”应不是虚的。考其生卒,只是考也。只能是个大概。太极拳的源流,才区区几百年,就搞不清楚。所以,自己最清楚自己家里的事。按一般算,祖孙俩见面是很平常的事。过去的一代,若以二十岁算。杨露禅有这个孙子,也就才六十多点。何况那时是以十六---十八为一代。我们单位就有一个四十一岁时,就有了孙子。所以,考其生卒,不如学点常识。也就明白人家,说的不是假话了。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1-14 08:52:26
杨露禅(1799—1872年),<br />杨健侯生于清道光十二年(公元一八四二年),卒于民国六年(公元一九一七年)。<br />杨澄甫,字兆清,1883年生于北京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1-14 08:54:29
杨澄甫《太极拳体用全书.自序》:<a href="http://bbs.taiji.net.cn/forum18/thread-13789-1-1.aspx" target="_blank">http://bbs.taiji.net.cn/forum18/thread-13789-1-1.aspx</a>
songchen12
发表于 2010-1-14 09:51:27
按上所述,杨露禅是四十三有的杨班侯。杨班侯是四十一有的杨澄甫。二十结婚,二十一年才有的三子。看看现下农村那些兄弟们多的。几年一个?。
虎老雄风
发表于 2010-1-14 13:24:01
“不介往见”——陈是在没有通过任何人的介绍的情况下拜访的杨澄甫。<br />“人言太极杨氏最精”——听有人言------,结果经过与杨澄甫接触,两年后陈微明认为:“式简意精,无过于形意。”(《形意拳学》序)陈微明认为还是孙先生传下的形意拳,其意最精!
songchen12
发表于 2010-1-14 14:39:49
你把前面的一句话给忘了;“丁已秋,访得杨露禅先生之孙澄甫“,这句话怎么讲?。练着形意,打听到太极拳好,”人言太极,杨氏最精“。而”不介往见“。背着孙禄堂而去的。此时,孙禄堂已跟郝为真学太极拳已三年了。【孙禄堂与1913年跟郝为真学太极拳的】。可知,孙禄堂的太极拳不入门。不然怎会不介而往呢。<br />式简意精的意,并不是太极拳中的那个意。而是”式子简单,用法明了。任何人一学就会。可知,陈微明的形意练的还是不错的。不然,是不会得出形意拳“式子简单,用法明了”的概念来的。
虎老雄风
发表于 2010-1-14 23:56:44
陈微明写的明白,因为陈微明自己的基础差,练不了孙氏拳,所以改练杨氏拳.
songchen12
发表于 2010-1-15 10:25:30
基础差,陈微明在上海开武馆时,孙存周怎么说;“你这一教,你师父的儿子就没饭吃了”。明摆着,陈微明的形意,八卦功夫是很有功底的,要比孙存周强。要不然,陈微明怎么知道形意拳;“式简意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