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太极拳
发表于 2004-2-12 15:18:00
郑伯英、郑悟清传的赵堡太极也是代理架,其源头就是和兆元 ->-> 和庆喜->-><br>的太极拳。赵堡太极讲究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功法练习过程基本上是从大动作到小动<br>作,从大身法到小身法,从外动较多到内动较多.<br>郑伯英学拳时才二十出头,身体素质好,从大架子入手后,认为大架子有利于功夫的提升<br>于是,神气内敛后仍然练习大架子.郑悟清不知是否练过大架子,反正他后来遵循了赵<br>堡太极的修炼原则,后来注重于小架。如此而已。<p>和有禄的架子我看过,好像基本上是介乎大小之间中架子。<br>
学子
发表于 2004-2-12 16:04:00
俺闻知侯春秀一支是注重于中架的。
寻找太极拳
发表于 2004-2-12 16:52:00
所以说,如果架子仅仅是以大中小来判别的话,就容易把人搞糊涂。<p>从根本上讲,赵堡太极只有一套拳,只是各流派在外形上意念上内功上有些差异而<br>已。当年和庆喜善于因材施教,于是就有了大中小之说。王海州的光碟里就有他继承<br>的拳架的大中小的展示。<p>为什么侯春秀一派自称中架不得而知,估计是借用中庸之道这个概念吧。侯春秀的<br>传人里面也有把架子放大、缩小的。架子大小不是问题,关键是各项要求做不做得<br>到。<p>试想想,郑悟清活了90岁,侯春秀活了80多。我看人过了70以后架子不收也得收。<br>估计二老后期教的的弟子架子都不会太大,而且更注重内功内养。
shadowboxer
发表于 2004-2-19 14:52:00
赵堡太极拳第十代传人 ——郑悟清<br> <br> <br> 郑悟清,字凤臣(1895-1984),曾任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武术教官。本世纪40年代因战乱由赵堡迁居西安,承师和庆喜所授和式太极拳,后统一改称武当赵堡太极拳。郑先生在西安授拳近半个世纪,桃李遍天下,各界均有其弟子,各得其艺,广为传之。先生武德至上乃得道高人,待人谦逊有礼,和蔼可亲,尊重各界。武林各门派未尝有非言者,均翘指称赞,堪称一代宗师。<br> <br>
shadowboxer
发表于 2004-2-19 14:54:00
<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3-1/1_1960_14.jpg" border="0" onclick="zoom(this)" onload="if(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 {this.resized=true;this.width=document.body.clientWidth*0.5;this.style.cursor='pointer';} else {this.onclick=null}" alt="" /><br> 宗师风采<p><p>
pan0326
发表于 2004-2-19 15:27:00
侯春秀是不是赵堡第十代?有谁知道他上面几代的传承?关于张敬之的师傅是谁<br>我看到很多种说法,怎么会这样?有没有侯春秀一脉澄清一下。<br>还有侯春秀的拳架与代理架有什么不同?看过侯春秀老师的一段录象,身子骨很<br>是硬朗,岁数大但不显老态。
寻找太极拳
发表于 2004-2-19 20:31:00
[这个贴子最后由寻找太极拳在 2004/02/21 10:44pm 第 2 次编辑]<br><br>侯春秀、郑悟清、郑伯英同属赵堡第十代。详情可见郑悟清长子郑瑞的《武当赵堡<br>太极拳小架》。因郑瑞与其父郑悟清同为和庆喜的弟子,又久居赵堡镇,他写的传<br>承表最可信(郑瑞是第十代传人,在当今赵堡太极传人里辈分应是最高的了)。<br>另:刘瑞的书中亦写道“直到第十代传人、抗日战争期间曾任黄埔军校第七分校武术<br>教官的郑悟清先生和同为第十代传人的郑伯英、侯春秀老师相继定居西安,择徒授艺,<br>此拳才在西北盛行”。<p>赵堡太极自陈清萍以来,父子叔侄同拜一师,爷爷隔代传孙子的情况也有,比如,<br>和庆喜既跟爷爷和兆元学过拳也跟父叔学拳,郑悟清与郑伯英为叔侄,也是一起<br>跟和庆喜学拳。因此,另外一种传承表严格把父子关系与传承关系联系起来了,而且是<br>从张三丰排起,于是侯春秀、郑悟清、郑伯英等一起被排到了第十三代(见刘会峙<br>《武当赵堡三合一太极拳》)。刘会峙先生的这种排法好像并没有得到大多赵堡传人<br>的认可。<p>还有的传承表把以上两种传承表编列方法混用了,或者根本就引用了不精确的材料<br>,于是出现了三人不同代的情形。<p>郑瑞的传承表中记载张敬之的师傅是张金梅和张应昌(后者为赵堡镇少师,有碑记<br>载)二人。<p>侯春秀的拳架和代理架几乎没有什么区别。我的感觉是如果把这个架子跟郑悟清传<br>小架和和有禄VCD里打的架子同步演练的话,各自在外形上的粗略的差别小过30%<br>传承的拳理也是大同小异。<br>
武林后学
发表于 2006-7-26 11:50:00
本帖最后由 武林后学 于 2013-11-15 22:53 编辑
<p><font color="#ff0000">太极拳本来只有一套,名字也只是一个“太极拳”。</font></p><p><font color="#ff0000">不二的东西。</font></p><img src="{$root}/max-assets/icon-emoticon/Dvbbs/em07.gif" />
武林后学
发表于 2013-11-15 22:52:24
传说中的 赵堡太极拳,传入岭南,现有保留陈清萍青壮年时期所传低架原貌的李作智太极拳,又称衩托架、查坨架,近年来又有部分流传地区称为“腾挪太极拳”、“赵堡太极拳腾挪架’。现在广州扎根,有专门正规注册的的专业教研机构,与香港”中国功夫太极研究院“联合举办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