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之
发表于 2004-3-12 15:20:00
太极拳学会馆章程纲要<br>1、太极拳学研究场所<br>2、爱好者之联系桥梁<br>3、习练者的交流平台<br>4、双周一次体用讲座<br>5、系统滚动传播拳术<br>6、编辑太极拳学丛书<br>7、优秀音像读物欣赏<br>8、专业服装器材品评<br>9、食饵营养科学研讨<br>10、按摩沐浴康乐体验 <br>
赵光之
发表于 2004-3-12 15:21:00
[建议]太极拳进校园 <br>太极拳站桩进小学<br>太极拳走架进中学<br>太极拳推手进大学<br>凡我同志<br>皆需努力 <br>献计献策<br>一心一意<br>
赵光之
发表于 2004-3-21 18:21:00
太极拳学近代六大家族学派的代表人物: <br>陈氏长兴先生(有拳无名)、 <br>杨氏露禅先生(有名无论)、 <br>武氏禹襄先生(起名作论)、 <br>宋氏书铭先生(编论造史)、 <br>吴氏鉴泉先生(开宗立派)、 <br>孙氏禄堂先生(推陈出新)。 <p>陈氏长兴先生和杨氏露禅先生<br>是近代太极拳学公认的有据可查的历史名人。 <br>武氏禹襄先生和宋氏书铭先生<br>是近代太极拳学公认的有据可查的经典作家。 <br>吴氏鉴泉先生和孙氏禄堂先生<br>是近代太极拳学公认的有据可查的体用大师。 <p>近代太极拳学历史发展的主流<br>是太极拳的革新运动。 <br>近代太极拳学历史研究的线索<br>是太极拳的完善过程。 <br>近代太极拳学历史规律的表现<br>是太极拳的逻辑结构。<br>
拈花一笑
发表于 2004-4-2 22:37:00
总结精辟,阅后受益匪浅。谢谢!
赵光之
发表于 2004-8-11 11:58:00
国粹文化会馆</P>黑龙江太极网主页</P>太极拳学好文化</P><P><br /><p><P>黑龙江太极网</P><P><p><p><P>站长觉悟:中华武术修炼者只有于博大精深处才能真正战胜自我、超越拳脚、明白道理、圆融世界。</P><P><p><p><P><p><p><p><p><p><p><P><p><p><p><p><P><p><p>松泉先生传授师门心法 <p><p><P>赵静轩先生讲解</P><P>赵光之记录整理</P><p><p>武艺一道,源远流长。太极拳者,道艺之学。<p><p>太极者,一理也。拳者,心意也。<p><p>太极者,唯理之学也。太极拳乃合理之拳。一切合物理、生理、心理、伦理、哲理的拳法,不论古今中西皆是太极拳。反之,不然。是否太极拳不在师承姓氏、套路名称、动作形式。太极拳,意在理也。神明,不过中意。无过不及罢了。一个字,要的是和。 <p><p><p><p>义大问乾坤,人小读春秋,<p><p>道传一心知,法入六耳乱。<p><p><p><p>道德者,性情也。迷凡悟圣,殊途同归。<p><p>万一者,色空也。着相不觉,妙有唯识。<p><p>身心者,君臣也。上下相随,内外互动。<p><p>形意者,体用也。感应天地,造化自然。<p><p><p><p>无着无是,有道有德,知己知彼,得机得势。<p><p>站桩如卧,睡功似泳,坐禅近梦,行拳半醉。<p><p>松紧九节,蓄放五弓,三尖对照,一线贯穿。<p><p>松不可懈,紧不能僵,一静皆静,一动齐动。<p><p>高架练轻,低架练重,大架练紧,小架练松,<p><p>方架练刚,圆架练柔,略架练实,圈架练虚,<p><p>变架反练,活架花练,人架我练,身架心练。<p><p><p><p>上下一条线松紧<p><p>双脚阴阳变虚实<p><p>拳打两膀换有无<p><p><p><p>守静支撑脚,平衡运动腿,虚实八卦步;<p><p>柔韧感应肉,灵活结构骨,松紧太极身;<p><p>摩擦接触点,冲击立足处,有无形意拳。<p><p><p><p>要把劳动变运动<p><p>莫教运动成劳动<p><p><p><p>挤住朋拔跟捋开按失足 <p><p>半步见生死一指定成败<p><p><p><p>开始学习用手打拳,<p><p>然后学会用身体打拳,<p><p>最终学好用脚踏实地的精神打拳。<p><p>这一切都是为了明白一个道理:要用心打拳。<p><p><p><p>太极拳的体用主要是思想统帅的天地呼应的腿脚发动的腰背主导的肩肘配合的腕指随从的整体协调的全身均衡的自觉有意的弹性感应的蓄放劲力训练。<p><p><p><p>无论何种功夫,都要调身、调息、调心。<p><p>从入静,到入境,达入净。<p><p><p><p>绳锯木能断,水滴石必穿;<p><p>拔苗不助长,画饼难充饥。<p><p><p><p>顶天立地守中正,得心应手顺自然。<p><p>虚领顶劲是真意,气沉丹田为实际。<p><p>太极拳法内家功,不用拙力意当先。<p><p>千变万化无定势,浪踩乱换有玄通。<p><p>六合五行单操手,三体一元养气桩,<p><p>两仪八法十三势,九宫四象懒扎衣。<p><p>动静刚柔内家功,松紧虚实太极拳。<p><p>生死成败个人事,中正和平天下理。<p><p><P>立庄如卧铺地松,睡功似泳柔过弓,<p><p>坐禅近梦一场戏,行拳半醉四面疯。<p><p>着熟独立健舞身,懂劲合作仁操步,<p><p>神明中和意识拳,觉悟修炼太极功。<p><p><p><p>套走封边门,插踏逼中门,跟打击面门。<p><p>力如笼中虎,放出为野兽,锁住是家猫。<p><p>劲似烧山火,顺风能驱敌,逆风会伤己。<p><p><p><p>默立天地间,静观山水景;<p><p>缓行手足事,体验有无情。<p><p>开合升降手,轻松愉快法;<p><p>阴阳动静机,虚实刚柔功。<p><p><p><p>尔按吾膨接,捋化尔小臂,<p><p>尔挤吾胸腹,按住尔后手,<p><p>彼此循环推,顺逆阴阳恋,<p><p>屈伸开合变,粘走顺背势。<p><p><p><p>走边门起手膨接不软不硬承手捋化不快不慢<p><p>来者概不拒迎客三尺堂前地引导同志调阴阳<p><p>踏中门转手挤到不远不近合手按出不轻不重<p><p>去之皆勿留送君千里舍外土跟随知音合太极<p><p><p><p>膨者,乃松弹、圆活、轻灵、柔和的截拦招架也。不过一搭一接,所谓一阴一阳。捋者,为顺势借力、移形换步、转身化手的闪顾也。奇正二法根本就是八卦九宫之变。挤按者,即无过不及的返击也。水到渠成方是自然功夫。<p><p>采者,截拿抓闭也。裂者,摇撼震惊也。肘者,一击也。靠者,一脱也。四奇乃四正圈之四隅方也。<p><p>四明者,擒摔掷放也。合作教学推手,助益众身安全。<p><p>四暗者,拿打跌杀也。独立开悟粘手,启发仁心中和。<p><p><p><p>上打咽喉下撩阴,中拍两肋并心腹,<p><p>牵手制腿拿足跟,夺目点耳推准星,<p><p>踩脚折臂反关节,管身别腰欺脊梁,<p><p>见面先敬云遮日,脑后一掌又轮回。<p><p><p><p>八门劲法化元气,轻松愉快迎风柳,<p><p>悬顶竖脊中正身,上下三田无线穿,<p><p>进退顾盼中定步,拳打神鬼两不知,<p><p>松肩弛肘中和手,人我一体乃夫妻。<p><p><p><p>太极拳学三好<p><p>做人要身体好、学问好、品行好。<p><p>习拳要功力好、胆识好、技艺好。<p><p><p><p>行功四而<p><p>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随遇而安适可而止<p><p><p><p>搭手四要<p><p>立身思中正处世当圆通变化求自然心意守和平<p><p><p><p>打拳如写字,学拳如练字。<p><p>字有形音义,拳有形用意。<p><p>师者,揭示典范也。<p><p>生者,力图临摹也。<p><p>字分真草隶篆行,拳分陈杨武吴孙。<p><p>篆隶古朴,行草飘逸,真楷功到,众体易通。<p><p>初学入门,安心描红,真体真形,反复模仿,<p><p>循序渐进,水到渠成,持之以恒,水滴石穿。<p><p><p><p>循序渐进:着熟幅度由小到大,懂劲力度由弱到强,神明速度由慢到快。<p><p>水到渠成:内家功夫乃肌肉骨骼血管神经的合理锻炼,欲速不达。<p><p><P><p><p><P>特别倡议<p><p><P><p><p><P>太极拳进校园<p><p><P>民族复兴<p><p><P>希望在孩子<p><p><P>太极拳站桩进小学<p><p><P>太极拳走架进中学<p><p><P>太极拳推手进大学<p><p><P><p><p><P>建设太极拳学院<p><p><P>培养太极拳师范<p><p><P><p><p><P>整理太极拳文献<p><p><P>普及太极拳常识<p><p><P><p><p><P>献计献策<p><p><P>一心一意<p><p><P>精诚团结<p><p><P>弘扬国粹<p><p><P>欢迎光临www.hljtjw.com<p><p><P>太极拳学好文化<p><p><P>康乐人生悟中和<p><p><P>三字经<p><p><P>太极铭<p><p><P>图书馆<p><p><P>太极拳学会馆<p><p><P>太极拳道论坛<p><p><P>国粹文化会馆<p><p><P>敬请雅正www.hljtjw.com<p><p>
落空引进
发表于 2004-8-11 15:58:00
<P>凡是讲太极拳,又极其执着于所谓古文化的“学说”,如果又特别偏执于所谓虽然不承认《太极拳论》却又自称为太极拳的拳种的话,那么,该学说无论冠以何种名义,均属于假造,或者杜撰无疑。</P><P>鉴别的方法就是首先搭手(不是推手),如果在不说二话的情况下能赢所谓“教师爷”,那么还是远离为好。因为,如果想学周易的话,还是赶快到路边的摊子上学为好,而且还是免费的、可以切磋的。</P>
赵光之
发表于 2004-8-18 09:09:00
<P>三字经<br />天地间万物存文武事人类同 <br />知技击懂卫生明拳理号武学 <br />行仁义宏正道利众生乃大德<br />有真假有善恶有美丑有差别<br />矛盾存阴阳易师引路生入门<br />来问好去告别学身手闻心意<br />肯实践能动脑阅春秋见气象 <br />恒心在毅力长真情悟灵性通 <br />修拳法如写字熟描红晓笔墨<br />三丹田一线穿五弓备六合归<br />面子午背卯酉左逆顾右顺盼<br />前火进后水退中土定立身正<br />学守静习运动练长拳用短打<br />松为门柔为径圆为师活为子<br />脚占位手抢空身夺中意需和 <br />别着急莫逞能不放弃要松静<br />老六路保健体十三势联谊用<br />擒摔法掷放术文明艺安全能<br />前搭腕后扶肘合缠换开粘返<br />弓步放坐身蓄触点摩立地撑<br />皮球劲鼓荡功弹簧意伸缩力<br />帮助友保护己人我欲共存容<br />棉花技钢针藏懒扎衣掩锋芒<br />拿打捶跌杀手生死事成败定<br />头胸上扑迎面腹裆下起脚蹬<br />守中央辟偏隅跟撤机顺乘势<br />圆转门护八方活渡舟卫四海<br />有着法无偏见呼吸间树临风<br />陈家拳杨氏传益大众号绵软<br />轻松事康乐情简易化天下闻<br />武禹襄读书人知识多学问大<br />练技击悟道理创经典名太极<br />讲君臣重体用变刚柔化顺背<br />走粘劲阴阳济熟懂明形意神<br />杨式拳分兄弟大小架各不同<br />三代人改教材一家形塑文化<br />由松门入柔径积圆活成刚韧<br />两仪济方自然适养生能自卫<br />陈品三好儿郎发祖奋图孙强<br />以易理说拳术汇家传写拳谱<br />宋书铭故遗老精百家善术数<br />幕大盗有韬略编拳史引仙学<br />鉴泉架本父教源于杨得宋法<br />松净身柔化手致虚静运灵动<br />孙禄堂武奇人通易学精拳术<br />爱探索能创造合三家倡拳道<br />发科公父子俩南北闯江湖游<br />新老架变形势随时代有发扬<br />顾留馨李天骥新社会传拳法<br />为工农倡保健立新风易旧俗<br />吴图南杨禹廷历三朝鉴百年<br />度劫波勘幻象凌空劲松柔功<br />张弛肉三十七虚实灵中正定<br />有无情动静机内外合哲理拳<br />八卦步变虚实形意身化松紧<br />天博大地精深人完美事理想<br />太极拳非末技活拳脚益头脑<br />调形神养身心讲道理求和平<br />地球村需谦让互宽容共发展<br />数字化靠科学标理智尊逻辑<br />宇宙中皆物质能量移信息流<br />永恒者无极限辩证法浑圆气<br />格斗术兽本能文化学人独具<br />修养课伦理知觉悟境大道行</P><P>太极拳铭<br />太极拳者无极势生阴阳子母动静分合<br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尔刚吾柔我顺人背<br />缓急感应理唯一贯根本心法儒者仁道<br />着熟入门渐悟懂劲阶及神明豁然贯通<br />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br />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无敌盖皆由此<br />斯技旁门自然之能四两千斤学力有为<br />立如平准活似车轮偏沉双重不能运化<br />顶牛推车自为人制数年纯功要在轻灵<br />阴阳相济方为懂劲默识揣摩从心所欲<br />舍己从人详辨毫厘误解偏见谬差千里<br />心知身行意气君臣益寿延年中正和平<br />互助合作太极拳道独立自主天地人合<br />康乐武术健美体育修养医学觉悟文化<br /></P>
xiayiye
发表于 2004-8-19 14:38:00
<P> 请太极讲座主持人 </P><br /><P>光之先生</P><br /><P> 赐教</P><br /><P> 为什么太极拳都是以“揽雀尾”开始,单独陈家拳是以佛教的“金刚”捣椎,进行捣米开始呢? 河南是以吃大米为生的吗?据说是北方人的代表,以面食为主的。</P><br /><P> 各派太极拳都讲究与养生学的结合,而且都信奉《太极拳论》,单单陈家拳就是认可心意拳的《九要论》,而且改成陈长兴的著作呢?</P><br /><P> 而且陈家拳虽然号称是现代太极拳的远祖,但是身内身外都如此不同,应该怎样解释?</P><br /><P> 再次请太极讲座的主持人</P><br /><P>光之先生</P><br /><P> 赐教</P><br /><P> (希望不要有人凡人装神仙,以故作高深的自造神仙经做答,或者罔顾左右而言他)</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0 14:00:49编辑过]</font></div>
赵光之
发表于 2004-8-27 15:43:00
<P>出入有无间</P><P>进退两方便</P><P>修养真觉悟</P><P>乾坤皆太极</P>
赵光之
发表于 2004-8-27 16:21:00
<P align=left>中华武术的近代变革与传统太极拳术<p></p></P><br /><P align=left> <p></p></P><br /><P align=left>关于近代的中华武术有确切的文字记载。无数武术家共同创造了一场伟大的拳学变革。我们为了能在有限的篇幅内介绍清楚主要事实,不得不主要选择代表性拳种太极拳术、典型拳学家太极拳家进行评述。我们深深明白有名的武术家值得我们怀念与关注,无名的武术家同样值得我们怀念与关注。<p></p></P><br /><P align=left> <p></p></P><br /><P align=left>篇一千古困惑和历史难题<p></p></P><br /><P align=left>中华武术几千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招法、技法数不胜数,练法、用法千变万化。但是,以下四个问题始终是中华武术的千古困惑。<p></p></P><br /><P align=left> 以防身始以残体终<p></p></P><br /><P align=left> 以抗暴始以施虐终<p></p></P><br /><P align=left> 未曾克敌先伤己意<p></p></P><br /><P align=left> 未曾制胜先致败势<p></p></P><br /><P align=left>条一以防身始以残体终(野蛮修炼)<p></p></P><br /><P align=left>对于绝大多数中华武术修炼者来说,防身自卫是最初选择开始修炼的真实动机。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野蛮修炼,其中很多人劳损严重,伤痕遍布。更有甚者,没有死在敌人的刀下,却把生命和健康丧失于所谓的练功之中。野蛮修炼的信奉者和实践者一般都要强调本能。他们中有人主张向野兽学习,简单地模仿猛虎、雄鹰;有人倡导不计后果、不讲条件的苦修蛮练;还有人沉迷于自戕而不拔。<p></p></P><br /><P align=left>条二以抗暴始以施虐终(残忍教学)<p></p></P><br /><P align=left>自强以抗暴是中华武术的传统口号。但是由于有许多拳种、拳师过分强调残忍在格斗对抗中的作用,导致教学实践片面突出残忍二字。不甘屈服的良善之辈经过这种反复强化训练,大多很快变得心黑手辣。对于虐待同类的禽兽行为有人粉饰为菩萨心肠、屠夫手段。我们不敢苟同。根据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根据心理科学的分析,施虐是变态的行为。同样,自虐也是如此。暴力倾向是一种异常的心理特征。我们中华武术修炼者必须防止中华武术的教学活动变成暴力宣传与暴力实践。持正宏忍、循善力行方为根本。<p></p></P><br /><P align=left>条三未曾克敌先伤己意(执偏妄想)<p></p></P><br /><P align=left>执偏妄想是更加普遍的问题。古代的人类大多生活在蒙昧之中,对于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极度匮乏。他们迷信鬼神,敬畏天地。他们特别相信命运。他们的思想中有很多影响格斗对抗的杂念。比如梦见了地狱,就认为交战必死;听说某人会法术,就惧怕与之搏斗。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这是典型的心理障碍。思想意识的偏颇会直接损害身心健康,也会间接招致防身抗暴的失败。中华武术的修炼活动是异常复杂的过程。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情况会随时出现。我们应该有足够的精神准备。特殊的生理反应与心理感觉,是我们必须要正确理解的认识对象。如果妄想,我们的心理会崩溃、生理会紊乱。<p></p></P><br /><P align=left>条四未曾制胜先致败势(冒险盲动)<p></p></P><br /><P align=left>冒险盲动,通常被很多中华武术修炼者当成勇敢的表现。这是极其荒谬的认识。对人家一无所知,凭胆大实施攻击,很难成功。即使胜利,也是瞎猫撞上死耗子--赶巧。任何时候都是知己知彼才有可能取得真正胜利。不知己知彼,不失败才是奇怪之至。但是突发的格斗中如何才能全面正确地了解对手,确实是非常艰难的课题。冒险盲动对于失去理智的人是自然而然的选择。明智的人类肯定要拒绝选择冒险盲动。下定决心,不畏艰辛,排除万难,争取胜利固然是对的。但剑胆与琴心、勇气与智慧、动机与效果、手段与目的应该是统一的。我们不能为了求胜而取败。<p></p></P><br /><P align=left>以上四个问题是需要中华武术通过近代变革来认真回答和切实解决的。<p></p></P><br /><P align=left> <p></p></P><br /><P align=left>篇二明清之际的拳术创新——陈王庭先生沟通医武、融会拳道的伟大探索<p></p></P><br /><P align=left>明清之际,天下大乱。烽烟四起,英雄辈出。以陈王庭先生为代表的一批拳术创新家,对传统武学进行了全面、彻底、有益的改造。他们继承了前辈的思想精华,总结了自己的技击经验,发展了固有的技术体系,发明了全新的训练手段。<p></p></P><br /><P align=left>条一练习拳术与调和气血(体疗)<p></p></P><br /><P align=left>陈王庭先生发现练习拳术可以调和气血。他熟悉道家、医家的导引吐呐、内景搬运之术,他擅长军事格斗技术,他了解竞技胜负规律。他在晚年隐居乡村时,结合医、武两种传统技艺发明创造了新的保健拳术。这种新生事物虽然在当时是无名的,但是完全符合今天的体疗科学。陈王庭先生是华佗之后中国民族体疗学的杰出代表。他的成就和贡献是超前性的、世界性的、永恒性的。<p></p></P><br /><P align=left>补充一句,现代社会正在积极发扬他的体疗理论。<p></p></P><br /><P align=left>条二身心动静与天地阴阳(知道)<p></p></P><br /><P align=left>陈王庭先生是传统社会中的知识分子。他精通四书五经,兼奉孔老。他喜好读易,对研究黄庭经也有持久的兴趣。他领悟出身心动静与天地阴阳之间是根本相通的。他能够深刻理解天人感应、天人和合。这样他也就同时知道,拳术可以作为修养的有效手段而存在。他用拳术把自我与宇宙联系起来、统一起来。这是真正的知道。<p></p></P><br /><P align=left>条三进退刚柔与内外虚实(搭手)<p></p></P><br /><P align=left>缺乏安全有效的训练手段,一直困扰着中华武术的进一步发展。因为传统的拳打、脚踢、擒拿、摔跌等练习方法,在日常实践中有极大的危险性,非常容易发生身心伤害事故,所以象征性的套路演练逐渐取代残忍的近似实战的血腥搏斗而变成了主要的流行的普遍的训练手段。单纯学练拳术套路(独练和对练)固然能够保证修炼者的人身安全、改善其体质、增进其体能,但是由于这种假想性的技击模拟训练先天不足(格斗对抗的真实性差),所以就难免大量出现花拳绣腿、华而不实的技术,因此训练的有效性就大大打了折扣,从而培养技击技能、提高技击水平也就成了一个美丽的泡影。陈王庭先生创造的双人搭手则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人身安全与训练效果的矛盾。<p></p></P><br /><P align=left>搭手的方法简介。<p></p></P><br /><P align=left>一、基本动作:单手挽花、双手缠龙。<p></p></P><br /><P align=left>共同练习的两位武友相对直立。心静体松,凝神定意。双方均立掌前推,互抵为礼。侧身迈步,胫骨相磨。下盘弓箭虚实连续互换,中盘不断左旋右转。上盘一臂屈伸(退手屈,进手伸。)为单手挽花,两臂搭接(上手搭,下手接。)为双手缠龙。要点是相互和顺,彼此协调。<p></p></P><br /><P align=left>二、基本练习:定步沾连、活步粘随。 身手虚实刚柔,精神蓄放松紧。注意,同侧腿相抵为合步搭手,异侧腿相抵为顺步搭手。定步沾连,双方既不进步,也不退步,原地前弓后坐,因势变虚转实。意气相连,骨肉相沾。活步粘随,双方既可进步,也可退步,到处落脚生根,随机移形换步。 上下相随,手脚相粘。点为沾,线为连,面为粘,体为随。<p></p></P><br /><P align=left>三、主要方式:依法划圈、随意采花。<p></p></P><br /><P align=left>依法划圈是讲按照从两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的顺序练习搭手,初步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没圈求有圈、大圈求小圈、明圈求暗圈。随意采花是说搭手的高级阶段的练习方式。<p></p></P><br /><P align=left>四、具体形式:<p></p></P><br /><P align=left>穿掌搭手、掖掌搭手、塌掌搭手、托掌搭手、推掌搭手、削掌搭手;摇臂搭手、采臂搭手、靠背搭手、挤身搭手;四正搭手、四隅搭手、开合搭手、升降搭手、拿放搭手、蓄发搭手、化打搭手、引落搭手、八法搭手、和合搭手等等。<p></p></P><br /><P align=left>五、诀窍概略:<p></p></P><br /><P align=left>放松解:放平凡心,松周全身。<p></p></P><br /><P align=left>挺拔解:挺身能出,拔背方通。<p></p></P><br /><P align=left>走化解:靠自觉走,随人意化。<p></p></P><br /><P align=left>挨打解:被动挨,主动打。<p></p></P><br /><P align=left>触发解:一触即发。<p></p></P><br /><P align=left>反弹解:逢反必弹。<p></p></P><br /><P align=left>感应解:有感皆应。<p></p></P><br /><P align=left> <p></p></P><br /><P align=left>搭手的规律分析。 <p></p></P><br /><P align=left>一、感觉灵敏。搭手练习着重神经系统的锻炼。我们知道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协调人体活动,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的安全与健康、幸福与快乐和神经系统的功能息息相关。 <p></p></P><br /><P align=left>二、身体灵便。搭手练习能使人体各个部分的肌肉、骨骼、关节、韧带都得到锻炼。长期反复、科学适度、持续多样的复杂运动能够有效增强人类的体质,提高肢体的协调性。<p></p></P><br /><P align=left>三、反应灵活。搭手练习的直接目的在于训练人体格斗对抗的反应能力。肌肉的收缩与舒张、神经的兴奋与抑制,是反应能力的物质基础。我们通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搭手训练确实能够改善自身的反应能力。<p></p></P><br /><P align=left> <p></p></P><br /><P align=left>搭手的价值评价。<p></p></P><br /><P align=left>一、开辟新径,搭手从人。陈王庭先生创造的搭手强调观察了解对手的极端重要性,重视对抗运动的有机合理性。学练搭手必须避免双重顶牛、单重推车的情况发生,必须遵循舍己沾连、从人粘随的根本要领。因为双重则滞,搭手将变成角力;单重则漂,搭手将变成发功;舍己则空,搭手将可能明理;从人则灵,搭手将可能知道。能否从人是学练搭手的关键。能从人,则走入正道;不从人,则彷徨歧途。<p></p></P><br /><P align=left>二、别开天地,搭手尚仁。陈王庭先生创造的搭手尊重和卫护对手的各种权益。仁者爱人,中华武术修炼者理当广泛爱众,何况经常互助、始终合作、情深义重、同甘共苦的武友。搭手不同凡响的地方就在于交际性。搭手有德,纯净者人人敬,污杂者个个远。搭手为武友之间沟通感情、交流思想提供了便利。<p></p></P><br /><P align=left>三、开创新路,搭手益众。陈王庭先生创造的搭手由于具有安全性、文明性、科学性、趣味性、便利性(不需要特殊的器材场地),因此可以吸引广大群众参加练习。搭手的运动量完全能够根据体能、体质的差别而进行自我调整。搭手对于身心的锻炼比较全面。通过搭手运动可以体验和领悟格斗对抗的道理。搭手为技击的普及与提高开创了新路。<p></p></P><br /><P align=left>注:南拳黏手、峨嵋派纽丝拳、鱼门粘手等训练方法非常近似搭手。彼此源流怎样,有待考证;相互影响如何,大可讨论。<p></p></P><br /><P align=left> <p></p></P><br /><div align="right"><font color="#000066">[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8-27 16:28:22编辑过]</font></div>