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子 发表于 2015-3-30 18:14:30

杨式太极拳教学专区

杨式太极拳热身基本功

http://www.soku.com/u?url=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c5NDExMTg4.html

学子 发表于 2015-3-30 18:17:37

太极桩功行功:“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现在太极拳运功多推崇套路,不重视功法。本片详细介绍了杨式太极拳的桩功、行功功法练习的步骤和方法。通过桩功、行功的练习,可以真正做到内外兼修,功力大增。本片所介绍的功法,许多是过去秘不对外传的,门内才传的练法,李正老师摒弃保守思想,首次公开传授,是广大太极拳爱好者清本朔源,登峰造极的阶梯。

http://www.56.com/u85/v_MTE1Njk2MTM4.html

http://www.56.com/u86/v_MTE1Njk4MjUx.html

学子 发表于 2015-3-30 18:19:18

杨式太极拳精简套路(37式)

精简37式太极拳套路,是将传统85式套路上不重复的动作,基本按原顺序组合改编而成的。其创编的目的,一方面在于缩短时间,有利于在短时间里掌握太极拳的基本动作。演练一套85式太极拳大约需要24分钟,而演练一套37式太极拳快则6分钟,慢则8分钟;同时也为进一步学好85式太极拳打好基础;此外,它也可以作为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的表演和比赛。这套太极拳的特点,一是演练特点及风格和传统套路一致;动作做法及要领和传统套路一致;动作紧凑、内容集中、编排顺达、布局合理,既概括了传统套路的动作,又与国家竞赛要求一致。需要说明的是,37式太极拳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而创编的套路,只能是传统套路的缩影,而不能代替85式传统套路。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U5MjU3NDcy.html

学子 发表于 2015-3-30 18:22:22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15-3-30 18:33 编辑

黎慧琳教导85式传统套路: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b2j2q5DIiAc/

《杨式太极传统85式拳》是传承千年的中国太极养生精髓全球知名度最高、练习人数最多的中国太极名拳!杨式太极拳为中国太极宗师杨露禅所创,是中国太极拳中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拳术之一。杨式太极85式经过练习者百余年研习而最终成型。非常注重技击与健身的结合,动静相兼,意识、呼吸与动作三者相统一,由内到外调理身体。长期练习此拳,能够强身健体、治疗疾病、延年益寿。

学子 发表于 2015-3-30 18:23:41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15-3-30 18:34 编辑

李承祥教导85式传统套路: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N0bEK5fYLs/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5wf8w9Gwchs/

型于杨澄光师,拳套舒展中正,柔中寓钢,圆活饱满,沉稳浑厚。而在习练时强调十要;虚灵顶劲,含胸拨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时,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在做为民族传统文化太极拳为普及的今天,一定要在拳理的指引下来习练八十五式太极拳。本教学片由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武术高级教练、中国武林百杰、国际级裁判、曾任全国武术锦标赛(太极拳、剑、推手比赛)总裁判长李承祥先生讲解。

学子 发表于 2015-3-30 18:32:55

傅钟文系

杨式太极拳是目前流传最广的太极拳流派,由河北永年人杨禄禅、杨健候、杨澄甫等几代宗师逐渐完善定型并历经数百年的传播与推广使之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为弘扬民族文化,增进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片由杨澄甫的高徒及外甥女婿、杨式太极拳名家博钟文先生之子傅声远大师及其孙傅清泉老师集几代人之精华,首次将嫡传杨式太极拳的教法、练法及用法完全公之于众。其讲解详尽透彻,演示规范清晰,是目前最权威的杨式太极拳教学片,可谓传统太极拳之精品。本片不仅对太极拳学习者极具参考价值,而且可供大、中、小学校、体疗单位及群众性健身训练班进行太极拳教学之用。

http://www.56.com/u62/v_NjIwMzQ1OTU.html

http://www.56.com/u93/v_NjIwMzQ3MTQ.html

http://www.56.com/u55/v_NjIwMzQ3NjQ.html

http://www.56.com/u44/v_NjIwMzQ4NDE.html


推手是两人搭手互相缠绕,运用太极拳运劲如缠丝的独特锻炼方法,根据沾连粘随,不丢不顶,无过不及随屈就伸的原则。运用棚、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方法, 分别来练习全身皮肤触觉和内体感觉的灵敏性,发挥引进落空,乘势借力,以轻制重的技巧,掌握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已先动的战略战术。牵动对方重心,在时间和力点最为恰当的时机,则又以重击轻,以实破虚的将劲发了出去。这种竟技运动既能训练力量和耐力,也能训练灵敏、技巧和速度等身体素质,因此成为男女老少,人人可练的一种武术运动了。

http://www.56.com/u36/v_MjUwNDIzNjE.html

http://www.56.com/u44/v_MjUwNDMzMzc.html


杨氏太极剑与古朴典雅、架式舒展的太极拳功架浑然一体,犹似锦上添花,美妙无穷,它能使学者进入怡然自得的境界,有益身体健康。太极剑演练要领以“太极拳术十要”为准则,结合剑法,要求动作准确,清晰规范,身械协调,不论虚实变化,还是进退转换,都要做到相互衔接,中间不得停滞;要以步为腰创造条件,发挥腰的带动作用;以腰带背,背带臂,臂带剑,剑随臂动,手眼相随,步履稳健;跳跃须轻灵,发劲要柔韧,体态须自然,速度要均匀,呼吸须自然。

http://www.56.com/u76/v_MTM0OTE4Njcz.html


杨式太极刀与杨式太极剑同属杨式太极拳类型的短器械,它来源于杨式太极拳。其演练方法和要领要求以及风格、特点与杨式太极拳基本上相同,有部分刀势与拳势不仅名称相似,而且动作架势几乎一样,再加配以钢刀,更显得刀姿潇洒利落,神态威武雄壮,其表现形式又别具一格,以区别于太极拳与剑。练刀要领以《太极拳术十要》为准则,结合刀法,要求动作规范准确,强调整体协调,纯以腰腿带动,臂随身转,刀随臂动,体态安然自如。刀势以口诀形式命名,其中包括多种动作,变动较大,不易记忆。

http://www.56.com/u29/v_MTIzMDgxMjE4.html

学子 发表于 2015-3-30 18:41:20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15-4-13 08:44 编辑

牛春明系

《传统杨式太极拳85式》实用性极强,谓之动中有静,柔中有钢,呈运动游龙之势,素有“身手不与对方接触,也能较劲”之美誉。架式以舒展端正,柔和见长,动作和顺简洁,速度均匀,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整个架式结构严谨,中正圆满,轻灵沉着,浑厚庄重。

http://www.56.com/u66/v_ODA5MTE1Njc.html


当前太极拳已经覆盖神州大地,大江南北。为了适应太极拳爱好者的需求,在遵循传统杨式太极拳特点和风格的基础上,丁水德创编了《杨式太极拳二十七式精编》,现已广泛传播,日本、香港、北京、广州、长春,齐齐哈尔以及浙江省、市,县等地,受到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ycsOWcKUjI/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SU9112eLcRE/


《杨式太极拳推手技法》 - 单练太极拳套路,是知己的功夫,这叫为体;推手是用,是知彼的功夫。这是太极拳的体用结合,是太极拳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推手体现的攻防和技击,是太极拳的本质和灵魂。其中的沾连黏随、随曲就伸、柔化刚发、闪展腾挪、处处体现了太极的寓意。

http://www.56.com/u59/v_NDc2ODQ3ODQ.html


《54式杨式太极剑》讲述了五十四式扬式太极剑保存了完整剑谱之传统剑法,极具刁、巧、飘之特征,其挑、点、刺等剑术、更是体现了刚柔相济、快慢相兼之特点,演练起来威而不出,缠而不愈,虚实分明,功防有致,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http://www.56.com/u41/v_OTA5MjU5NDI.html

http://www.56.com/u80/v_OTA5MjYwNjk.html


《传统杨式太极刀》介绍了此刀保存了古朴的刀械风范,走刀如猛虎,行步似灵猿。其基本刀法有:砍、剁、撩、抱、斩、点、扫、格、挂、扎、缠、托、带、也称十三势刀法。柔中寓刚,吞吐走化,气势腾挪,变幻莫测。

http://www.56.com/u28/v_OTA5MjUxMzc.html

http://www.56.com/u59/v_OTA5MjUyNTY.html

学子 发表于 2015-3-30 18:48:22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15-3-30 18:50 编辑

褚桂亭系

杨式褚派太极拳开创者褚桂亭先生是杨澄甫宗师得意的十大弟子之一。褚桂亭先生在民国三十年代拜杨澄甫先生为师,认真学习,刻苦用功,同时也深蒙扬少侯先生青眯,有意授教,遂得杨家太极拳之精髓。褚桂亭先生在长期的武术生涯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鲜明个性,在保持杨家太极拳的根本规矩下,融进了自己的一些特征,逐成为一家风格。杨式褚派太极拳架舒展圆活,轻灵沉着,拳势严谨和顺,雄浑不失洒脱。内中杨澄甫的大架为主,杨少侯的中架兼之,逐成杨式褚派太极拳的独特风格。

http://v.ku6.com/show/ItHUk7yC5lTGhUQ1_ouv9w...html?from=my

学子 发表于 2015-3-30 18:52:30

杨澄甫系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15-4-13 08:38 编辑

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它是由第一代宗师杨露蝉及其子杨班候,杨建候,其孙杨少候,杨澄浦祖孙三代苦心钻研,从陈氏老架逐渐发展而来。杨氏太极拳103式构思细腻,编排合理,结构严谨,全面完整,架式舒展大方,速度缓慢均匀,柔中有刚,内外皆修,老少皆宜,即有强身祛病之效,又是自卫技击之术。

http://www.56.com/u18/v_MTI0MTk0NTgz.html

http://www.56.com/u86/v_MTI0MjA3MTQ3.html

http://www.56.com/u40/v_MTI0MTk0OTU3.html

http://www.56.com/u83/v_MTI0MTk1MTc2.html


为了适应表演又适合比赛,满足广大爱好者的要求,杨振铎老师在完整保留杨式太极拳的传统风貌和特点的基础上,适当减去一些重复拳式,缩短演练时间,重新编创了《49式杨式太极拳》。49式杨式太极拳保留了传统套路中的全部拳式,虽有拳式多少之分,但并无舍弃之处,结构严谨,动作连贯通顺,风格特点犹存。少数不便连接的拳式也分别穿插在其他行列之中,有的还起到了在编排转换连接部分的主要作用。所以凡会演练传统套路者,只要在穿插式子当中,稍加揣摩,即可自练,并不犯难。49式杨式太极拳的创编,主要是为了适应比赛和表演的需要,适合生活节奏快、时间紧的人群习练,平时演练仍应以传统套路为主,在演练完传统套路之后,可以兼而练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wNjI5NzYw.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wNjMwMDI0.html


《杨氏十三式太极拳》:太极拳中掤 、捋、挤、按为四正手,代表掤南,捋西,挤东,按北四种运动方位,采、挒 、肘、靠为四隅手,代表采西北,挒东南,肘东北,靠西南四种运动方位。这四正四隅手,暗合门位之卦,称之为八门,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五种运动方法暗合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意,称之为五步,这八门五步就是太极拳的基础,称为太极十三势的根本和基础。为了让人们更快地学习,杨露蝉的后代们从复杂的太极拳套路中选择了十三个能体现十三式,中正圆和、虚灵顶劲、上下相随、曲中求直、步随身换、力由脊发,运动如抽丝、迈步如猫行的运动特点创编了杨氏十三式太极拳。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g0NTQ3NzQ0.html


推手是两人搭手互相缠绕, 运用太极拳运劲如缠丝的独特锻炼方法,根据沾连粘随,不丢不顶, 无过不及随屈就伸的原则, 运用掤 、捋、挤、按、采、挒、肘、靠八种方法和劲分别来练习全身皮肤触觉,和内体感觉的灵敏性,发挥引进落空,乘势借力,以轻制重的技巧。掌握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彼不动已不动, 彼微动已先动的战略战术。牵动对方重心,在时间和力点最为恰当的时机,则又以重击轻,以实破虚的将劲发了出去。这种竟技运动,既能训练力量和耐力,也能训练灵敏技巧和速度等身体素质,因此成为男女老少,人人可练的一种武术运动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2OTgyNjk2.html


杨氏太极剑是属杨氏太极拳类型的短器械。它的演练方法、 基本要领以及其风格、特点与杨氏太极拳基本相同。剑的速度比拳略快,其动作要求轻灵、沉着,圆转自如,敏捷自。太极剑演练要领以《太极拳术十要》为准则,结合剑法,要求动作准确、清晰规范,身械协调。不论虚实变化,还是进退转换,都要做到相互衔接,中间不得停滞。要以步为腰创造条件,发挥腰的带动作用,以腰带背,背带臂,臂带剑,步履稳健,跳跃须轻灵,发劲要柔韧,体态须自然,速度要均匀,呼吸须自然。

http://www.56.com/u16/v_OTA5MzcxODE.html


杨氏太极刀,它来源于杨氏太极拳。其演练方法和要领要求以及风格特点与杨氏太极拳基本上相同,有部分刀势与拳势不仅名称相似而且动作架势几乎一样,再加配以钢刀,更显得刀姿潇洒利落,神态威武雄壮。其表现形式又别具一格以区别于太极拳与剑。练刀要领以《太极拳术十要》为准则,结合刀法,要求动作规范准确强调整体协调,纯以腰腿带动臂随身转,刀随臂动,体态安然自如。刀势以口诀形式命名,其中包括多种动作,变动较大,不易记忆。由于套路短,再加部分刀势类似拳势穿插在刀势之中,练者可以借鉴以助串连。主要的刀法有砍、剁、劈、截、撩、扎、刺、缠、扇、拦、滑、划、刮等。

http://www.56.com/u41/v_MTI0MDY3NDQ2.html

学子 发表于 2015-3-30 18:53:03

崔毅士系

本帖最后由 学子 于 2015-4-13 08:42 编辑

108式传统杨式太极拳:完整保留了传统太极拳的主要招势,动作舒展大方,外形圆活潇洒,劲力沉稳、连绵不断,习练起来意形兼具、刚柔相济,是太极拳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套路,历来深受国内外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DMeTvhJ2C2k


传统26式太极拳精选传统套路中极具代表性的典型动作重新组合编创而成。虽然动作名称只为26式,但它的动作风格,演练过程,都遵循太极拳理论,保持了浓郁的传统杨式太极拳、太极剑的风韵和特点。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_wENuPx33lQ/


杨式太极拳56式拆招是对杨式太极拳的实用指南,让你能够将太极拳真正应用到实际攻防与技击中去。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gwMjM0OTE2.html


杨式太极剑68式是传统杨式太极拳套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不仅体现了传统太极拳式的主要动作规格,风格特点,同时更加注重剑法的变化,剑力的体现,动作舒展大方,劲力沉稳,剑法清晰,刚柔相济,联练起来神形兼备、连绵不断,突出了杨式太极拳动作似行云流水的独特风韵。

http://www.56.com/u13/v_MTA5NDA1Mjk4.html


杨式太极刀48式不仅体现了传统杨式太极拳式的主要动作规格,风格特点,同时更加注重刀法的变化、力点的体现,既有刀术的锋利、快速、有力、又有剑术的缠绵,习练起来神形兼备,连绵不断,突出了杨式太极拳动作似行云流水的独特风韵。

http://www.56.com/u51/v_MTEwMDYxODE2.html


《功力篇杨式大杆精粹》讲述了大杆基本功力练习法,以左右弓步为主要主线,技法内容包括:顺杆、抖杆、砸杆、崩杆等动作要素。主要领会主宰于腰,力发于脚的理论实践。习练大杆,体用兼备,可使全身之劲力、精神、气血合为一致。通过练习不仅增强练习者腿步支撑力,还提高了身体的协调性。是提高太极功力的必要手段。“大杆”又称“大枪”,是传统杨式太极拳系中内家功夫的重要训练手段。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ExMjMzNDMy.html


《技巧篇杨式大杆精粹》讲述了大杆基本功力练习法,以左右弓步为主要主线,技法内容包括:顺杆、抖杆、砸杆、崩杆等动作要素。主要领会主宰于腰,力发于脚的理论实践。习练大杆,体用兼备,可使全身之劲力、精神、气血合为一致。通过练习不仅增强练习者腿步支撑力,还提高了身体的协调性。是提高太极功力的必要手段。“大杆”又称“大枪”,是传统杨式太极拳系中内家功夫的重要训练手段。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k0OTE2NzU2.html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杨式太极拳教学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