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 发表于 2010-4-21 09:41:32

颜紫元,让我这个外行給你上几课。<br />1.抖圈的不是王堡枪。王堡枪是利用手的阴阳转换进行攻防的。你那里用手臂抖大圈是什么王堡枪?枪用正锋取其窄,王堡枪尚意不尚力,你拿出吃奶的力去抖圈,等你抖完大圈,对方早已将你刺死了。<br />2.王堡枪身法以低为主,你那里身子鼓来荡去,步伐如履薄冰,搞的是什么家伙?那是耍枪还是装神弄鬼?<br />3.王堡枪无论是哪种枪法,都要求后手不离腰,你那里两臂高举,算的是那门子的枪?还在焦作地区如何如何让呢,狗屁!你那三脚猫枪法连我这个外行就可以跳出你的毛病,别说内行了。<br />说到王景略,他可多次亲口对我说,我对王堡枪法和理论的理解,令很多号称内行的人汗颜。你也在汗颜之列。

weizhen 发表于 2010-4-22 07:24:37

老魏,你这老儿真能白天梦呓!你一枪不会,而王景略老先生只会十几路中的一路,连长打、小枪、。。。。。都没见过,居然也来谈枪,笑煞人了。你知道啥叫“出门枪威风杀气”、啥叫“崩如虎星,缠如龙星”吗?啥叫“行阴阳二气”吗?还“王堡枪尚意不尚力”,任何拳械都讲刚柔,你这武盲,真有滑稽天才!<br />枪你就不用谈了,就是王景略老先生也只会第一路基本功,后来十几路中的精彩及千变万化,他过去没见过,将来也不一定能见着。而一路基本功看来也未下过功夫,不然第一路中的第五回“鸡子出林”中的“背腾”、第七回中的“坚拿截砍”中的拧腰横背之背崩等咋会“尚意不尚力”那?王景略老先生来谈枪还勉强能凑活,你这武盲就免了,王老先生说“你对王堡枪法和理论的理解,令很多号称内行的人汗颜”,那是戏弄你玩,你居然当真,看来阿Q也要拜你为师啊!哈哈哈<br /><br />还是说些你能回答的:<br />十三势论为太极群经之首,而李元春文武双全,比起你这武盲、读书时期又是在打砸抢文革中渡过的老朽,不知强上千百倍了,他在李氏家谱序中,详细记载了他祖、父辈的著作,就是没说“十三势论”是其祖、父辈的作品,难道他是白痴,情愿化大笔墨详细记载远不如“十三势论”重要的作品,而不记载群经之首的“十三势论”是其祖、父辈作品???? 还是你是白痴,看不明白这里头的道理?或者你白痴到以为在那个环境里造假不需要逻辑或智商???

耄耋 发表于 2010-4-22 08:30:47

颜紫元,王景略会的不多,这确是实情。但是,会的人大有人在。有人问过你的师傅,王堡枪后面的枪法,他对提问却一脸茫然。这说明他会的很有限。你这人一贯是像鸵鸟一样,头钻在沙丘里,就觉得世界就你的屁股那么大。你见了李政府一人,就觉得王堡枪就李正府一人会玩,你也不动脑筋想一想,吴华林只教会他们十六缠,王三其在他家住了一个月,就把枪法都传给他了?如果是那样,王堡枪岂非一文不值了?你学了一年多,学的狗屁不是。身法鼓荡,脚步虚踩,双手离身,不会翻腕,只会兜圈,哪门子枪也不是。<br />李元春是何人?难道李家也有红楼梦吗?一个连人名也记不住的人妄谈历史,真是滑天下大稽!

weizhen 发表于 2010-4-22 16:53:55

老魏,你的“有人问过你的师傅,王堡枪后面的枪法,他对提问却一脸茫然。”中那个人又是你意淫的吧,如果存在,你早就把他名字抖出来了。当初李立炳要向李正府宗师学,被告知年纪太大,学不成了。至于你其他谎言,看看李正府宗师序就可知你的惯技。你还是回答一下你与李元善,谁是白痴吧,不过王老先生几次对我讲“魏美智,啥也不会,还要装专家,我逗逗他玩,他还当真”,老人也知你是阿Q啊。。。<br /><br /> &nbsp; &nbsp; &nbsp; &nbsp;董氏六合枪序<br /><br /> <br /><br /> &nbsp;董氏六合枪,又称“王堡枪”,为明末道人董老先师讳秉乾所创传。据谱载,董老先师乃怀庆府武陟小董人,生于明万历庚辰年,寿九十有九,逝后葬于怀庆府河内千载寺旁之道士坟茔。<br /><br /> <br /><br /> &nbsp;老先师曾南游湖北荆门,后自北之太行山而来,隐身于千载寺之道观太极宫。曾传河内唐村李仲、李信及温县陈沟陈奏挺三姑表兄弟十三势软手、通背拳,又传河内王堡王公仲锦先师六合神枪。<br /><br /> <br /><br /> &nbsp; 董氏六合枪数传后至清乾隆年间王堡王先师讳安民公,安民公传孙王先师讳景苍公,景苍公与族兄霖苍公曾赴京传清道光皇帝。景苍公又传子王公讳万选,万选公传河内西庄吴先师讳华林,华林公于清同治年间传怀庆府修武县上白作李公讳隆延、李公讳克富,隆延公即吾亲祖父。<br /><br /> <br /><br /> &nbsp; 余李氏先祖乃明初山西洪洞移民,叔伯兄弟共五人移离祖居,一落户于河内唐村,一落户于河内李洼村,一过黄河落户于巩义,一远赴安徽,另一落户于河内柏山。余先祖即柏山一支,而此支一世祖半道染疾身亡,由余一世祖母携三子入居柏山,后二世祖兄弟三人又各分开,一迁清化城(河内县城),一迁杨中道村,余二世祖则留居柏山村。<br /><br /> <br /><br /> &nbsp; 柏山村一支至余七世祖,又迁出四支,一赴沁阳王召村,一去河内黄岭,一迁修武县上白作,一支仍留柏山。余即明嘉靖万历年间迁上白作一支之李氏子孙,迁上白作一支,过了四、五代,又有一支迁李封村。自明初一世祖至余已十七世,家谱至今尚存,而村中已有李氏二十二、三世孙矣。<br /><br /> <br /><br /> &nbsp; 余父辈伯、仲、昆亲兄弟三人,余伯父早亡,叔父受命专攻文,而余父专习枪。余父李讳维彬,排行老二,聪敏灵慧,自幼刻苦练枪,枪法绝伦。十八岁时在一次械斗中,以一杆枪同时缠翻十八根枪杆,惊散数倍于我之众,保护了家乡,并一举成名。后曾于孔村传武术成手枪法,并曾受聘于冯玉祥将军部队任武术教官。<br /><br /> <br /><br /> &nbsp; 在清朝末年,博爱王堡王三岐老师前来上白作李家走访王堡枪传流情况,余父热情接待王老师来吾家传授枪艺,了解情况。王三岐老师给吾父招打十六回缠捉棍,练到十五回脑后取宝,吾父一枪翻把王三岐老师头上的帽翻到地上,王老师急忙讲:功夫练成这样程度,是很难的,是要流很多汗、吃很大苦的。<br /><br /> <br /><br /> <br /><br /> &nbsp; 董老先师之枪法以里三合、外三合之六合,而名之为六合枪,演习时,时时不离此六合之身法及劲意。此枪讲阴阳二气,秀如伏猫,长如纵虎,藏头伏尾号胁肩,藏脉伏头,伏头藏豚,斜正身,弓马步,每动必以身法劲,而非胳膊之劲。前臂为豆角弯肘,前手不出尖,后手肘不离肋,三尖相照。既要虚实闪设,又有威风杀气,气发哈咦二声,讲心动眼合、身到步落,脚落手合,内外一时俱到,即一动无有不动,一到无有不到。此枪无门,当地流传有“陈沟拳尽圈,王堡枪无门”之语,又有“枪挑黄河两岸”及“枪扎南北二京”之美誉。<br /><br /> <br /><br /> &nbsp; &nbsp;此枪原传十二路,分别为:缠捉棍十六回,长打十二回,小枪十二回,小使手三十六回(择要十六回),大使手十二回,大枪歌十二合(每合文各有数回,最后三合为马上三合),盖枪十回,滴水枪八回,斜穿枪六回,十情法十回,十上法十回,接枪十二回,而每回又有数招与十余招不等。<br /><br /> <br /><br /> &nbsp; &nbsp;吴先师讳华林又曾综合则要十四回。至于“王樵捆柴”则为一法,“神枪八法”只是神枪之辩,今人以为是二路枪法,误矣!<br /><br /> <br /><br /> &nbsp; 余先人除上述十二路原传董氏六合枪即王堡枪,并吴先师之综合择要枪法外全部学完,另创有“富棍十六回”。盖上述枪法均为二人定式盘枪之套法,而“富棍”则为散扎,无定型套路,只有每回定式之开始。每回招数往返次数如遊场之交手比枪,全无定数,唯凭当场之情形。余先人另传有董先师之六合刀,然主练枪。<br /><br /> <br /><br /> &nbsp; 据载此枪乾隆年间曾传陈沟,又有黄河南岸苌乃周来王堡学枪,清末太极忽雷架创始人李景彦及陈沟陈同等俱曾在王堡学枪,而王堡先师们也曾在怀庆府各地传授枪法,然迄今为止所有传承之地,唯吾上白作李家仍能保持枪法原貌。<br /><br /> <br /><br /> &nbsp; &nbsp;家严维彬公生于1885年,卒于1957年,余为独子。家严虽中年得子,爱余深切,然于枪术,则督教甚严。余自幼习枪,迄今已近七十年,仍每日必练,未曾稍懈。一则为强身延年,二则唯恐怠懈而遗忘。如今热兵登峰,此冷兵之遗技,百无一是,然于强身自卫,其功尤在。余父偿言:何为捶?丢枪即为捶。<br /><br /> <br /><br /> &nbsp; &nbsp;而于文化之研究,此枪价值似尤甚焉。余徒子颜紫元早年曾另随名师习原传十三势软手、心意六合拳、阴阳八盘掌,而软十三、心意捶之身法、步法等,无不与董老先师之六合枪相契合。尤其是心意六合拳,诸多招式亦无不源自此枪,而此枪较之则更为完整原始。故紫元徒子据此及心意六合门残存之原传枪法招式等,断言心意六合拳鼻祖姬公龙峰先生,亦为董老先师入居太极宫之前,即于北之太行山修练时之传徒,姬氏后化枪为捶,开创心意六合拳。<br /><br /> <br /><br /> &nbsp; 余曾传董老先师枪法予村中及博爱义沟赵庄年轻人,然得余之真传者,唯太江、太海二子、本家孙国战、族侄太喜、及爱徒紫元。紫元徒子虽于年半前始从余习枪,后又请余至其家中长住半年,早晚分二时督教传授,因其有坚实之武术根基,悟性超凡,肯下苦功,故进步亦非常人能所及。<br /><br /> <br /><br /> &nbsp;董老先师之六合神枪,历经数百年,真传一线未断,如今后续有人,老夫可告慰历代先师在天之灵矣。<br /><br /> <br /><br />河南省焦作市上白作七十七叟李正府谨誌 &nbsp; &nbsp;公元二零一零年四月二日于新西兰爱徒颜紫元之阆圃书屋

weizhen 发表于 2010-4-22 16:56:15

老魏,你的“有人问过你的师傅,王堡枪后面的枪法,他对提问却一脸茫然。”中那个人又是你意淫的吧,如果存在,你早就把他名字抖出来了。当初李立炳要向李正府宗师学,被告知年纪太大,学不成了。至于你其他谎言,看看李正府宗师序就可知你的惯技。你还是回答一下你与李元善,谁是白痴吧,不过王老先生几次对我讲“魏美智,啥也不会,还要装专家,我逗逗他玩,他还当真”,老人也知你是阿Q啊。。。

耄耋 发表于 2010-4-23 08:35:09

<div class="maxcode-quote">
老魏,你的“有人问过你的师傅,王堡枪后面的枪法,他对提问却一脸茫然。”中那个人又是你意淫的吧,如果存在,你早就把他名字抖出来了。当初李立炳要向李正府宗师学,被告知年纪太大,学不成了。至于你其他谎言,看看李正府宗师序就可知你的惯技。你还是回答一下你与李元善,谁是白痴吧,不过王老先生几次对我讲“魏美智,啥也不会,还要装专家,我逗逗他玩,他还当真”,老人也知你是阿Q啊。。。<div style="text-align:right;">-- by 会员 <u>weizhen</u> (2010-4-22 16:56:15)</div><br />
</div>
<br />颜紫元,怎么?李元春哪里去了?又成了李元善了吗?李立炳说学枪这句话的时候,已经快六十岁了,他会去学枪?他不过是煽惑一下李正府罢了。李正府的序言是你捉笔让李正府抄了一下吧?里面的语言全是你的,你如果让李正府写序,为什么不让他回焦作之后再写?恐怕到那时候他写的序言就不是这个样子了。由此可知,你的所谓马岳梁给你的信,是否也是在你的书斋里写的?你的无耻嘴脸也在这个序里暴漏的无疑了。太丑恶!太令人恶心了!为了出名,你的伎俩也太卑鄙了!

weizhen 发表于 2010-4-23 08:55:58

魏老儿,李元春是李元善的笔误,我的秘书没看清,打错了,这很正常。只是你这老儿死不肯回答你两谁是白痴,怎么也害羞起来了,不像你啊。<br />李正府宗师的序自然是李师要让我上视频时李师亲笔所写,李师还在新西兰,视频上要用,自然不能回焦作写。马岳梁宗师之信是宗师自上海寄来的。大概只有你这武盲才会逼唐村李氏、王堡王氏按你这纯外行的乡鄙小官员的话说吧。<br />你傻了?怎么不把“比李正府宗师枪练得更好的”,举一例出来???

weizhen 发表于 2010-4-23 13:51:57

师爷李维彬故事:<br />修武县孔村有兄弟二人酷爱武技,前后请了四位老师至家中传授武艺,后又曾请了几位老师,皆因比试时均不敌此二人而离去。某日同县上白作村的一位李代夫在孔村行医,得知情况后就对二位武术成手说,我给你们请一位老师,定能让你们学到更强的本领,二位闻言十分欣喜,表示感谢,但心存疑惑,心想,请来了好几位老师都不如我们,难道这位会中?<br />李代夫回到村中遂向师爷李维琳说起此事。李师爷爽快地答应了。某日便同李代夫一同去了孔村。<br />孔村兄弟俩也不含糊,将先前一些被打败的老师情况叙述了一遍。师爷明白其意,便说:你们是成手,咱们先试试手再说话。其中一位便取来一把关公大刀说:李师傅,您看我分头刀劈来,您咋破?李师爷答道:我不用枪,就用空手,你不管分头刀、横劈、竖劈,随便来吧。<br />于是孔村武士便猛然向李师爷用沉重的关刀分头劈来。<br />为了让对方体验练枪的雄浑内力,李师爷也不闪让,竟秀身直进,双手接住劈来的大刀柄,横身一拧,反将刀背横砍在武士后脑上,武士扑面而跌,栽在地上。<br />起身后兄弟俩对李师爷尊敬有加。李师爷也给他们讲丢枪为捶之道理,并开始传枪术。<br />前几年李正府宗师前往孔村访枪的传承情况,因六十多年来的历史原因,已无人练枪,但都记得有“李师傅枪非常厉害”之传说。

weizhen 发表于 2010-4-24 08:31:16

魏老儿,宗师李正府恩师回到焦作时,你去问一下不就清楚了吗?按王老的话讲:你是个啥也不会,却爱装专家的人。还是说些你能回答的:<br />十三势论为太极群经之首,而李元善文武双全,比起你这武盲、读书时期又是在打砸抢文革中渡过的老朽,不知强上千百倍了,他在李氏家谱序中,详细记载了他祖、父辈的著作,就是没说“十三势论”是其祖、父辈的作品,难道他是白痴,情愿化大笔墨详细记载远不如“十三势论”重要的作品,而不记载群经之首的“十三势论”是其祖、父辈作品???? 还是你是白痴,看不明白这里头的道理?或者你白痴到以为在那个环境里造假不需要逻辑或智商???

耄耋 发表于 2010-4-24 23:43:19

<div class="maxcode-quote">
魏老儿,宗师李正府恩师回到焦作时,你去问一下不就清楚了吗?按王老的话讲:你是个啥也不会,却爱装专家的人。还是说些你能回答的:<br />十三势论为太极群经之首,而李元善文武双全,比起你这武盲、读书时期又是在打砸抢文革中渡过的老朽,不知强上千百倍了,他在李氏家谱序中,详细记载了他祖、父辈的著作,就是没说“十三势论”是其祖、父辈的作品,难道他是白痴,情愿化大笔墨详细记载远不如“十三势论”重要的作品,而不记载群经之首的“十三势论”是其祖、父辈作品???? 还是你是白痴,看不明白这里头的道理?或者你白痴到以为在那个环境里造假不需要逻辑或智商???<div style="text-align:right;">-- by 会员 <u>weizhen</u> (2010-4-24 8:31:16)</div><br />
</div>
<br />颜紫元,我是个正直的人,不会拐弯抹角。王景略为什么那样说,他心里清楚,其中就里也有他的难言之隐。说起来话长了。这次王堡枪申报非物产文化遗产,他花了四五百元钱,让焦作的那个牛姓拳师给他写了个材料,把他写成王堡枪的枪法大师,是王堡枪的唯一传承人。他亲口给我说,王堡枪他会的最多,理论最精通。他是王仲锦的嫡传。并且把王氏的头门、三门的人都排除在王堡枪的传承人之外。材料写好后,在李立炳家让我和李立炳看,我当即说他:老王哥,这王堡枪申遗之后咱就不回王堡村了?他说:我今年七十多了,也活不了几年了,管他(后辈)们咋骂我里。他贪图的是王堡枪申遗成功后,国家每年可能给25万元补助。就枪法而论,他实在是会的不多,你不是说他只会一路枪法吗?可能你比我更清楚。牛拳师给他吹胡说,他与市文化局局长是熟人,不经过博爱县文化馆就可以申遗成功。结果,博爱县文化馆不给他上报材料,他的申遗就泡汤。这时候,他又来找我,让我给他写材料。往我家跑了几趟,最后,文化馆把它放到冷板凳上,又由王堡的另一个人出面,才把事情办成。王老先生利令智昏了。所以长发表昏昏然的言论。他给你说过我的话之后,我几次打电话,他都不敢接电话。说明他对他说过的话是不敢负责任的。<br />再说《十三势论》,用我们怀庆府的土话说,你就是咬住鸡娃(阴茎)打秋千不放松的人。《李氏家谱》没有记载,说明李元善对《十三势论》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差距,但是,并不能否认《十三势论》的存在。现存的李氏《太极拳谱》的四种版本中,就有三种有落款,你为什么咬住那一种版本没落款,否认其他呢?你连起码的常识就不懂。张三丰与太极拳没有什么关系,你究竟出于何种目的要凭空往张三丰头上挂个《十三势论》呢?不要把那些无赖的东西加进历史中去。不要再白费那些心思了。历史是不会承认你扥谬论的。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视频:李正府宗师与徒颜紫元医师之“董氏六合枪(王堡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