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要把“立如秤准”改为“立如平准或平稳”呢?
翻阅几本今人所著销量很不错的太极拳书籍 ,几乎如约而同的把《王宗岳太极拳论》中的一段话:“立如秤准,活似车轮”通通改为“立如平准(或平稳),活似车轮”。有的书中还特别注明“平准或平稳”的出处,以示炫耀。 其实王宗岳的“立如秤准”是句非常生动形象准确的绝妙之辞。当人站立的时候就要像一杆秤那样:秤盘上放着的东西的重量当与用粗线绳系着的秤砣挂在秤杆上所对应的准星处相等时,那微微仰起的秤杆在上下微幅的悠悠摆动,正是在告知人们站立的时候双脚要分出阴阳变化的虚实来,这样才能使整个身体“活似车轮”,切莫像马步蹲裆那样双脚不分阴阳虚实的“平准”或“平稳”的垢病双重耳。从古文的字句结构上来讲:“立”与“活”,“如”与“似”,“秤准”与“车轮”,偶对工整;“秤”名词,“准”动词,主谓句构,准确规范;“平”形容词,“准”动词,词义不通,句构大错。
综上所述,那些用“平准”或“平稳”著书立说的先生们,不是些光写不练的半懂书生,便是文墨不及请人操觚的武师,不懂装懂却危害公众的视听,这是很不应该的!
欢迎大家讨论,发表您的看法!
山右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中有“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很多专著和先贤说成“平准/枰准”,我坚持用“秤准”的理由已经发表。补充一点:太极拳的身法刚要要求“虚领顶劲”,王宗岳著的《十三势行功歌》有“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秤”有托盘、定盘星的同时,需要有提重用的“上拉环”,上拉环是秤的最顶端,有如人体的头顶,头顶百会穴要虚虚上领,尾闾长强穴要下沉前合,形成对拉拔长之劲儿,而秤的上拉环上啦,秤盘的物体下坠,秤砣的位置决定着秤杆的平衡,上下对拉拔长的劲力已经固定,就看秤砣的位置了。为了保持秤杆的平衡,称准物体的重量,就必须调整好秤砣的位置。太极拳的推手也如此,为了保持身体的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必须调整好自己的重心,不可有丝毫偏差!“秤准”一词用的活龙活现!十分形象!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