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hu
发表于 2002-3-22 22:37:00
以身领手,还是以手领身?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5_63.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 “一路是以身领手,二路是以手领身”,这种说法对吗?<p>因为我非常喜欢太极拳,所以读了很多关于太极拳的书,特别是陈氏太极拳的书,发现很多书中,甚至是一些当代名家,都讲过“传统陈氏太极拳一路主要是以身领手,二路炮锤主要是以手领身”,我专门就这个问题请教了师父陈瑜先生。<br> 师父答复的很明确,咱们这套拳全都是以身领手,内不动外不发,身不动,手不发,每个动作都是胸腰折叠,丹田内转为基础。没有以手领身的情况。“紧要处全在胸中腰间运化”,发劲必须走身法,发劲如果不靠胸腰作为发动机,不把全身的力量催上来,威力就大打折扣,就什么也没有。<br>我从师学拳时间不长,但是非常喜欢琢磨其中奥妙。大家都知道,我太师父陈照奎先生的擒拿是独步武林的,堪称武林一绝。难怪上海陈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在写怀念照奎宗师的文章里发出了无人可以完全继承照奎宗师擒拿法的感叹。只可惜我年纪轻,无缘一睹宗师风采,但是,我师父陈瑜先生的擒拿绝对不同于外边教授的擒拿。我总结一点就是:我师父的擒拿走的是身法,而外边教授的擒拿走的是手法。一个简单的动作,如果走身法,就可以将对方拿死,但仅仅靠着手法就无法完全实现,甚至还有可能被对手反拿。因此,自从我跟师父学拳后,接触到了师父的擒拿后,就认识到,电视台上教授的所谓擒拿或解脱简直是“小儿科”,真正的擒拿是将全身的劲催在一点,吃在对方身体上的一点,甚至一个手指上,或腕子关节的一点上。这个威力就大了,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小个子可以从容不迫的让200多斤的大个子蹲下。为什么师父用左手背放在一个大个子身上,右手垫着左手,发寸劲,可以将对手打透,一溜后滚翻向后飞出去,就是走的身法,光靠以手领身是无法实现的。我师父曾经和很多人试过,就伸给你一个食指,你随便撅,就是撅不倒,前些日子,有大块头,200多斤来找我师父,师父就伸给他一个食指,你两只手一起上,就是撅不倒。“大块头”百思不得其解,这实际就是用身法化去了对手全身加在我方手指上的力气,这种功夫,走的就是身法,因为功夫精纯,这种身法和内圈形之于外就是看不出圈,或者是一般人的肉眼看不到圈。我师父也讲的很实在,这不是没有办法破的,只要是对方内圈比你快,说白了,对手的身法走的比你整,比你快,照样可以拿下你这一个手指头。我在这里讲了这么多,不是在宣扬一种神乎其神的功夫,讲某位已故大师随便一伸手,几十个小伙子就飞出去了。我是以一种科学的态度来谈我亲眼见到的,亲身体会到的功夫。而且,我相信,我经过勤学苦练,认真体会,最终也会将功夫练到自己身上。返回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咱们这门功夫,讲究的是身法。是以身领手,不是以手领身的。<p>小胡 <p>师父个人主页:http://taiji.foolbox.net <br>师父电子信箱:chenshiwu@yahoo.com.cn <br>师父新居电话:010-67275897(H)<p><a href="http://taiji.foolbox.net" target="_blank"><p><a href="http://taiji.foolbox.net</a>" target="_blank">http://taiji.foolbox.net</a>
情爱画廊
发表于 2002-3-23 16:16:00
太极拳是一种内功拳,这种拳可以将内劲练的随心而发,<br>我学拳日浅,但觉得自己已经慢慢的领悟其中的真正的东西。<br> 有一点是可以说的,将自己的经络全部<br>通透了,才能谈上内劲。<br> 小胡真的是很幸运,有一个名师。不管怎么样,一起加倍<br>努力练吧,等我真正出功夫了,我一定来北京找你切磋。
xiaohu
发表于 2002-3-24 21:49:00
<br>情爱画廊拳友,您好,<p>感谢您的帖子,希望大家经常交流。其实大家有机会交流不一定非要练成呀,练成再交流成了比试了。有机会到北京来,千万要和我联系呀。<p>祝好<br>小胡<p><p>关于手领劲的补充:<br>上面文章讲的是手与身关系的问题,就是手动与身动哪个为主的问题,并不是否认手领劲。今天师父又强调了,太极拳中手领劲是有的,比如咱们这套拳里,缠丝劲是区别于其他武术的一个基本特点。咱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运手”,大家都非常熟悉,好象各家流派都有这个动作,看上去很简单,因此有人戏称“云手似休息”。但是,只从手领劲这一点来讲,比如左手上朋,右手下按,左手就是往上领劲,同时,身体下沉。具体说起,就是左手大指领劲,小指相随,右手是小指领劲大指相随,身体拧着麻花螺旋下沉,移动重心的时候,裆走下弧线,外弧线。注重的仍然是个身法问题。所以,在这里,我补充说明的目的是,我们强调以身领手,但不否认太极拳中有手领劲的情况。<br>
我爱太极
发表于 2003-5-27 16:21:00
那张志俊提出的稍节领劲的论点小胡又做何解释呢?从太极拳的技击角度来讲,到底是谁对呢?
五张弓
发表于 2003-5-28 16:30:00
我认为以腰为主宰,只要以腰为中心,才能使周身动起来.腰不动则身不动,身不动则手不动,如果从技击角度来讲,眼先动,眼到身到,身到手到.
tjboy
发表于 2003-6-5 09:05:00
初学阶段可以理解为稍节领劲,可是在练到全身松沉,上下相随时,则应该是由内冲动外形。或说是应该由内而根节,再由根节向中节,继而向稍节催动。
我爱太极
发表于 2003-6-6 10:55:00
那么看来张志俊先生的理论是初级班了,而阁下才是大高手?
chengou
发表于 2003-6-6 11:39:00
都没有错,关键要离解“领”字,这是蓄劲<br>注意“摧”字,这是发力,出劲。<br>大概是张氏为了使学生易入门,也为了发表文章,所以侧重了 这点。<br>应该指出的是张的总结很容易记忆,这些理论早就做好了,张使之成为口诀,很好。<br>但我想他若不亲身示范讲解就容易引起误解。<br>建议多看看洪老先生的理论
tjboy
发表于 2003-6-6 12:41:00
<div class="maxcode-quote"><strong>下面引用由<u>我爱太极</u>在 <em>2003/06/06 10:55am</em> 发表的内容:</strong><br>那么看来张志俊先生的理论是初级班了,而阁下才是大高手?<br></div><br>张志俊是我尊敬的一位前辈,我没有一丝对其不敬。<br>陈氏拳论里就有:初时,“以外动引动内气,后以内气冲动外形”之说。
天剑流星
发表于 2003-7-8 08:36:00
以步领身,以身催手<br>若要劲实,步法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