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izhen 发表于 2010-3-16 05:10:42

“郭永福是陈奏庭徒孙陈正如的弟子”之说,又是一造假? 颜紫元

请问斑竹,陈立清关于“郭永福是陈奏庭徒孙陈正如的弟子”之说,有何证据?郭是博爱人,学于千载道人,怎么成了陈正如的弟子了那???

洪洞移民 发表于 2010-3-16 09:14:24

郭是博爱人,学于千载道人,又有何据呢?

songchen12 发表于 2010-3-16 14:18:13

钱惹得啊

kusanagi18 发表于 2010-3-16 18:51:55

好几年了,松陈兄还是那么威武啊

weizhen 发表于 2010-3-17 06:40:54

在那位博爱地名办的魏美智文章中写有,说郭永福是博爱“七坎方村人”等,并称曾去该村调查。本人未去过,只是觉得魏的发现符合逻辑,尽管我揭露了他参与李自奇碑刻造,但要反对他这一点很困难,因为对一个造假者来说,必须有利可图才会造假,他们也不是闲着没事干的。可造假说《郭永福是博爱“七坎方村人”等》似乎对他根本无利可图,这也是算他在地名办那些年除了浪费纳税人的钱外,所做了件为数不多的实事。再者,郭永福所传的洪洞通背内容体系完整庞大包括不少通背地趟拳,而陈家沟陈鑫及其父辈抄录的“家传拳谱”(和有禄先生书中有影印件)中,除一小部分王堡枪谱外,余全部都是通背拳(奇怪,一个“太极”字眼都不见),但远不如洪洞通背拳谱完整,但陈家沟的通背内容洪洞通背中都有,说明陈奏庭在千载寺所学的通背还不如郭永福学的全。第三,从乾隆年间王安民的王堡枪谱跋中可知,千载寺道人在乾隆年间还练十三势软手、通背拳、董秉乾的六合枪等,而蒋容樵书中的乾隆太极歌诀七首也应是来自千载寺。所以乾隆年间的千载寺道人武术还很活跃,乾隆年间离千载寺不远的郭永福(博爱“七坎方村人”)不可能舍近求远地跑到陈家沟去学,况且乾隆年间陈家沟人已刻意回避或隐去与千载寺及唐村李氏姑表兄弟的关系,怎么会去教一个在千载寺旁的人?所以魏美智的调查还是可信的,而陈家沟的说法似无任何凭据。

weizhen 发表于 2010-3-19 05:19:36

请斑竹回复,谢谢

weizhen 发表于 2010-3-22 06:33:51

请斑竹回复,谢谢

weizhen 发表于 2010-3-22 07:23:49

据“焦作武术”一书载:现在的陈氏太极是陈有本与陈耕耘(陈长兴子)的改创(此架现被称老架),后又经陈发科等进一步改创(此架现被称新架一路),及柔化通背拳中的炮拳而成陈氏二路而成现在的陈氏太极。这个说法对吗?<br /><br />据唐村康熙年间李氏家谱记载陈奏庭与姑表兄弟李仲、李信都曾在千载寺拜师学艺,学十三势软手、通背拳、春秋刀等。陈奏庭曾以十三势软手的原则改创四路通背拳(一、二路通背行拳、一路通背二十四势、一路通背太祖下南唐)而称太极功(笔者按:即唐豪三十年代在陈家沟所见谱上记载的五套十三势的后四套,所记载的头套,看来就是陈有本、陈耕耘改编的现称陈氏老架了。)<br /><br />据笔者研究,通背拳始祖董成在张文魁传白玉峰五拳、郭万清传李叟所传“太祖”红拳的基础上创通背拳,晚年与十三势软手传人王氏七世祖王宗岳(公悦)交流,并以十三势原则改创其通背108势长拳,并传给许守禄而传至今。故将通背拳以十三势软手原则柔化通背拳早在董成老祖就开始,并不始自陈奏庭、或陈发科。而陈有本、陈耕耘更是将陈奏庭学来的通背拳掺合到原道家传十三势软手中,并以被通背拳称为灵魂的“缠”字,作为陈氏太极的灵魂,故与陈长兴传给杨禄禅的道家原传十三势软手不同了,而入清后陈奏庭又随王宗岳另一弟子蒋发深造道家原传十三势(详见笔者“太极拳史,真相大白”)<br /><br />那么,可以不可以说:现在的陈氏太极是“通背太极”或“太极通背”,非原传太极十三势?

耄耋 发表于 2010-3-23 08:58:13

<div class="maxcode-quote">
在那位博爱地名办的魏美智文章中写有,说郭永福是博爱“七坎方村人”等,并称曾去该村调查。本人未去过,只是觉得魏的发现符合逻辑,尽管我揭露了他参与李自奇碑刻造,但要反对他这一点很困难,因为对一个造假者来说,必须有利可图才会造假,他们也不是闲着没事干的。可造假说《郭永福是博爱“七坎方村人”等》似乎对他根本无利可图,这也是算他在地名办那些年除了浪费纳税人的钱外,所做了件为数不多的实事。再者,郭永福所传的洪洞通背内容体系完整庞大包括不少通背地趟拳,而陈家沟陈鑫及其父辈抄录的“家传拳谱”(和有禄先生书中有影印件)中,除一小部分王堡枪谱外,余全部都是通背拳(奇怪,一个“太极”字眼都不见),但远不如洪洞通背拳谱完整,但陈家沟的通背内容洪洞通背中都有,说明陈奏庭在千载寺所学的通背还不如郭永福学的全。第三,从乾隆年间王安民的王堡枪谱跋中可知,千载寺道人在乾隆年间还练十三势软手、通背拳、董秉乾的六合枪等,而蒋容樵书中的乾隆太极歌诀七首也应是来自千载寺。所以乾隆年间的千载寺道人武术还很活跃,乾隆年间离千载寺不远的郭永福(博爱“七坎方村人”)不可能舍近求远地跑到陈家沟去学,况且乾隆年间陈家沟人已刻意回避或隐去与千载寺及唐村李氏姑表兄弟的关系,怎么会去教一个在千载寺旁的人?所以魏美智的调查还是可信的,而陈家沟的说法似无任何凭据。<div style="text-align:right;">-- by 会员 <u>weizhen</u> (2010-3-17 6:40:54)<br /></div><br />
</div>
<br />颜紫元尽在胡说八道。李自奇墓碑河南省文物局早有鉴定结论,何有造假之说?所谓造假只是你的诬陷之词。我一个退休干部与李嘉诚有何利益关系?你反对陈家沟和陈式太极拳是一贯的,为何拉我垫背?我的那篇文章中有郭永福是博爱七坎方村人?我去陈家沟多次考察过,陈家无论为文习武,都是很正派的人,没有那个窃过你颜紫元家的姑,盗过你颜紫元家的嫂,不要用对之刻骨仇恨的言辞去挑衅他们。拳史研究可以有争论,但是,不要恶意去攻击哪门哪派。更不要无中生有。

weizhen 发表于 2010-3-23 12:01:27

魏美智为了达到反对本人的目的,居然否认自己的文章,那篇文章还在千载寺网页上。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郭永福是陈奏庭徒孙陈正如的弟子”之说,又是一造假? 颜紫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