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氏太极拳的斜中寓正
学了十来式了,架子有这个要求,是不是在姿势变换转乘的过程中,为了突出某些部位的重要性才要求的呢?<br /> 希望吴氏拳的先学们,说说你们的体会 。 具体要求是弓步时,鼻尖不超过膝盖,膝盖不超过脚尖,后脚到头顶一条直线。吴式架子大小适中,在于步子适中,步子不要大。如此,重心在前脚的脚跟,后脚灵活,仍然是立身中正。不用强调斜中寓正,而是外斜内正。总之,身还是要正。 上身略向前,腰才能不折,才能塌住;意气劲才能达于指尖。 一家有一家的特点,身体前倾但他并没有过,它更利于腰部和胯部的放松,更有利于太极拳劲力的增长,川字步行结合斜中正身法是身体最舒适的身形。练吴式太极拳就要坚持此身法不然就成四不像了。 谓上下三尖对齐,目的在于守中土而成八面支撑之平衡,在大开大合之间。膝盖稍越中心线仍为斜中正且能训练更大的下盘功力。使神定而意远,不可因外形之少异而妄议 弓身要足,以前吴氏门内练功多是这样,要求劲长意长!<br />此外,前腿弓足,主要是满足身法,命门饱满的同时也要求后胯虚开,前足前弓时的劲意还需落到前脚底,不能摒在膝盖,前腿为桩,后腿为柱。“占住中定 往开里打”一点浅见仅供参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