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1-29 09:25:53
八角笼里的决斗<br /><br /> 夜幕降临,决斗时刻终于到来。八角笼里,浑身肌肉的选手们披着毛巾,一对一对出场。<br /><br /> 拳打脚踢、冲撞、扭打,鲜血迸发、汗水横飞,胳膊和腿被反向扭曲着,眼睛被紧紧按住的家伙已经近乎窒息,对方又扇来一记重重的铁掌,裁判大叔一声高喊叫停了比赛。<br /><br /> 其中一场比赛是“恶龙”与“将军”之争。<br /><br /> 31岁的“恶龙”汀田龙太来自日本,是上届卫冕冠军。他的对手是28岁的巴西“将军”毛里西亚,这个曾经的Pride终极格斗王者,打败过“冰人”,也所向披靡过,但比起汀田显然已经过气了。<br /><br /> 在赛前的数次记者会上,坐在蒲团上的“恶龙”和“将军”都显得格外绅士。怀特对媒体说,他们毋庸置疑都是最顶级的格斗手,他们之间的较量将是一场真正的战斗。事实上,这场战斗的最大赢家,还是怀特。<br /><br /> 比赛共分5局,每局5分钟。<br /><br /> 铃铛一响,毛里西亚就开始进攻,向着汀田龙太大腿内侧和外侧不断猛击。汀田在尽力防御,但在使出“无影腿”的秘密武器前,他显然难以抵挡对手一记记的铁拳攻势。比赛接近尾声的时候,汀田的嘴唇已经爆裂出血,随后可能需要缝针。<br /><br /> 然而宣布比赛结果时,汀田却以3-2出乎意料地成为了胜者,那条镶嵌14磅纯银、24克拉黄金圆盘的冠军腰带,还将戴在他身上。<br /><br /> 怀特拿着25万美元去找毛里西亚,在休息室中的毛里西亚看到老板来了,羞愧地低下头。怀特把钱塞到毛里西亚手里,指着厚厚的一打说,“这才是你真正的价值。”<br /><br /> 毛里西亚的经纪人翻译给他听,他用浓重的英文口音回答道“谢谢你,非常感谢”。怀特又说,已经交过税了,这些钱可以全都拿走。“我多给了你10万,希望能让你感觉稍微好一点,虽然我知道这并不能改变什么。”<br /><br /> “想重赛么?”怀特问。这一次,不需要翻译。他们击掌并拥抱在一起,彼此给了对方后背一拳。<br /><br /> 只要汀田同意,毛里西亚愿意重赛。他又用英文说“十分感谢”,这一次,是发自内心的。<br /><br /> “恶龙”和“将军”的重赛原本定于1月2日在拉斯维加斯进行,但由于汀田的手在做过手术后需要疗养,比赛推迟到5月1日进行。<br /><br /> UFC进军中国 <br /> 虽然已经云集巴西、加拿大、日本等全世界的顶级选手,怀特的“格斗王国”显然还要走得更远。他说:“我相信混合格斗会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运动。虽然大家像8年前那样叫我疯子,但我预测,用不了几年,我们就会超过美国橄榄球大联盟,超过世界杯。”<br /><br /> 今年初,UFC母公司Zuffa将10%的股权卖给FLASH公司,怀特将其称为“完美的战略合作伙伴”。他说,过去9年中一直有许多人尝试收购、投资、让UFC上市以及结为合作关系。“我们现在接受FLASH的投资,因为我们热爱这项运动,我们深爱UFC,我们也拥有这种全球性眼光,将UFC推广到全世界更多地方。FLASH可以帮我们更快实现这个目标。”<br /><br /> 怀特还对今年在阿布扎比举办一次终极格斗赛充满期待。<br /><br /> 越过中东,UFC还走进了中国。去年6月,UFC与内蒙古卫视达成协议,后者每月将翻译播出16小时的UFC节目,包括《终极格斗真人秀》、《UFC赛后精选重放》以及《UFC选手纪录》。怀特对这个拥有8000万观众的中国电视台很感兴趣,日后在中国设立付费电视,为中国粉丝直播UFC比赛,也并非天方夜谭。<br /><br /> 怀特是UFC的灵魂,很多人都说,UFC没有怀特就没法生存下去。<br /><br /> “我不这样认为,我并不把UFC看做自己的孩子,其他人谁都不能碰。UFC是一个品牌,像微软、麦当劳和其他品牌一样。我会在UFC待很久,尽我的职责,但很久不是永远。UFC不是某个人就能主宰的,包括我在内,它是更博大的东西。”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1-29 09:26:18
中国功夫:中看不中用? <br /> 自从电影《少林寺》之后,已经沉寂了多年的中国武术似乎重新被发现了一样—然后就成了一门生意,一直到最近少林寺的变相上市而达到了某种高潮。到底中国武术是否具有那种传说中的能力与神奇,在现代世界格斗技术当中,中国武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br /><br /> 中国武术被许多人当成文化来观察。既然是“文化”,要对其进行批判就成了一件很困难的事。这其中包含的倒未必是对于武术本身的热爱,而是对于传统文化的温情脉脉,正好我们这里是文明古国,各种传统文化多少确实具有自己独特的价值。随着这些年国力的提高以及因为近现代史上所受的屈辱,对待传统文化的温情当中,更多的掺合了一些其他因素,以至于不能说传统文化的坏话。<br /><br /> 其他传统文化也就罢了,毕竟文无第一,即使可以论战一番,那也不是一天两天、或者十本八本书能说明白的。但武术是一种格斗术,是骡子是马拉上擂台就能见端倪。不过,武术这件事上,本规律并未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一方面,我们的散打运动员在国内举行的、规则进行了磨合改良的擂台比赛当中,几乎是所向披靡;但另外一方面,国内很少报道的K1之类的规则有限或者基本没有规则的比赛上,几乎见不到中国高手的身影。这就使得对于武术这种格斗术在现代世界格斗术中的地位辩论,多少有些鸡同鸭讲。<br /><br /> 除了这方面的因素之外,中国武术本身所具有的神秘性与仪式感造成了两种传说:第一,高手在民间;第二,高手并不喜欢出手,从而造成了目前那种不能算真正武术的散打称雄的局面。这个逻辑其实是那种无法证伪的东西,毕竟不能把每个人都拉到台子上搞个测试,即使把武术的技击性逼到台角,还有一个“练武是为了修身”等在那里。<br /><br /> 那么,到底中国武术是否具有那种传说中的能力与神奇,在现代世界格斗技术当中,中国武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位置?<br /><br /> 笔者读书不成而学剑,二十余年前列入某内家拳的门墙,后又学习过一些截拳道之类的现代格斗技术,现在虽然以文字为主业,并未忘情于武术,古董收藏方面也以东亚古董兵器为专业。就本人所见,抛砖引玉一番。<br /><br /> 武术的舞术化 <br /> 一直以来,那种说武术根本就是“舞术”的论调似乎有一定市场,就目前来看,传统武术确实有体操化、舞蹈化的倾向,而且目前的武术比赛除了散打之外,其他比赛对抗性非常弱,武林大会的各门派门内对练被戏称为“推胸比赛”,前两个字要是换一个位置,恐怕就是黑色幽默了。<br /><br /> 从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可以推知,武术的本来面目必然不是这样。在冷兵器时代,习武是为了上阵打仗与保镖护院,花架子是会被淘汰掉的。古朴的传统武术并无很多腾跃、翻滚的动作,实际上格斗当中一拳一脚就是为了解决战斗,缠斗搂抱其实是习武者的大忌。<br /><br /> 但进入现当代社会以来,尤其是1949年之后,武术表演的性质更多起来。这种表演性一直是存在的,来源基本有几个方面。<br /><br /> 首先,传统武术的修习者大致有几种人:一种是富家子弟,喜欢刀枪拳棒;一种是打算指身为业,将来可以以武讨口饭吃;第三种是当地民风剽悍,居民大多习武,强身抗暴;还有一种是出家人为了健身与修身,或者是为了行脚天下而习武。<br /><br /> 武术能成为一门生意,大概也得益于武术的这种表演性,且不说舞术化功夫的审美画面成就了中国功夫大片的庞大市场(但电影里的武术还是真实的武术吗),单就开馆生意而言,师父传授弟子的时候,并非都像武侠小说当中的门派一样,是免费进行传授,而是很多人开门收徒是为了生活。完全实战性质的功夫简单而有效,但实在是传授不了太多时间就会被人习得。套路动作越多、表演性质越强的话,自然也就能得到更大的利益。<br /><br /> 而门派传承也是具有表演性的一种基础,各个门派为了表现自己的独特性,并且增强同一师传的凝聚力、在行走江湖的时候不至于误伤自己人,都纷纷在自己的独有套路中加入很多近似于仪式性的招式,而这些招式在实际格斗当中未必能够真正应用。<br /><br /> 武术被改头换面成为一种表演性大幅度增强、实战性进一步削弱的体操类型的运动,这点从器械的变化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当代武术器械的变化是由于管制刀具等规定而引起的,以至于现在武术表演当中的器械几乎就是个笑话。长枪耍得花团锦簇,但枪杆则软如面条;大刀舞得虎虎生风,刀头却如一片铝箔乱晃。笔者收藏的古代兵器当中,并无这等货色在其中。那只是为了表演好看而预备的东西,与戏台上的家伙没有本质的区别。就拿现在普遍用于表演的中式牛尾刀来说,原本此刀型的刀头本身是有加厚的设置以增强其刺穿力,现在的样子别说穿刺力,切豆腐都费劲。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1-29 09:26:36
传统武术失去生存空间<br /><br /> 别说靠武术发财,在现实生活里,传统武术也未必能找到生存的空间。无论什么功夫,最终都要碰到一个养家糊口的问题,作为业余爱好而传习,其水平自然是可想而知。但以武吃饭的话,在现代社会当中应该说机会不会很多,是处于边缘的一群。即使是以武为业,更多的也是表演性质的职业,一样会失去武术原本格斗的意义。高额奖金的格斗比赛倒是足够养活一个专门的行业,但实际上这种机会比之成为武僧团的机会还要小,且风险极大。<br /><br />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很多功夫甚至没有了生存的空间。这里仅举一例:凳拐。这是利用当年随处可见的长凳为武器的一种功夫,听我师父曾经说过,以前每个习武之人都多少要学上几招的,以便于利用身边最常用的工具求生御敌。现在则基本不用了,长凳没了。不是说这路功夫已经失传,而是很多时候没有了用武之地。<br /><br /> 笔者曾经随手写过一些关于社会变迁与武术传承方面的感想:“从大的环境来说,现代竞技体育没有从中国发源,而冷兵器又被热兵器代替,中国的社会结构与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武术这东西由于与中国传统的巫、医、哲学相通,至少也是武术借鉴了其中的理论与实际的成分,所以在迅速变化的世界上,无法找到传承的人。这就像现在说到文科的学生,其古文的水平可能不如当年读过几年私塾的小朋友。无他,环境改变了。”<br /><br /> 除了这些外在因素外,这种社会的变革也已经深深改变了我们自己的生存结构。传统社会是一个变动缓慢、诱惑较少、交际需求不多的社会,而现代社会中,即使是农村的生活节奏与生存要求,也远远高于或快于传统社会。认真学习传统武术,成了一种效益过低的东西。社会形式的转型,在这里就显示了其改变人的最深层心理结构的力量。<br /><br /> 一个传统的技术,流传上有了顾忌、练习时也有顾忌、社会生活造成的生存压力也存在着,它能够怎样?传统武术弟子应该学习的东西,还有多少能够传授给下一代的徒弟们?毒药的药方?点打穴位的方式?这些东西我自己都从来没用过,我也怕使用它们,而且也不敢告诉别人,免得被不知深浅的人去应用。<br /><br /> 无可否认,传统武术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说起传统武术,其实我们说的就是那具尸体而已。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载体,它已经只剩下表演用的套路与一些对抗性训练明显不足的所谓“高手”。当一个社会日益规则化、快餐化的时候,作为一个生存状态整体的传统武术,是无法对抗这个时代的。<br /><br /> 虚骄的神话 <br /> 但也并非所有传统格斗技术都没有焕发青春。以日本柔道为基础而创制出的巴西柔术这些年在世界格斗技术中大放异彩,这就是创新与吸收的一例。同时,针对巴西柔术的技术也在研发当中,双方促进之下,这种地面格斗技术与时俱进地在发展当中。<br /><br /> 而反观中国武术,除了找各种理由保持其神秘性之余,都并未真正打算改变过自身。在一个全新的社会当中,不但没有重新审视自身存在的弱点,反而因为文化的关系更加保守,用很多并不存在的神奇例子作为虚骄的证明,正如一个破落户的子弟总是夸耀自己祖先曾经如何阔过。<br /><br /> 所以,中国武术的神话是曾经或者现在还是天下第一的格斗术,高手还是存在的,他们在荒郊野外或者大隐于市当中传承中国武术的精髓。但现实就是传说中的高手从来没有出现过,出现过的都过不了中国散打这一关,因为没有系统的训练、或者说那个训练系统是低效与不合格的,无论是抗击打能力还是实战经验。<br /><br /> 中国武术在目前世界上的传播与位置大概相当于书法,文化牌位的意义大于实际的意义、表演性大于实用性,能唬住倾倒于神秘文化的各路人马,实战上大致练上数年,能够战胜一般没经过格斗训练的人—这人还最好别是那种街头斗殴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