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有的图片和50年代末的纪录影片看,陈发科大师和陈兆奎大师的全路还是有差别的。马虹、张志俊的拳路秉承陈兆奎的,而山东洪派和北京田派还保留着陈发科的影子。
如果居士研究拳史,倒是可以看看陈式小架:按普遍共识老架 和小架(当时称新架)几乎同时出现两者有相似之处和时代烙印,而目前新老架先后亦无定论,不妨以杨氏早期风格和陈式小架为镜去比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陕西一支当初躲避战乱而离开河南他们所练的套路恐怕保留沟里的东西最多了。
我个人认为目前流传的老架是陈照丕所广泛传授,新架是陈兆奎修定拳架后所传,而其父子风格也不尽相同,从这个意义上讲新老架先后之别以昭然。
本帖最后由 逸湘居士 于 2011-1-7 09:24 编辑
德国太极 发表于 2011-1-6 14:48 http://www.taiji.net.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从现有的图片和50年代末的纪录影片看,陈发科大师和陈兆奎大师的全路还是有差别的。马虹、张志俊的拳路秉承 ...
個人的目的倒不在研究拳史而在解個人的疑惑現在一般看到的楊式拳架怎麼也看不出"楊無敵"的影子而個人所學的楊式基本功又與張志俊老師的拳架與理論頗能契合
:)
逸湘居士 发表于 2011-1-7 09: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個人的目的倒不在研究拳史而在解個人的疑惑現在一般看到的楊式拳架怎麼也看不出"楊無敵"的影子而個人所 ...
现在市面上的“杨式拳”应该是“太极操”。从楼主所言,可以看出是学真正的太极拳。
gtczr 发表于 2011-1-7 18: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现在市面上的“杨式拳”应该是“太极操”。从楼主所言,可以看出是学真正的太极拳。
個人是"想"學真正的太極拳但是'剛入門"
太极本是同根,各家练的本质上没什么太大的区别,从杨氏二代 三代嫡传学拳经历就可以印证。
修为得看个人的造化。
传统套路里隐含的信息太多了,琢磨不透的话跟哪个大师练也枉然。
俗話說
只有狀元徒弟
沒有狀元師父
同意!楼主太有才了
德国太极 发表于 2011-1-10 14: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同意!楼主太有才了
過譽了!有空多交流!
楼主多发帖,拳友们也好有个议论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