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好! 发表于 2003-2-20 10:20:00

禅兄,你的看法,也讲一讲吧,“假如杨式太极高手和陈式高手揉手,只用云手,会如何? ”<br>

太极好! 发表于 2003-2-25 15:39:00

前些天问了一下老师,老师大概说,陈式云手向外以采为主,进攻意图较明显,初学易抬肘。杨式以朋为主,防守之意,能更好地体现沉肩坠肘。不知道禅兄的看法如何?

太极禅 发表于 2003-2-25 21:36:00

你的问题问的好, 其实我发出这个问题后,心中并没什么明确的答案,我是意在引起大家深层的讨论,但好象往深讨论的很难发展下去。你老师的说法说的很对,陈杨云手有采和堋的区别,但杨式的堋也可是攻的,但这个攻要求高一点。陈杨的高手交手,杨式的没一触即发的功夫,难胜陈手,而陈式的假如缠丝劲没达到一触而自动转化的,也难化掉杨式的云手堋,真正交流会如何,真不好说。陈杨云手的区别,实质不是在形上的,而是形而上的气,劲,意,有请高明在发高论。

太极禅 发表于 2003-5-25 21:34:00

再引导一下:为何云手都是左逆旋而右顺旋?

五云桩 发表于 2003-5-27 13:03:00

云手者名也;手式者形也,都不重要。<br>我们练拳最忌死学硬套,习时求其理功,用时随机应变。用时只有胜负之分,何有陈杨之分?<br>老谱中云手有句诀:“提朋挂捋滚按抛,云遍天下众英豪。”何止采、朋二劲?<br>劲路嘛,乱了,搅了,混元了,舍已从人而已。

老三 发表于 2003-5-28 15:46:00

五云桩看来是练家子。<br>云手左右皆可,且拳套里不可能都加进去。“世人少知云”,云手有十云。九个是陈家家传,一个是与杨露蝉交手发明,称杨云,纳入。拳架都是平面云,实战为立体云。<br>会云手,天下任你走。<br>我也不会,我一个老师会,没学呢。

太极禅 发表于 2003-5-28 22:30:00

[这个贴子最后由太极禅在 2003/05/28 10:33pm 编辑]<br><br>上两位说的都很好,但都没能令我明白陈云手和杨云手的区别。请抛开派系,就两云手本身去深究,为何如此?任一式到了用都可千变万化,可左可右,可平可立,但为何在练法是这一练法,有何深奥?CHARLES说过缠丝劲和抽丝劲的区别,请CHARLES谈一谈。还有太极神鹰,你应该很有说服力。赵光之,太极方架,WHW ,HWL369,XIAOHU ,SANCHERL。。。?

五云桩 发表于 2003-5-29 10:54:00

<div class="maxcode-quote"><strong>下面引用由<u>老三</u>在 <em>2003/05/28 03:46pm</em> 发表的内容:</strong><br>五云桩看来是练家子。<br>云手左右皆可,且拳套里不可能都加进去。“世人少知云”,云手有十云。九个是陈家家传,一个是与杨露蝉交手发明,称杨云,纳入。拳架都是平面云,实战为立体云。<br>会云手,天下任你走。<p></div>拳友过誉了我仍在初学的阶段还有极其漫长的路要走。<br>就我所知孙氏的云手是形意之“tuo”形,手心向外,另有巧妙不同。<br>练的时候也是立体的。<br>

太极禅 发表于 2003-5-31 13:57:00

五云桩能否就所知谈一谈孙氏的巧妙不同?

太极禅 发表于 2003-5-31 13:58:00

哈哈也来说说。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高手过招:陈式云手和杨式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