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方架 发表于 2003-12-9 00:34:00

<div class="maxcode-quote"><strong>下面引用由<u>QIQICAT</u>在 <em>2003/08/29 07:44pm</em> 发表的内容:</strong><br>三张都看不懂:为何两张单鞭,一张沉着,一张轻灵?<br>“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与“轻灵”有矛盾吗?如何理解体证? <br>-----<br>什么人到什么层次才能做到?<br>...<br></div><br>不懂劲,咋整?<br>

太极方架 发表于 2003-12-9 00:36:00

<div class="maxcode-quote"><strong>下面引用由<u>QIQI</u>在 <em>2003/11/22 08:33am</em> 发表的内容:</strong><br>是马长勋老师<br>确实是好!<br></div><br>好在那里

tjboy 发表于 2003-12-9 18:39:00

<div class="maxcode-quote"><strong>下面引用由<u>whwtaijinet</u>在 <em>2003/11/20 09:01am</em> 发表的内容:</strong><br>此照甚好!<br></div><br>有点横气填胸。

whwtaijinet 发表于 2003-12-9 22:11:00

要是说“空胸实腹”,还沾点边,胸是肯定松了的。

太极方架 发表于 2004-2-17 12:10:00

《三国演义》把诸葛亮同志神化甚至妖化了。<br>所谓“料事如神”,”说其智而近妖“<br>就是能准确地揣摸对方(敌方)的意图和谋略,预先布置对策。<br>按照《三国演义》的描述,他真的做到这一点了。<br>周瑜、曹操、司马懿有什么心计,都没有能瞒过诸葛亮。 <br>其中“空城计”最让人津津乐道<p>小说虽然不免夸张,但还是未敢掩饰诸葛亮重大失误的史实:<br>重用马谡。在街亭作战中,他任命马谡当主将。<br>结果,不但兵败街亭,损兵折将,还把诸葛亮也陷入了危险境地。<p>“孔明挥泪斩马谡”,斩就斩了,为什么要挥泪哭鼻子呢?诸葛亮的解释是感到惭愧和痛心,悔恨自己没有牢记先主(刘备)的吩咐。刘备生前有言在先: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p>有此想到,现在看一些人在描述前人武功时,语不惊人死不休 咳 能吹谁不吹 <br>骗子其实知道一个千真万确的真理就是<br>---这世界上从来不缺少一样东西---傻子,真不必为客源担心<br>江湖门道的高明者讲究----顺势而取 愿者上钩 &nbsp;讲就顺手<br>这真要有点耐心 要有点信心 要有点热情 要有点冠冕堂皇 要有点全局观念 &nbsp;要有点。。。<p>这世界上真的有战无不胜的“武功”吗?<br>这世界上真的有战无不胜的人吗?<br>我想这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战无不胜的“武功”和人<br>把自己、自己门派刻意打扮成那样,<br>让明眼人看来总觉的忍不住好笑<p>“空城计”不常有,是可一不可有二的,如果可能。也许只能对司马同志之类才管用。<br>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也类似于 一出“空城计”<br>一定有他的预设条件、先决条件、和特殊对象<br>否则我们早就打出国门,走遍世界了<p>有时想想 哎<br>多少人还在被这个光辉“理想”迷惑而不能自拔<br>是思维的缺陷、理性的匮乏 还是。。。?<p>慈喜老佛爷相信咱们义和团朋友的”刀枪不入“ 神功盖世的汇报演出<br>于是下定了决心<br>结果怎样?史鉴不远<br>现在某些人 嘿嘿<br>

太极方架 发表于 2004-2-18 15:39:00

内家拳精义是真练假打,不懂的往往假练真打<br>此中一般人容易忽略,不容易分辨,没耐心学不了<br>本身有身大力不亏的优势,学散打三个月可出效果,练太极反而就多了道门槛<br>一身力气不舍得丢,不明白为什么要丢,怎么丢<br>现在很多人是从一些效果、现象上来观察、观测、理解的,辨别力不强<br>说实话对太极拳理体悟不深,要是再碰上些会自我操作的大师<br>适当的时候再给点适当感觉 弄些效果 思维再引偏些,那路就走的更远了。。。<br>所谓“多误舍近求远”!<br>真传其实是“直截了当”的,<br>太极拳已经没有什么秘密,几乎全部公开的<br>所有的秘密都在前人见地中有极精细的表达了<br>你不信,哪咋办?<br>”是技旁门甚多“,预防针打了也没有什么用。。。<p>工夫还在“知己”,关键还在‘自认弱者“的心态<br>就象一句“认识你自己”一样<br>振聋发聩,发人深省!!!<br> <br> <br> <br>

太极方架 发表于 2004-2-18 15:40:00

再次观摩马岳粱老前辈推手风采的一点浅识:<p>傀儡能以当场点头,风筝能以飞腾上空者,皆因人用线索牵之<p>可悟人身动静神运之道<p>人身如傀儡风筝死物也,神如人也,气如线索<br>神运气而一身活泼,能动能静,如人用线索提牵傀儡风筝<br>神运气,气运身,所以能行能止,能言能离<p>若知以神御气,以气养神,神气混合,恍惚杳冥之中,有物有精,其精甚真,采而复之,变化无穷,提牵天地<p>若得明师指点,良友资益,未有不能进于高明之境<br>果知拜明师,交良友,诚心辨明其义理<br>借彼之有知,以破我之无知;借彼之高见,以开我之愚见<br>则虽愚必明,虽柔必强<p>君子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br>守道如守宝,志念专一,百折不回,至死不变,自有深造自得之时

太极方架 发表于 2004-2-18 15:43:00

太极拳入门得窍后 每次练拳都是新的 都是享受 <br>心中浑穆 身里畅美 欲罢不能 &nbsp;长练常新 &nbsp;<br>真所谓 苟日新 日日新 &nbsp;“大人之学”开始体验 <br>太极拳到此 如闻仙乐 如读美文 &nbsp;<br>洋洋洒洒 &nbsp;美文华章 &nbsp;<br>天地锦绣 &nbsp;目击道存 <br>每有成人成己心 &nbsp;无说长到短言 <br>万事心中起 万事胸中落 万事胸中过 <br>望天上云卷云舒 &nbsp;<br>看人间花开花落<br>什么是太极的开合 起伏 升降 进退 出入等等内里消息<br>都是现成实在 不言而遇 妙处难与人说<br>所谓 “大造化” 天地不言 四时行矣 <p>太极拳的修习层次由拳技而得文化层面的滋养洗礼<br>神交古人 心印前贤<br>得大惭愧 得大欢喜<p>知道太极拳是修身养命之术 光明正大之学<br>古人谓之性命 <br>谓之 生生不已<br>谓之 天地精神 <br>拳虽小道 可以寓大<br>人如蝼蚁 可以体大<br>明白能无敌于天下 只是个“仁”字<br>达致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与人通情<br>体认天地宇宙间 <br>爱心最有力量 最具摄人心魄的魅力<br>盘拳走架如婴孩回母体 此母体即天地 得大休息<br>养此生机 &nbsp;完其精神<br>胸中日月 &nbsp;袖底乾坤<br>将”与天地精神独往来“ 洵非鹦鹉学舌的虚语<br>胸中空洞洞 腹中沉甸甸 如痴如醉<br>其为人也---本分实在 与之交接 如沐春风 <br>观其人也-- 精粹之气 盎背盈面 温润如玉<br>打打杀杀梦中梦 &nbsp;笑破三丰老神仙 <br>迷途知返 &nbsp;凿破混沌 亡羊补牢犹未为晚<p>知道人生应该怎样消遣 怎样娱人娱己<br>大概那即是古人所谓“悟道、得道、证道、了道”之境 &nbsp;<br> <br>

太极方架 发表于 2004-2-18 15:45:00

棚劲义何解,如水负行舟。先实丹田气,次要顶头悬。<p>体会:<br>如水负行舟----气也;涌--腿--劲、发;(底气足 )“无使有凹凸处”---劲<p>先实丹田气----壮也;定--腰--骨、守;(中气满 )“无使有缺陷处”---气<p>次要顶头悬----灵也;悬--头--筋、飘;(上气领 )“无使有断续处”---神<p>

太极方架 发表于 2004-2-18 15:46:00

测听力---- &nbsp;耳闻雷声不为聪<br>试听劲---- &nbsp;一羽不加藏至道 <p>听 ----懂了就入了太极拳之门 &nbsp;<p>师友之间 是你听劲的资粮 &nbsp;喂劲的保姆 &nbsp;长劲的助手 <p>听 &nbsp;<br>有代价 有层次 &nbsp;有心态 &nbsp;有境界 <p>但最好是无目的 &nbsp;因为是自证不必&quot;公示&quot;与人 闷声发大财<p>这样东西就上路了 &nbsp;就上品了 就有味了 就 ...<p>太极曰大 而听于精微----以小制大 以弱胜强<br>太极曰动 而听于清静----以静制动 以柔克刚
页: 1 2 [3] 4 5
查看完整版本: 《太极拳论》的文化体认-----拳外谈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